天天看點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道法自然”

——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訪談者

俞子正,男高音歌唱家,《歌唱藝術》常務副主編。

嘉賓

張美林

男高音歌唱家、教授、博士研究所學生導師,“美聲之林”聲樂藝術中心主任。江蘇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揚州市文聯副主席,揚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美林吉祥!歡迎來到《歌唱藝術》的“午後會客廳”,今天咱們聊聊歌唱呢,還是聊聊書法?

張:哈哈哈,歌唱、書法一起聊!歌唱與書法藝術同構,隻是載體不同罷了!

去年去揚州觀摩了你的書法展,很有心得。不僅欣賞了書法,也從中悟到了很多與歌唱有密切聯系的理念和方法。這兩種藝術,從形式上看确實是具象的,書法有實實在在的視覺存在,歌唱有實實在在的聽覺感受,但是兩者表現的對象卻又都是抽象的精神與意識,通過具象的物質手段實作精神層面的藝術性。

張:對的,兩者表現手法有諸多相通之處幾乎差不多!力度對比、虛實結合、張力表現、節奏變化,等等。當然,還有章法中的呼吸、墨法中的黑白對比等,無不展現出書法的哲學思想與表現!歌唱亦如此。書法所涵蓋的所有表現元素,歌唱中都是對應或存在的。是以啊,鮮活的藝術生命力,一定是表現者賦予了豐富的藝術表現力!

我們先聊聊歌唱的抒情性,你認為歌唱抒情性的關鍵在哪裡?

張:音樂線條。歌聲線條的優美是歌唱抒情性的生命,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作品的音樂線條,但歌唱的音樂線條不僅僅是音符構成的音樂語句和線條,還要有歌者的聲音構成的音響的音樂線條,歌者運用聲音來诠釋作品的音樂性,這是音樂的魅力所在。同樣,書法中的線條都是書者用技術、情感鋪就的,“抒情”永遠是藝術的本質!抒情性應始終貫穿于所有的歌唱中;抒情性應是歌者内心自然生發的必然屬性,不是造作出來的。無情感的表現一定是呆滞、蒼白的。

我從你的這幅字裡看到了聲樂與書法的抒情性的共同特征。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張:是的。書法中所有的手段(筆法、字法、墨法、章法)均展現書者創作時的情态與意态。也就是,熟悉詩歌(文本)表現的思想情感之後,傾注了創作激情與意在筆先的藝術構思,并在忘我的創作中表達出二度創作時的情緒,進而達到心手雙暢、筆下生輝的創作狀态。其中,字法的多變生姿、行距的左右顧盼、虛實水墨瞬間的暈化等,均是書法藝術要求的藝術效果。歌唱同樣需要注意到整體的結構和細節的生動,以及變化。

從你的書法作品裡,我看到了與歌唱相通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音色的變化。常常有人說歌唱要從頭到尾保持一樣的聲音位置、一樣的音色,我不同意這一觀點。我認為藝術作品的生動就在于變化,無論是繪畫還是書法、歌唱,都不能是一樣的色彩。譬如書法,雖然墨看起來都是黑色的,但其實墨色變化是很豐富的,墨色的變化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在書法裡,這非常重要。如果一幅字都是濃濃的黑墨,看起來就是死闆的、缺少靈氣的。這和歌唱一樣,如果從頭到尾都是一樣的音色、一樣的力度,就會顯得傻,所謂“沒有樂感”。我們平時講話也是如此,你與别人交流用一樣的語氣、一樣的音調,對方可能會建議你去看醫生。是以,我不太建議學生保持一種音色歌唱,在不同的樂段或樂句,音色要不斷調整、變化,特别是歌曲轉調的地方。你是否同意?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張:哈哈,非常贊同你的觀點。對于藝術審美的共性問題,大家應該知道的,今天主要談談書法與歌唱的内涵與外延,這個問題有點大。就你剛才的問題,我覺得唱聲樂的人不僅僅是唱歌,對姊妹藝術的學習與熏陶尤為重要,主要是提升自己的藝術眼光,也叫藝術視野。見多識廣是有好處的。歌者從頭到尾用一種聲音去唱歌,且那麼癡迷又自戀,分不出高低、優劣,主要還是學養、修養不夠,内心審美取向不明确。如果歌曲轉調時,音色沒變化,音樂處理依然從一而終,隻能勸其改行吧!先甭說轉調,即使是一段體歌曲中的四個樂句也是要有變化的。轉調,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換心情、換情緒,當然要換色彩、換聲音啦!

