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美遺照”背後的微光:4年跑10多個村,為2000多位老人留住瞬間美好

作者:正觀新聞

當一排排紅底金框的照片被挂上展闆,不少老人便一窩蜂似地圍到展闆前,逐張“欣賞”,時不時地還互相打趣:“看這個笑地嘴巴都合不攏了”“哈哈哈,看那誰,眼睛都成一條縫了”……

這一幕,是85後女孩楊鑫釋出在她抖音号上的一個畫面。視訊中,老人們正在欣賞的“影展”,其實是楊鑫為山區空巢老人免費拍攝的一張張遺照,在楊鑫的相機中,已經有超過2000位老人的笑容被定格,而她,近日也因自己的這一善舉走紅網絡。

“最美遺照”背後的微光:4年跑10多個村,為2000多位老人留住瞬間美好

楊鑫(左)與“老有所憶”公益活動老人董絨

萌生:一次偶然,發現空巢老人的“辛酸”

為什麼會選擇為老人拍攝遺照呢?當被問及這一問題時,楊鑫坦言,“這其實也是源于一次偶然。”

楊鑫是陝西當地一家媒體的攝影記者,與此同時,她還有一個身份——商洛市彩虹公益中心負責人。據楊鑫介紹,2017年她注冊了彩虹公益中心,機構不大,算上她一共18人,包括主婦、工商業主、機關職工。

“最美遺照”背後的微光:4年跑10多個村,為2000多位老人留住瞬間美好

楊鑫說,在小城市裡從事一項公益活動,能力和覆寫面往往是有限的,隻能通過日常觀察,去尋找需求:發現孩子們在寒冷的冬天依舊露着腳踝、穿着破爛的單鞋,他們就籌集棉襪、棉鞋;看到山村學校的孩子們被褥透光,他們就籌集被褥……起初,楊鑫把關注點更多的放在了留守兒童身上,“同樣作為一名母親,每當看到山村孩子們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龐,我都想如何能盡全力讓孩子們衣食無憂,這就是所謂的‘母性光輝’吧!”楊鑫打趣道。

“直到有一次,我們下鄉去走訪,我随手給一位老人拍攝了一張照片。當把照片洗出來拿給老人時,我随口問了句:‘這張照片你準備咋用啊?’,可沒想到,老人卻回答‘等我過世了放在家裡用’,我當時其實還挺震驚的。”

後來,在一次山區走訪時,楊鑫在一位老人家裡看到一塊豎長條的紙闆,上邊貼着白紙,紙上寫了名字,這就是老人去世老伴的“牌位”。“我們這裡有個習俗,老人下葬後需要放一個牌位,可以是木闆,也可以是紙闆,過段時間把牌位撤掉,換上照片繼續供奉。”楊鑫告訴正觀新聞記者。

然而,随着楊鑫對當地的深入調研,她逐漸發現,在很多偏遠山村的老人家裡其實并沒有這張照片。“商洛大山裡的一些偏遠鄉村,老人們想要拍張像樣的照片并非易事,用智能手機的人不多,去城裡拍又不友善,很多人還未必舍得花這筆錢,是以很多老人一輩子也就拍過一張身份證照片。甚至有人去世了,家裡連張用來祭奠的照片都找不出,隻能用紙闆做個牌位供奉。”

老人們背後的“辛酸”經曆深深刺痛了楊鑫的心,就這樣,一個想法在她心中萌生:為山區空巢老人拍攝遺照。

忐忑:擔心老人們對“遺照”有所忌諱

有了這一想法的楊鑫,并未收獲内心的平靜。“農村老人其實對‘死’還是有所忌諱的,是以給他們拍攝遺照,他們會有什麼反應呢?說實話,當時我的心裡也是十分忐忑。”

但忐忑歸忐忑,回憶起第一次組織給老人拍攝遺照,楊鑫告訴正觀新聞記者,“效果還是挺出乎我意料的。”

據楊鑫介紹,2018年中國福利彩票公益金扶持社會組織,他們的彩虹公益中心也位列其中,于是他們便進行了第一次為老人拍攝遺照,并給這個活動起了個很溫暖的名字:“老有所憶”。“那次活動是和其他機構一起聯合進行的,他們做安全知識教育訓練,還準備了可多演出,很熱鬧。”楊鑫說,“而我們這邊呢,就是在舞台旁邊搭了塊背景布,給老人拍照,這個照片呢,還不是普通用途,是以當時我們非常擔心沒有老人會過來。”

“最美遺照”背後的微光:4年跑10多個村,為2000多位老人留住瞬間美好

拍攝現場的老人們

但令楊鑫始料未及的是,她們的這一公益活動竟然意外地受歡迎。“先是有零星的幾位老人過來,當時我手裡沒有成品,于是我就連比劃帶描述地給老人們介紹我們的活動”,楊鑫告訴正觀新聞記者,“一開始有些老人們還不相信,多次跟我确認‘是免費的吧?’‘相框也不收錢?’,後來我跟他們解釋清楚後他們才放心地拍照。”

“免費拍遺照”這一消息,在當地的小山村裡快速傳開。有需求的老人們從村子的四面八方趕來,甚至有些老人從幾公裡外坐三輪車趕來拍照。“我們那個活動在當天應該算得上人數最多了,老人們紛紛排起長隊,有些甚至正看着節目呢,聽說我們這個活動,立馬到我們這來排隊,以至于到最後其他活動的志願者也幫我們來維持秩序了。”

成效:為2000多位老人拍攝照片

完成了第一次拍攝“試水”後,楊鑫的内心更加堅定了自己為老人拍攝遺照的這一想法。就這樣,從2018年開始,楊鑫和她的公益團隊正式開啟了為空巢老人拍攝遺照的“老有所憶”公益活動。活動沒有固定的時間,視他們籌集到的資金多少而定。“手頭能籌集到多少資金,就為多少老人拍照。”

