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勒龐無緣“法國首位女總統”,她為什麼會輸給馬克龍?

對整個歐洲未來意義重大的法國大選,終于在當地時間4月24日晚間8時初露端倪。根據民調機構Ipsos & Sopra Steria的投票資料分析顯示,法國現任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以58.2%的得票率,領先極右翼對手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的41.8%,順利當選下一屆法國總統。

馬克龍的勝選并不意外,決選前的最新一輪民調結果顯示,有55%的人支援馬克龍連任,勒龐的支援率為45%。而在決戰前一天,馬克龍更是被媒體拍到悠閑地拉着妻子在海灘上漫步,與支援者合影。

倒是此前曾兩次參與總統選舉的勒龐,在決選之前通過不同以往的打法,以及新形象獲得了比往年更高的人氣,一度被認為是很有可能擊敗馬克龍的人選。不過到最後關頭,勒龐終究還是再次與總統寶座擦肩而過。

勒龐在敗選演講中說,盡管失敗,但獲得了近42%的法國選民支援,這意味着她的極右翼運動擁有堅實的基礎,可以為未來奠定基礎。她說:“再過幾周就要舉行議會選舉,是以遊戲還沒有完全結束。”

這個出身于“總統養成家庭”,一路從律師走到總統候選人的女人,究竟輸在了哪裡?

勒龐無緣“法國首位女總統”,她為什麼會輸給馬克龍?

Gilbert-NoëlSfeir Mont-Liban, CC BY 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勒龐是讓-馬裡·勒龐三個女兒中最小的一個,老勒龐的政治生涯也深深影響着勒龐的童年生活。

軍人出身的老勒龐在退伍後長期活躍在政壇,20世紀70年代,他為了更好地參與法國民族主義和極右翼政治活動“新秩序”(Ordre nouveau),在1972年建立了國民陣線黨(Front national),為日後自己參選法國總統,拓展政治勢力打下了基礎。

多年來,勒龐锲而不舍競選法國總統,或與其父親老勒龐對總統寶座的執着有些關系。

曆史資料顯示,在1974年至2007年期間,老勒龐先後5次參加了法國總統選舉,最好的成績是2002年的總統選舉中,在第一輪競選中以16.86%的支援率進入了第二輪投票。但老勒龐遭到了整個法國政界的強烈反對,因為這是第一次持有極右觀點的總統候選人有資格參加第二輪法國總統選舉。

據當地媒體報道,當時法國有超過一百萬人參加了街頭集會,喊着“騙子勝過法西斯”(“Un escroc mieux qu'un facho”)和“A錢勝過仇恨,希拉克(另一位總統候選人)勝過勒龐”(“L'arnaque plutôt que la haine, Chirac plutôt que Le Pen”)的口号反對勒龐。

老勒龐的從政經曆,也為日後勒龐走上總統競選之路埋下種子,她曾在2010年接受采訪時表示,決定繼承父親的衣缽就是一種命運,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傳染病。她說,她是在這種疾病中長大的,“我父親給了我這種病毒。我在政治中出生和長大,吃、睡都伴随着政治。我試圖逃離它,因為我想有自己的工作,但最後它是唯一讓我激動的事情。”

據勒龐回憶,老勒龐當時經常參與政黨活動,對于勒龐來說,對她的童年影響最大的不光有父親的政治主張,還有連帶而來的暴力事件。

自國民陣線黨成立以來,老勒龐和其他黨内成員便因為公開反猶太的言論常常遭受暴力襲擊。

1976年11月1日晚上,隻有8歲的勒龐在家遭遇了一場嚴重的爆炸事件,襲擊者将重達5公斤炸藥放在勒龐一家所住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外面,直接在房屋外牆上炸出一個洞。

最後,勒龐一家雖然安然無恙,但她說這次襲擊事件深深地影響了她,家裡的房子被毀了,她的父母害怕自己會連累到孩子們,不敢讓勒龐和她的姐妹們靠近“危險”的父親。因為父親的政治觀點,勒龐在學校裡遭到了同學的戲弄,老師嘲笑她的父親是“法西斯”,這些經曆狠狠刺傷了她。

她在2011年公開發表講話時稱:“那時我才知道政治是危險的。我感到深深的不公正将伴随我一生。它一直伴随着我,就像害怕我父親可能會發生什麼事一樣。這是我的動力,這可能就是我成為一名律師,然後成為一名政治家的原因。”

勒龐無緣“法國首位女總統”,她為什麼會輸給馬克龍?