你有英雄般的男高音音色,但你不會總是“堅挺”地唱,有時候你的柔聲也很迷人,給我們舉例說說你的感受吧。

張:我充其量算“大号”抒情男高音吧,英雄性音色偶爾“玩”一下。無論什麼類型的男高音,柔和的抒情性特質必須具備。任何一個作曲家創作歌劇、歌曲時,一定是根據歌詞的語調、語氣、語勢來譜曲的,而且不能倒字,還要依據不同角色的内心情感設計不同的作品結構。是以,歌者必須尊重原作的基本要求,運用不同的聲音色彩和力度去塑造人物形象。比如,《今夜無人入睡》雖表現的是卡拉夫的英雄氣魄與勝利者的姿态,整曲情感豐富,但需要通過不同張力的聲音表達岀來。詠歎調的前半部分還是柔美的,音樂線條應該是深情而憂郁的。當唱到“Vincero”的時候,卡拉夫的征服感才在他強大、極具爆發力的高音裡得以充分發揮和展現,而并非從頭到尾都用強有力的聲音來呈現。卡拉夫既是勝利者,又是一個血性男兒,也有着英雄惜美、俠骨柔情的一面,整首詠歎調委婉、深情又起伏跌宕。聽這段詠歎調猶如欣賞王铎的書法一樣,通篇大氣又不失文氣,尤其是他創造的大幅作品是中國書法從實用性向藝術性流變的一個分水嶺。他的漲墨運用,前無古人,展現出磅礴氣象、個性化書寫的鮮明藝術特點。王铎作品的藝術表現與《今夜無人入睡》的藝術表現有着異曲同工之妙,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的審美同構,是暗合,還是東西方的兩位大師以不同形式創造的藝術對人類精神共情關懷的契合?這個可能隻有老天知道。

歌唱感動人的方面很多,剛才說到了音色變化,在繪畫中就是色彩和光線的變化。我們不可能用一種色彩完成畫作,即使是水墨,也有豐富的濃淡變化。我也注意到,除了音色變化之外,歌唱還有很多表現出靈氣的地方常常被忽視,譬如節奏。許多人會非常機械地遵守節奏而失去靈動,然而歌唱的“rubato”(彈性節奏)非常重要,有遊離的節奏變化。剛才看的那幅“朱雀橋邊野草花”也很明顯地展現出節奏的遊離變化,不是一成不變的。

張:這個和書法确實有異曲同工之處。楷書、篆書,貌似節奏不變,工整規矩,但它們的内在力量和變化是存在的,顔真卿和柳公權就明顯不同。實際上,楷書、隸書、篆書等在書寫時必須要有行意,也就是具有行書變化的特點,否則字是僵的,缺少生命的活态。你看,任何藝術形式均表達性情、表達生命,離開藝術本質,那便是民間雜耍,是小聰明而已。曆史上所有書家均從傳統而來又不拘泥于傳統,傳統教你書寫方法,創造個性才是目标!是以,如果傳統是原則,那麼表現必須要實作個性解放,不斷增強藝術創造的靈活性。創新永遠是藝術的靈魂!

不同的藝術形式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語言,譬如音樂語言與書法語言。音樂語言的奇妙,就在于就那些音符在音樂家手裡卻能“變”出完全不同的音樂語言,特别是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家們,他們居然能寫出個人印迹鮮明的音樂語言。是以,歌唱要清晰地表現出作品的風格,不同風格的作品不能用相同的聲音去演唱。譬如唱歌劇和藝術歌曲就不同;而同樣是歌劇,唱威爾第和瓦格納仍然是不同的;同樣是意大利歌劇,威爾第和普契尼還有所不同。書法大概也是如此吧?你的這幅字,就有闆橋的風格吧。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張:我這幅字“碑味”較足,闆橋碎石鋪路,我注重碑帖結合,又有行意和流暢性特點!每幅字的創作都是對不同内容産生了不同心境後書寫而成的。幾十年習書,體會較深的還是書寫的連貫性,這與我們歌唱中的“legato”幾乎一樣,樂句的連貫與書寫詩句時斷句是一個道理。從基礎、從最小機關做起,才能樂段、通篇合理又完整。