為了能籌到更多的資金,楊鑫和志願者們想了很多辦法。“我們就從自己最擅長的、最簡單的事情去做。志願者晚上去路邊擺攤,拿着展闆,呼籲捐款,我們也會送綠籮、長壽花,來募捐做線下拍照活動。”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楊鑫坦言。

“最美遺照”背後的微光:4年跑10多個村,為2000多位老人留住瞬間美好
“最美遺照”背後的微光:4年跑10多個村,為2000多位老人留住瞬間美好

志願者們在給老人拍照

就這樣,邊募捐邊拍攝。4年來,楊鑫輾轉了10多個偏遠山村,為2000多名空巢老人拍攝遺照。據楊鑫介紹,他們拍攝的對象基本都居住在商洛市下面的村子裡,年齡多為60歲以上的老人。

為了讓老人們更好地“欣賞”她們的照片,每次把照片拍攝好送到老人手裡時,楊鑫總是會簡單組織一個影展。說是影展,其實就是把老人們的照片有序地擺在架子上,挂起來,供老人們欣賞。這看似簡單的儀式感,卻足以讓老人們開心好久。

“最美遺照”背後的微光:4年跑10多個村,為2000多位老人留住瞬間美好

“記得18年發照片那次,考慮到有的老人腿腳不友善,隔壁村子裡的文書就背着個背簍來代取,照片放了滿滿一背簍,看着老人們的照片,文書還時不時地評價幾番:‘這個老頭照的好’‘那張照的很顯精神’”,回憶起取片的場景,楊鑫向正觀新聞記者介紹,“還有一次,有個老奶奶,站在展闆前,注視着自己的照片,和她一起去的同村人都一緻認為她拍得最好,我也這麼覺得,那是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想必年輕時也是個美人坯子吧。”

拍攝結束後,楊鑫便進入了後期的修圖工作。給老人們修圖,并不像現在年輕人追求的那樣:磨皮、美白、亮眼……。“我們主要是做一些光線的調整,而不會把皺紋去掉,這樣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真實感。”

收獲:在拍攝過程中被感動被治愈

回憶起4年多來的拍攝,楊鑫說,在與老人們相處的過程中,自己也在不斷被感動、被治愈。有位叫董絨的老人讓她印象深刻。“那次她穿了件紫色暗花的棉襖來拍照,起初我并沒注意到她,後來活動結束了,她跑來打招呼,我才知道,原來她從拍完後便一直在旁邊等着,見我忙完了才上來說話,拉着我們到她家喝水。”楊鑫介紹,老人的兒子因為腦部受傷殘疾,失去了勞動能力,老人便一直和兒子生活在一起,照顧兒子的飲食起居,她們的家在山上,車子無法到達。“以前做活動的時候也見過她,給她送過一件羽絨服,還有米面糧油之類的口糧,而她每次收到東西後,都很感激,還會把家裡僅有的核桃、烙餅等在她看來很珍貴的東西拿出來給我們吃。”

“最美遺照”背後的微光:4年跑10多個村,為2000多位老人留住瞬間美好

穿上新羽絨服的董絨老人

老人們真摯的情感和樸實的行動,深深感染了楊鑫。“每次在拍照的過程中,無論是哪位老人,都會互相打趣,似乎并沒有因為這是遺照而感到沉重,老人們的樂觀深深感染了我。”感染的同時,楊鑫也在被治愈着。“每當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我都會想到那些被我拍攝過的老人,他們面對死亡都可以如此坦然,我又有什麼理由去焦慮呢?想到這,就會覺得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都是不值一提的。”

在接受大象新聞采訪時,楊鑫曾透露,她拍的第一張遺照是給自己的奶奶。照片裡,奶奶站在老房子的土牆前,白發在耳朵後邊别起來,笑容燦爛。楊鑫的奶奶是在88歲去世的,葬禮上,用的就是楊鑫拍攝的這張照片。後來,在給山村老人拍攝遺照時,楊鑫總會想到自己的奶奶,笑得像朵菊花一樣的臉,帶着時代記憶的小腳,透着陝西方言的親切鄉音,流動的情感跨越了時間、空間。

堅持:希望為更多老人留住美好

在楊鑫的抖音上,正觀新聞記者發現,她通過視訊的方式記錄着這四年來為老人們拍照的點滴瞬間。近日,楊鑫的事情也被越來越多的網友、媒體所關注,與之而來的還有抖音上每日不斷的私信。

“最美遺照”背後的微光:4年跑10多個村,為2000多位老人留住瞬間美好

“近期,我們的活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每天我都能收到不少私信,有的是詢問如何加入我們的志願者團隊,有的是說自己也是公益人,想在他們家鄉複制這一公益模式,我每次都很仔細地回複,也打心眼裡開心。”楊鑫說,越多人做這件事,就意味着更多老人可以圓夢。

今年年初,楊鑫和團隊的志願者們又陸續走訪了幾個村莊,選擇了幾個可以開展活動的地方,但由于疫情影響,今年的活動一直沒能進行。“等條件允許了吧,我們就立馬開展活動,現在我又有了新的目标,我想給2萬名老人拍照,盡我最大的努力為更多的老人留下最美麗的笑容。”談及接下來的公益計劃時,楊鑫如是說,語氣中滿是堅定。

在楊鑫抖音視訊的留言區,有位網友稱楊鑫為空巢老人帶去了一束光,一束暖光。“人是塵埃,也是光。而我,我們,更願意去做連接配接生與死的橋梁、微光,讓老人們能笑對生死,為他們留下世間最美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