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别 緻

“新技術不應是壁壘,而是帶動産業向上突破的階梯。”

“這一次,零跑真的下定決心改變,之前我們可能不太會和外界進行過多地交流,更多是悶着頭做事。而此刻,更想把自己做了什麼,向所有人講出來。”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2021年7月,位于浙江金華的工廠,零跑舉行了2.0戰略釋出會。

之後的專訪環節,作為公司創始人、董事長、CEO的朱江明,略顯拘束地抛出了上述一段觀點。

的确,自品牌建立開始,相比李斌、何小鵬、李想,可能是由于出身的原因,前者自身所展現出的氣質,更像是一位始終站在“車圈”門外,不善言辭的IT工程師,很難位于聚光燈下,做到十分從容地侃侃而談。

但彼時,結合整個行業的大環境,以及“蔚小理”所展現出的聲量與熱度,朱江明清楚地知曉,如果想讓零跑真正的突圍,“掌舵者”就必須走向台前,更加主動地告知外界一些目标,展現出愈發繁多地決心與野心。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是以在開篇那段發言後,他也随即補充道:“到2025年,零跑的銷量目标,将會是80萬輛。為此,會在2025年底前推出8款車型,覆寫35萬以内的價格區間,并在2022年進軍海外市場。”

甚至不惜放出“三年内,在智能化領域超越特斯拉”的豪言。

可作為一名理性旁觀者,還是明白朱江明之是以放出一系列看似遙遠目标的根本用意,還是為了提振企業本身的信心,能夠讓零跑在新能源的汪洋大海中,掀起一絲漣漪。

不然,他也不會在幾月之後,這家新勢力造車成立六周年的那封内部信中,語重心長地囑咐道:“我們要看清全面繁榮下的冷酷真相:未來無限美好,但終局席位有限。絕大多數品牌将凋零在這個美好的時代,不想被淘汰,隻能在賽道上不斷加速。”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造車,勝利終歸是屬于少數人的;而輸,才是大多數參與者的宿命。

顯然,零跑想要進入前一陣營,需要做的東西還有許多。

好在,随着今年3月新車傳遞量成功突破萬輛大關,以及赴港上市申請書正式送出,其算是迎來了多元度的利好,但仍不足以抵消因行業大環境驟變,而陡增的生存壓力。

是以2022,為了實作由量變所引發的質變,為自己正名,零跑就需要在技術與産品層面,拿出更強的“底牌”。

值得慶幸的是,等待的時間并沒有太久。

01

CTC,全行業的“香饽饽”

其實,早在去年11月舉行的廣州車展期間,朱江明就曾表示:“當電動車的時代真正降臨,燃油車時代我們總說的傳統三大件,也早已順勢變為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與智能動力。”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而在他看來,為以上三個闆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盡可能的進行全棧自研,将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總沒有錯。

是以能夠看到背靠大華的零跑,在此之前已經量産裝車了類似淩芯01、油冷電驅等諸多關鍵零部件。而這一次,則是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的正式落地。

至于後者究竟是什麼?

簡單來說,CTC為“cell to chassis”的英文縮寫。從命名中可以很直覺地看出,“cell”代指電池單體,“chassis”則為底盤,“to”所呈現的意義,就是将電池電芯直接內建到整車底盤上。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在此之前,作為目前國内最大的動力電池巨頭,甯德時代董事長曾轶群就曾公開強調CTC的重要性,“這項電池技術最終落地,将使新能源車成本能直接和燃油車競争,我們也正在大力研發推進,争取在2024年量産運用。”

相比之下,早在2020年電池日上,特斯拉便已首發了屬于它的CTC電池技術,馬斯克同樣将其稱之為“未來所有電動車終極制造方式”。

經過兩年的沉澱與推進,随着美國當地時間4月7日,位于得克薩斯州的又一座全新超級工廠投入使用,采用CTC技術、4680電池以及前後一體式壓鑄的全新Model Y,已經開始小範圍的向其内部員工傳遞。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而這一次,幾乎同期,如文章标題所言,朱江明終于憑借類似的落地節奏,讓零跑“逼近”了心心念的特斯拉。

按照他的講述,迸發出該靈感的關鍵,還是由于2016年時,親眼見證了智能手機由可拆卸電池,迅速疊代為內建式電池的整個過程,是以旗下的動力電池團隊,就此開始着手研發CTC底盤一體化技術。

最終,六年後得以成功推出,并一躍成為國内最早具有量産能力的車企之一。

不過,需要說明的一點,這家新勢力造車所推出的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從結構上來看,是将省去上蓋闆的電池模組內建至底盤上,相比特斯拉直接将電池電芯內建至底盤上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偏差。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按照其官方的描述,“零跑智能動力CTC技術通過重新設計電池承載托盤,使整個下車體底盤結構與電池托盤結構耦合,創新了安裝工藝。”