師兄講到的風格問題很重要。風格是韻味、味道,是規避唱法的。極端地說,風格本身就是唱法!掌握風格才能把握住作品的靈魂。威爾第把歌劇的戲劇性推向至高,歌者必須要合理運用聲音張力,進而準确塑造音樂形象。瓦格納的歌劇用聲比較誇張,且把人聲作為樂器去使用,從歌唱性角度來說,我一直是持反對态度的。事實上,國際上真正的“瓦格納男高音”又有幾個呢?那種力度、響度,亞洲人是唱不出的!

歌劇與藝術歌曲的用聲,是有不同的要求和特質的,這是由風格和體裁所決定的。藝術歌曲作為獨立體裁,要求細膩、精微地表達作品;詠歎調是歌劇的組成部分,要求人物情感豐富、誇張,強調戲劇性,音量大,強調穿透力。不管怎麼說,任何一種唱法都要注重發聲的耐久性,聲音的豐富性,要建立豐富的“音色庫”去表現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歌曲,這是基本功,更是一種能力!

你說到“音色庫”,那是我很久以前建立的名詞,很有意思,就像我當油漆工時候的色譜。那我們看另外一幅你的字,我覺得有點米芾的意思。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張:這幅像米芾又不是米芾,在似與不似之間。這幅作品是在日本絹本上書寫而成的,絹上寫字,筆的阻滞較大,影響線條自如遊走,進而減緩了書寫速度。有時,慢寫易入墨的同時,字法略顯“生”,進而有着别樣的味道。字,如果太熟、太甜,都是弊病、習氣。當然,前提是對于字法、墨法,了然于心,書寫時方能靈活多變且在法度之中。書卷氣、文人氣息,永遠是書藝不變的法則。否則,就是流于“舞刀弄槍”般的硬筆形式,而遠離書法本體。“宋四家”中,我對米、黃情有獨鐘,也研究、用功較多。米芾用筆八面出鋒、風樯陣馬,性情之人的書寫,随心随情、天然成趣。他雖從傳統而來,卻又敢于突破傳統,使其用筆和章法等獨樹一幟,成為宋以後習書者追崇的大家。

這讓我聯想到我們的歌唱,應向“宋四家”學習,他們的作品大氣、有文化、雄奇、有個性。宋代是一個開放包容、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時代,進而産生了“宋四家”和更多的書畫大家。我們的歌唱也應該是多樣、多元地呈現歌唱藝術的本質,郭蘭英、王昆、溫可铮、黎信昌、李雙江等一大批歌唱家,每個人都有着鮮明的演唱個性,每個人的藝術表現都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是以,個性表達才是藝術追求的目标;而不是千人一面,人雲我雲,這是倒退,是誤人子弟!另外,在聲樂教學方面,教與學雙邊關系都應該理性且不斷思考,隻有因材施教、因材求學,才能有針對性地進一步有效推進教學成果。

看到你下面這幅作品,我就想到了音樂中同樣的變化,從“自然”到“自如”,再到“随心所欲”。所謂“道法自然”是成熟,不是我們簡單了解的“自然”,“道”是精神,“法”是技術。當歌唱的技術和精神在很有高度的狀态下達到一緻的時候,“道”和“法”自己就“然”了。“然”,成功也。是以,歌唱和書法一樣,通過“法”表現“道”,有法貌似無法,大道至簡。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張:和歌唱一樣,書藝從“有法”到“無法”的過程,其實是個漫長又痛苦的過程。所有的術科藝術,都是在不斷突破瓶頸中提升自己的“藝”。為何有瓶頸?因為有了思考并發現問題,發現問題就是為了解決問題,突破自我,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行。這不僅需要眼光和自我剖析,更需要勇氣和方法去建立新的藝術觀與練習方法。做這一切的目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為了豐富自己的内心與外化表達,從做加法到化繁為簡,它需要你豐富自己的學養和修養,不斷滋養自己内化的能力,而内化不僅需要積澱,更需要天賦。内化後行于筆端,即創作,這是需要天賦的,把所思所想所寫,删繁就簡,逐漸形成自己的書法語彙和書卷氣。也就是,從平時訓練的有法到創作時無法,進而達到自如書寫、自出機杼的書寫狀态。思考是累心的,突破是痛苦的,創作是快樂的!

