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幾種情況下最好别喝茶,不養生還易緻病

作者:光明網

茶葉是最受中國人歡迎的飲品之一

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它的身影

有圈友發來求助

聽說喝茶可以幫助刮去腸道内的油脂

解膩、降血脂

真的有這樣的功效嗎?

張晉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

喝茶有“消肉食”的作用,但隻是改變脾胃消化吸收的功能,而不是清除身體長出來的脂肪。

因為脾有運化功能,運化水谷精微,把吃進去的食物轉化成為氣血。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當中包括肉食、谷食、蔬菜,其中肉食吃多了以後,茶能夠促進消化吸收,轉化成我們需要的氣血精微物質,而避免因為飲食不當或消化不當産生的水濕痰濁(血脂)。是以,喝茶對于血脂高的人群也有好處。

注意: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熱量終歸是這麼多,消化吸收的能力不是完全靠茶能夠提高的,還是要減少攝入。

這幾種情況下最好别喝茶,不養生還易緻病

倪磊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血液惡性良性腫瘤科 副主任醫師

最佳茶水比

大多數名優茶(綠茶、紅茶、黃茶、花茶)标準的投茶量是1克幹茶配50毫升水,即茶水比為1:50;

普通大宗茶(綠茶、紅茶、黃茶、花茶)的茶水比為1:75。

黑茶、白茶、烏龍茶的投茶量應更多些,其中黑茶的茶水比為1:50~1:30,白茶的茶水比為1:25~1:20,烏龍茶的茶水比為1:15左右。

這幾種情況下最好别喝茶

1. 飯前、空腹時不宜喝茶

飯前喝茶會沖淡唾液,還會暫時使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質的功能下降。空腹喝茶對腸胃有直接的刺激,會使消化液被沖淡、稀釋,影響消化,并且很多人愛喝濃茶,這也是不好的,這樣很容易導緻茶醉的現象。

茶醉:指飲茶過濃或過量所引起的心悸、全身發抖、頭暈、四肢無力、胃不舒服、想吐及饑餓現象。尤其是空腹飲濃茶或平時少飲茶的人忽然喝了濃茶、或身體比較削弱的人喝濃茶,都很容易茶醉。喝酒會醉,飲茶也同樣會醉,而且茶醉不比酒醉輕松,茶醉的時候,雖覺胃中虛困,但又像有什麼東西裝在裡面,在胃和喉嚨中翻騰,想吐吐不出來,嚴重的會頭昏、耳鳴,渾身無力。

解決醉茶的方法也比較簡單,一般來講,隻要喝一碗糖水就可以了。

2.飯後不宜馬上喝茶

飯後立即飲茶也會稀釋胃液,進而影響食物消化。同時,茶中的單甯酸能和食物中的某些物質互相作用,給胃增加負擔,并影響蛋白質的吸收。

最好在飯後一小時後喝茶,才可以促進消化,消除油膩。

3.不宜喝太濃的茶

古人雲“淡茶溫飲最養人”。不宜喝太濃的茶。濃茶含有較多咖啡因,茶堿也比較多,刺激性強,特别是女性在孕期更不宜喝濃茶。

4.不宜喝太燙的茶

太燙的茶水對人的咽喉、食管和胃刺激較強。據研究顯示,經常喝溫度超過 62°C茶的人,胃壁較容易受損,易出現胃病的病症。是以茶泡好後,稍等片刻,待茶水溫度冷卻至 60°C以下再慢慢享用。

5.茶與酒要分開食用

不少人在酒後都喜歡喝濃茶,認為茶水能夠達到消食、潤燥、解酒的功效,但實際上在酒後喝茶對腎髒是不利的。

茶水中所含的茶堿本身有着利尿的作用,但在酒後酒精轉化的乙醇還未完全分解時,此時飲茶,人體會因為茶堿的利尿作用将乙醇引入腎髒!乙醇對于腎髒有着極大的刺激性,這一過程對腎髒功能将造成損害。

6.茶與海鮮要分開食用

魚、蝦、蟹等海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等營養素,而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鮮後馬上喝茶,不但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海鮮中的鈣還會與茶中的鞣酸相結合,形成難溶的鈣,會對胃腸道産生刺激。

這幾種情況下最好别喝茶,不養生還易緻病

這兩類人要注意

1、脾胃弱的人群

可以用陳皮普洱茶,既可以行氣化痰,還有暖胃的作用,還能夠調節腸道菌群,對于利腸腹有一定的幫助。

脾胃弱的不太适合大量喝烏龍茶或者綠茶,因為它的寒涼作用會更強一些,會影響脾胃陽氣,影響消化吸收的功能。

脾胃弱的中老年朋友選擇茶葉的時候一定要謹慎,要選擇熟制的,同時要少量喝。

2、容易出現睡眠問題的人

減少喝茶,同時掌握好喝茶的時間。

建議午後就不要再喝茶了,尤其是睡眠不好、入睡困難的人,可以清晨起來喝一杯普洱茶或黑茶,因為茶有生清的作用,上午需要陽氣向上升發的,對于我們的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

這幾種情況下最好别喝茶,不養生還易緻病

小貼士

頭昏頭沉、覺得頭腦發熱,建議喝一點綠茶,可以清利頭目、清心除煩。

胃不舒服就少喝綠茶,可以喝一些烏龍茶或喝普洱茶,還可以喝一些茯茶,對胃的影響小,同時還有靜心除煩的作用。

除了這種單純的茶葉之外,中醫還有很多代茶飲。

生姜茶️

如果吃得比較多,胃不舒服時可以喝一些綠茶配上生姜,這樣做成的姜茶,對脾胃的影響小,還能起到清利頭目、清心除煩、暖胃和中、止嘔的作用。

這幾種情況下最好别喝茶,不養生還易緻病

來源: 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