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變傳媒大亨,高舉“自由”大旗,卻被挖出删稿黑曆史

馬斯克變傳媒大亨,高舉“自由”大旗,卻被挖出删稿黑曆史

新智元報道

編輯:時光 好困

【新智元導讀】上火星還不夠,馬院士還要管理地球!

億萬富翁、火箭愛好者、院士......

全球首富馬斯克的身份又增加了——媒體大亨!

就在昨晚,他花440億美元把推特買了!

馬斯克變傳媒大亨,高舉“自由”大旗,卻被挖出删稿黑曆史

不知道是不是還能省下一筆特斯拉、SpaceX、Neuralink……的廣告費?

高舉「自由」大旗

有趣的是,馬斯克在這次的「推特私有化運動」中,一直都高舉着「言論自由」這面大旗。

按照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規定,言論自由是一項基本人權,禁止剝奪言論自由。

收購之後,馬斯克立即發推文表示:「我希望即使是對我最嚴厲的批評也能保留在推特上,因為這就是言論自由的意義。」

馬斯克變傳媒大亨,高舉“自由”大旗,卻被挖出删稿黑曆史

「言論自由是民主運作的基石,推特是一座數字言論廣場,對人類未來至關重要的事情可在這裡讨論。」

「我同樣想讓推特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通過添加新功能來提升産品,讓算法開源以增加信任,擊敗垃圾郵件機器人,并認證所有使用者,推特有巨大的潛力。」

馬斯克變傳媒大亨,高舉“自由”大旗,卻被挖出删稿黑曆史

因為社交媒體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甚廣,世界各地監管機構都在對社交媒體進行打擊,迫使它們對其所承載的内容承擔更多責任。

一方面,人們希望看到更多的「言論自由」,更少的管制。

另一方面,人們又希望對不遵守規定的内容進行嚴格管控,或處以高額罰款,包括煽動暴力、辱罵或仇恨等言論内容。

馬斯克表示,推特依然會為人們提供一個表達不同意見的平台,甚至還有可能開源算法的代碼。

馬斯克變傳媒大亨,高舉“自由”大旗,卻被挖出删稿黑曆史

那麼,在掌管這家社交媒體之後,馬斯克要實作怎樣的言論自由呢?

不如先來看看他之前的「蜜汁操作」吧。

2021年3月6日上午,馬斯克發了一條推文,暗示狗狗币就是神。

然後,有一個叫dav的使用者回複了他:你是我的英雄,埃隆。配圖:馬斯克畫像。

馬斯克變傳媒大亨,高舉“自由”大旗,卻被挖出删稿黑曆史

就在當天晚上,馬斯克直接給這位網友發資訊,并威脅他:

删除「那坨屎」,再也不要拿起你的筆了。

嗯,「畫像自由」似乎是行不通的。

馬斯克變傳媒大亨,高舉“自由”大旗,卻被挖出删稿黑曆史

另外,還有媒體報道,他因為網上的一個「粗魯」文章,直接取消了這位使用者的特斯拉訂單。

如此看來,被馬斯克拿下之後的推特,多半還是「換湯不換藥」。

相比這群看熱鬧的人來說,推特的員工更關心這波收購之後,是實作财富自由了,還是自己被自由(裁員)了。

馬斯克變傳媒大亨,高舉“自由”大旗,卻被挖出删稿黑曆史

特朗普:取消拉黑,我也不來

關于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相關賬号的去留,尚未有确切消息。

截至目前,馬斯克并沒有公開收購推特後,是否恢複前總統特朗普的推特賬号。

2021年1月6日,國會山騷亂,推特公司當即封禁了特朗普的賬号。

然而,特朗普方面則表示,即使推特賬号被恢複,也不會使用該平台。

馬斯克變傳媒大亨,高舉“自由”大旗,卻被挖出删稿黑曆史

近年來,資本在美國輿論領域不斷進行擴張,已經成為事實。

現在,馬斯克購買推特更像是步貝佐斯的後塵。

因為,貝佐斯也曾以2.5億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還以500萬美元投資過财經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

推特:我根本就擋不住

最開始,馬斯克似乎并沒有打算收購推特。

他做的隻是默默地購入股票,直到那一天……

有消息爆料稱,馬斯克拿下了推特9.2%的股票,成為第一大股東。

推特的董事們一看,這可不行。于是通知馬斯克說:不管怎麼買,給你的占比都不會超過15%。

這顯然阻擋了馬斯克改造推特的大計,随即宣布:哥要把推特全買下來!不為賺錢,就為人類文明的未來!

于是,整件事就從前幾天的「買股票」,突然變成了「買公司」!

馬斯克變傳媒大亨,高舉“自由”大旗,卻被挖出删稿黑曆史

面對馬斯克400多億元的惡意收購報價,推特董事會原本已經用「毒丸計劃」表明了拒絕态度。

馬斯克想:我既然搞不定董事會,不如直接把整個公司都買下來算了!

按照「毒丸計劃」,如果有外來投資者持股比例超過一定比例,董事會就會就向現有股東發行優先股,大量稀釋收購方的持股比例和表決權。

與其他網際網路公司不同,推特是一家股權結構非常分散的公司。除了馬斯克持股9.2%,而推特董事會11名成員的持股總和還不到2.5%。

馬斯克變傳媒大亨,高舉“自由”大旗,卻被挖出删稿黑曆史

盡管遭遇了「毒丸計劃」,但馬斯克并沒有就此放棄。

這不,剛剛直接440億美元,把推特買了!

推特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美國的言論自由?

馬斯克買下推特之後,美國的政治生态是否是以而改變?

這些問題,有待時間繼續觀察。

參考資料:

https://www.bbc.co.uk/news/technology-61222793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2-04-26/doc-imcwiwst4012009.shtml?cref=cj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