創作時會體會到忘我的暢達,心手雙暢的興奮,妙手偶得的快感,有着綿延很久的開心!其實咱們唱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不斷地磨煉中提升自己,進而獲得滿滿幸福感。是以,崇高的藝術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有恒心、毅力,有智慧的腦袋,沒有思辨能力一定會跑偏。當然,決定成敗的天賦是很重要的,沒有它,幾乎隻能在“門外”。藝術有時是孤獨的、個體的,“救世主”是自己,厚積薄發是一般規律。但對藝術而言,是需要通過刻苦努力,也需要自我得道的。充滿生機、自如表達,永遠是理想,這不是悲觀主義,因為藝無止境,追求到的永遠是個殘缺的圓。

聊了半天書法和歌唱,我忽然想到了“美聲之林”這個公衆号已經好多年了,影響力很大,有許多聲樂愛好者得益匪淺,并且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國家級線上課程,它的現狀如何?

張:哈哈哈哈哈,“美聲之林”慕課從有動議到建設近六年了,現在已是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國家一流大學課程。當然,這是我們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主講人是我。如此成績要感謝學校支援,社會力量的幫助!拍了100多節課,演唱嘉賓來自大江南北,大多是高等院校的師生、國家和省級文藝團體的演員,小部分是聲樂愛好者等。因為是公益性課程,常年拍攝由揚州百家筝鳴公司提供無償支援,我們深懷感恩!由于疫情影響,我們已兩三年沒有拍攝新課程了,祈禱陰霾早日散盡,回歸正常工作狀态中,為社會公益性活動再添一分力量!

揚州是一座曆史名城,自古以來,人文荟萃、名家輩出,淮揚美食更是天下聞名,隋炀帝傾國之力開通運河,康熙、乾隆對揚州念念不忘,還有數不清的文人騷客在此留下千古名篇,哈哈,贊呢!你生長在這個美麗精緻的城市,對生活最大的感悟是什麼?你幸福嗎?

張:揚州是個小城市,是世界宜居城市、世界美食之都,兩千五百年的曆史與文化,長江和大運河,滋養着這座古老的小城。作為揚州人、揚州大學的一分子,生活在這樣一座城裡,感到暖暖的溫馨與快樂,逛逛名勝,步行于市井小巷、嘗嘗美食、品茗習書,很是惬意!千金散盡還是要回歸生活的,而生活及環境給予了我們更多的情趣與安然。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蕩瘦西湖輕舟、聞綠茵鳥鳴。揚州啊,慢生活的天堂,是個靜下心來的地方。

張:是的。俗話說,得閑便是主人,閑情逸緻才是藝術創作的先機與條件,我的個人書法展作品是在兩個月内(近七十幅作品)高效完成的!我覺得環境影響人,更成就藝術作品的完成。

有趣的是,六年前在揚州作為主要申報機關,中國大運河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隋炀帝墓在揚州北郊被發現,我有幸出演原創歌劇《運之河》中的男一号隋炀帝,三件事幾乎在同一時間發生,你說神奇不?南北居中的位置決定了這裡相容并蓄、剛柔相濟的城市文化特點,身為帶有山東血統的揚州人,我對揚州音樂文化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與歸納,先後出版了《揚州民歌史略》《揚州音樂文化簡史》《揚州唱論研究》三本專著及其他論文,也算是對揚州人對家鄉的一分貢獻。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揚州的發展不用我們期待,因為它是必然的,我們期待的是美林教授帶給我們更多優美的歌聲,帶給我們更多彩的“美聲之林”,帶給我們更飄逸、精緻的書法作品。謝謝美林教授做客“午後會客廳”,最後,我也送一幅書法給美林教授,請多多指教。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購買本期紙質期刊,請登入淘寶網“人民音樂出版社”天貓旗艦店進行搜尋。

人民音樂出版社新媒體矩陣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道法自然”——與張美林教授聊歌唱和書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