當時勒龐家的被毀狀況,圖源:bbc網頁截圖

除了這件事給了勒龐很大的傷害外,家庭内部的因素也打擊了勒龐。

勒龐16歲時,她的母親皮埃爾特突然離開家,與老勒龐的傳記作者私奔了,并在1987年和老勒龐離婚。勒龐在自傳中表示,自己遭遇了“最可怕,最殘酷,最痛苦的心痛,我的母親不愛我”。

後來,勒龐選擇在巴黎第二大學學習法律,1991 年獲得法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得刑法進階研究碩士學位。在1992年到1998年這6年裡,她一直是巴黎律師協會的注冊律師,還定期在巴黎第23區法院刑事法庭上擔任公設辯護人一職。

可就在勒龐決定開始她的律師生涯時,她遭到了許多反對老勒龐的人的抵制。最終她選擇了進入政壇,開始為國民陣線黨司法部門工作。

勒龐無緣“法國首位女總統”,她為什麼會輸給馬克龍?

勒龐一家1984年的合影,最右為瑪麗娜•勒龐,圖源:bbc網頁截圖

勒龐在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後,從政之路可謂順風順水。

得益于父親在黨内的地位和個人能力,勒龐加入國民陣線黨不過3年,便成了該黨的副主席。緊接着,2004年她被選為歐洲選舉法蘭西島選區的國民陣線領袖後,又赢得了歐洲議會議員席位。2007年勒龐甚至直接參與到父親老勒龐的總統競選活動,逐漸成為國民陣線黨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但童年的經曆讓她意識到,走父親的老路,并不會讓她離總統之位越來越近,也不會讓國民陣線黨成為法國的主流政黨。

在政壇站穩腳跟後,勒龐開始與國民陣線黨裡的極端的觀點保持距離,意圖塑造自己和整個政黨的新的政治形象。

例如,勒龐剛進入國民陣線黨時,就參與過“國民陣線去妖魔化”的工作,并提出歐洲應該采用一種不那麼誇張、更務實的民族主義形式;應該反移民,但“不是種族主義”;反歐盟但不反歐洲,反全球化但不反市場。

憑借着與老勒龐不同的形象,勒龐吸引了更多的傳統選民,并在2011年1月成功接替老勒龐,成為新一代的國民陣線上司人。

擔任主席後,勒龐開始準備自己的第一次總統競選。在2012年法國總統選舉中,勒龐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了17.90%的支援率,排在第三位,僅次于後來的新總統奧朗德和前任總統薩科齊,這一支援率已經超過了老勒龐過往的戰績。

雖然,這一次勒龐失敗了,但她正上司着國民陣線黨開始向法國政治主流邁進。2014年對勒龐和國民陣線黨來說是春風得意的一年,她率領國民陣線黨參加了法國市政選舉和參議院選舉,最後有11名黨内成員成為市長,2名成員成為市參議員,國民陣線黨成員首次進入上議院。

而在法國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國民陣線黨以24.90%支援率排在其他法國黨派前面,赢得了24個議會席位,勒龐以24.85%的支援率排在所有參與歐洲議會選舉的法國政黨上司人前面。

為了徹底改變法國群眾對過去老勒龐上司下的國民陣線黨,仇外和反猶太主義的刻闆印象,勒龐甚至在2015年将發表淡化德國法西斯屠殺猶太人罪行言論的老勒龐,踢出了國民陣線黨。據多家媒體稱,兩人的關系也一度陷入冰點。

勒龐無緣“法國首位女總統”,她為什麼會輸給馬克龍?