好在,從達到的效果來看,除了大幅度提升制造環節的效率以及降低對應生産成本外,就拿首款搭載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的新車C01為例。

空間方面,通過取消電池上部結構,減少備援的結構設計,整車垂直空間增加10mm,電池布置空間增加14.5%。

續航方面,相比傳統方案具備更好的氣密性,可以提升電池保溫性能、電池可布置空間等。同時,在AI BMS大資料電池管理系統的加持下,綜合提升整車續航裡程10%。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性能方面,可以為整車帶來扭轉剛度提升25%,輕量化系數達到2.4,提升20%。車身扭轉剛度越高,抵禦共振能力就越強,意味着整車能夠擁有更好的駕控性能,更快的底盤響應效率,NVH性能也能就此提升。

也正是憑借上述諸多優點,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成為行業所公認的“香饽饽”,并不奇怪。

零跑,無疑成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02

開放才能共赢

實際上,短短半小時的釋出會,基本上都在介紹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停留在大螢幕PPT中的過人之處。

而它究竟有沒有零跑所描述的那般強大,待C01今年8月大批量傳遞後,試試就好。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相比之下,朱江明在臨近活動尾聲,那段演講中所說的一句話,則帶給人更大的啟發,“新技術不應是壁壘,而是帶動産業向上突破的階梯。”

的确,回顧中國汽車行業過往幾十年的發展,就拿位于混動領域長期呈現收割之勢的豐田、本田距離,恰恰因為其自入局開始,就死死把守着相應技術的專利權,不願對外開放實作共赢。

雖然最終二者賺得盆滿缽滿,但終端份額的擴張速度始終有限,進而也催生出類似比亞迪般借助DM-i,位于插混賽道繞開其壁壘,進行彎道超車選手的出現。

“兩田”後知後覺,但為時已晚。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此刻,有了前車之鑒作為參考,“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的道理,已然被了解的愈發透徹。

是以在零跑釋出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後,朱江明也順勢宣布,将會對所有意向車企免費開放,讓全球消費者共享科技進步紅利。

或許,你可以把這樣的行為,了解成一種宣傳效果大于實際意義的營銷手段,但在我眼中,願意去做總比藏着掖着要好。

而在釋出會後的線上專訪環節,朱江明也坦誠地講:“因為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剛剛釋出,目前還未收到其它車企想要合作的需求,但接下來零跑願意張開懷抱。”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随後,在被問及整個研發過程中所遭遇的挑戰與困難,他也做出了較為詳盡的回答。

令人印象較為深刻一點,則是朱江明認為換電模式如果國家始終無法出台統一的标準,僅僅依靠某家車企去推動,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商業模式也不會進入到正向循環之中。

對比後發現,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可能才是大多品牌,身處電動化賽道未來謀求更高上限的最優解。

是以零跑接下來,除現款在售的T03、C11外,自C01開始,之後誕生自各個平台的新車,都将擁有前者的背書。

當然,在專訪臨近尾聲,朱江明不可避免地被問及了當下疫情、缺芯、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暴漲,對于零跑的影響與沖擊。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因為浙江金華之前幾個區也存在疫情,好在我們工廠内無陽性病例,是以一直在堅持生産。但是由于上海、昆山等地供應商所生産的零部件斷供,4月實際傳遞量相比原來的預期,肯定會打一定折扣,但還是争取能夠維持繼續破萬的表現。至于5月,按照目前的大趨勢,仍然不會太過樂觀。”

言外之意,更像是:日子很難,但為了更好站穩腳跟,為了接下來的一系列目标能夠得以實作,咬碎牙也需要在這場極限壓力測試中堅持下去。

與此同時,身處極具魔幻色彩的2022,一道道關卡也明晃晃地擺在朱江明面前。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産品與推新層面,怎樣令T03位于終端保持熱銷?怎樣令C11獲得環比的持續增長?怎樣令C01在純電轎車闆塊已然形成的紅海中突出重圍?

技術與制造層面,怎樣使得智能化闆塊的其它自研成果盡快落地?怎樣在大環境繼續承壓的背景下,保證供應鍊、産能的穩定?

資本與企業層面,怎樣令赴港IPO的程序不出現任何偏差?怎樣令該品牌實作有效沖高?怎樣改變零跑位于終端使用者心中的刻闆印象?

每一項,都等待去被化解,也要考驗着其掌控全局的能力。稍有不慎,或将再次陷入危機之中。

當然,所有人一定也還記得朱江明立下三年智能化領域超越特斯拉,2025年銷80萬輛的Flag。

希望,到時候不要食言…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

小編一枚~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閱讀

推薦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造車,能讓索尼重回巅峰嗎?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從汽油到電池,下一個百年我們應該擔心什麼?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市值跌破萬億,甯德時代走下神壇

- END -

微信号| C次元

朱江明,終于離特斯拉近了一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