Jérémy-Günther-Heinz Jähnick / Lille - Meeting de Marine LePen pour l'élection présidentielle, le 26 mars 2017 à Lille Grand Palais(139) / Wikimedia Commons

2012年敗選之後,勒龐又參加了2017年的法國總統選舉。這次,勒龐進入了第二輪投票中,但最終還是以33.9%比66.1%的支援率輸給了馬克龍。

不過,從投票分析中可以看出,國民陣線黨獲得了去工業化的法國北部、東北部,以及勞工階級的支援。

巴黎讓-饒勒斯(Fondation Jean-Jaurès)基金會激進政治觀察站主任讓-伊夫·加缪(Jean-Yves Camus)在2017年預測稱“國民陣線還沒有結束”,他解釋道:“我們沒有理由相信未來幾年就業市場會變得更好、全球化的負面影響會停止。是以,國民陣線的選票數量可能會下降,但如果2022 年情況不佳,他們的支援率可能會再次上升。”

為了擺脫過去的糟糕形象,勒龐曾在2018年6月将國民陣線黨正式更名為今天的“國民聯盟黨”。而在這次選舉中,勒龐也吸取了前兩次總統競選失敗的教訓,試圖用政策和面貌的轉變吸引更多選民。

首先,勒龐放棄不受主流選民支援的退出歐元區、申根區和歐盟的提議,倡導更正統的債務政策,軟化了她長期以來的民粹主義的經濟議程。

另外,在俄烏戰争爆發的背景下,勒龐改變了此前以保證群眾生命安全、限制在法移民為主的宣傳口号,重點提到了能源價格上漲、通貨膨脹急劇上升、選民購買力減弱等問題,并就這些問題與各地選民交流。

同時,勒龐還提議削減年輕人的所得稅、燃油稅,對從意大利面到尿布等必需品征收很低的銷售稅,并對就業和福利采取 "法國優先 "的立場,反對馬克龍提出的延後退休年齡的提議,希望吸引左翼選民和年輕人的選票。

在競選風格方面,勒龐也由往年言辭激動地宣傳自己,轉變為以沉着冷靜的形象出現在盧浮宮前拍攝競選宣傳片,希望選民們将自己視為一個可信且穩重的政治家(盧浮宮後來要求勒龐下架視訊,批評其未經授權和出于政治目的使用該機構的形象)。

但這些改變并沒有讓勒龐坐上總統的位置。究其原因,勒龐失敗的問題在于,她沒有改變固有的極右翼政治主張,這些觀點很難被大部分法國群眾接受。

從勒龐提出的綱領來看,她依舊堅持國民聯盟黨的民族主義和反移民的立場,反對在法國的歐盟公民享受與法國公民相同的社會福利,希望通過全民公投的方式修改憲法中關于移民權益的部分,支援延長在公共場合中佩戴頭巾的禁令,希望在法國國内鏟除伊斯蘭意識形态。

移民已成為法國的一個重要政治問題,并且移民數量可能會越來越多,在政策上輕視移民群體一定程度影響了勒龐的支援率。

另外,勒龐之前一些親普京的言行也成為馬克龍攻擊的武器,進而拉低她的支援率。

作為普京的長期崇拜者,勒龐在2017年通路了克裡姆林宮,并接受了俄羅斯的貸款來資助她的政黨。在2月份俄烏局勢十分緊張的時候,勒龐還說她“完全不相信”俄羅斯會入侵烏克蘭。

雖然後來勒龐和競選團隊一直在努力撇清她和普京的關系,還譴責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但還是讓不少支援烏克蘭的選民對勒龐的上台心存擔憂。

除此之外,其它黨派的反對勢力也對勒龐帶來了打擊。除了馬克龍和此前的左翼總統候選人梅朗雄公開反對勒龐當選外,據路透社報道,決選之前勒龐的反對者還打算組成統一戰線,在30個城市發起抗議勒龐的活動,阻止勒龐上台。

不僅法國國内關注總統選舉,在法國外部,德國總理舒爾茨、西班牙總理桑切斯、葡萄牙總理科斯塔3人甚至還在的法國《世界報》上聯合撰文,呼籲法國群眾不要投票給極右翼總統候選人勒龐,稱“我們需要一個捍衛共同的歐洲價值觀的法國”,所有國家的民粹主義者和極右翼人士都會受普京影響。

這一次馬克龍的勝選,使法國和歐洲擺脫了朝着極右翼方向發展的危險,但不同于2017年的選舉,此次選舉中右翼勢力的擡頭表明,即使馬克龍赢了,接下來他仍将面臨的是一個動蕩、分裂的國家。别忘了,那些在第一輪選舉結束後,對結果表示不滿的群眾曾紛紛走上街頭抗議,他們既不想要馬克龍也不想要勒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