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年輕的我們對于毛主席的樣貌,是什麼印象呢,大概都是來源于書本上的照片,或者人民币上的圖像,還有就是去過天安門的,應該都知道在天安門的城樓上也挂着一幅毛主席的畫像。
而天安門上的毛主席畫像,在開國大典的時候,對于這幅畫像的選圖以及最終的抉擇,還頗有一些曲折。緊急的是,在開會大典前夜,這幅畫像最終定版時還多了一行字,周恩來看到之後即刻下令:立即改掉。這讓所有人都為這幅畫像捏了把汗。
標明畫像之人
說到這幅畫像,那不得不提它的作者周令钊,可能知道周令钊的人比較少,但是如果提到他其他的作品,比如共青團團旗、少先隊隊旗以及人民币,這都是他參與創作的作品。那麼,這位被譽為國家形象設計師的畫家,在給毛主席畫像的時候,也是十分緊張又慎重的。
周令钊,1919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縣,自小就喜歡畫畫,喜歡美術的他,13歲,他就考入了湖南長沙華中美術專科學校,後來他還做過舞台美術設計,參加過抗敵演劇隊。在畫作相關事業上,有過不少的成就。1948年,周令钊在徐悲鴻額邀請下還在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任職,也為國家培養了不少美術人才。1949年周令钊加入了共産黨。
在開國大典前,選擇為毛主席畫像的畫家時,機緣巧合下周恩來總理找到了周令钊。當時是因為周恩來總理在六國飯店吃飯時,那裡挂着毛主席的畫像。周恩來一眼便看中了,他認為這幅畫十分生動又寫實,對于毛主席的樣貌畫出來精髓所在。
于是便詢問了畫像的作者是誰,這便知道了周令钊其人,周總理對這周令钊産生了好奇,當天在了解周令钊的經曆時,知道他在帶領學生們畫了許多宣傳畫和智語時,周總理找到了一些他過往的作品,最終覺得為毛主席畫像的這項任務非周令钊莫屬。
但慎重起見,他還是咨詢了徐悲鴻等人,大家都覺得周令钊可以勝任這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于是這畫像之人便定下了周令钊。
精益求精的畫作
周令钊需要畫的這個毛主席畫像,在開國大典上懸挂起來的這一版,已經是天安門城樓上第三版毛主席畫像了,要選一張什麼樣的照片,是在當時最難的問題,什麼樣的照片适合放大畫在天安門上,适合在這個開國大典上展出,又符合新中國的形象,這都是他們要考慮的問題。
于是他們思慮再三,選擇了毛主席在延安和朱瑞的合影照,這張照片上的毛主席微笑着,戴着八角帽,大家都覺得這張照片非常合适。
然後周令钊便開始着手進行創作,但在創作之前,要對畫像的大小、實際情況進行測量,他們為了能夠確定十分精準,一遍又一遍的測量,最終确定了高六米,寬4.6米的畫像大小。
挂在天安門城樓上的畫像,當然不能用普通的畫紙或者畫布,這個畫布是用鐵皮拼接起來的。對于如此巨大的畫作,他們為了能夠更好的畫出這幅畫,在根本就沒有升降機的當時,周立钊在對應的位置立了個三層高的腳手架,隻為能更好地進行創作。
周令钊采用了方格放大法,他對比着照片的比例打滿小格子,再在紙張上先畫一幅初稿,也是對應的按照小格子的比例畫出畫來,然後再把它放大,以同樣的格子形式畫到天安門城樓的畫布上。
為了能夠讓畫作更完美,周令钊帶着團隊一次次的素描打底稿,一次放大格子,當時這幅畫像是按照照片上的毛主席所畫,畫得惟妙惟肖,看到這幅畫的人,無不是說畫得非常像。
可聶榮臻元帥,在看到這幅畫稱贊的同時,卻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當時的照片上,毛主席的風紀扣沒有系上,是敞開的,整個照片上,灑脫有餘,但嚴肅不足,于是聶帥說:風紀扣還是系上的好。
周令钊思考再三,覺得聶帥說的對,于是又對這幅畫進行了修改,給毛主席系上了扣子。
底稿完了之後就是上色了,這個工程是周令钊和夫人陳若菊一起完成的,周令钊負責畫細節,陳若菊負責添顔色。就這樣,他們改了又改,畫了又畫,在這個小小的腳手架上,工作了兩個星期多,有時為了畫作,直接把幹糧都帶在了身上。
在他們終于把這畫像完成了的時候,已經9月30号了。當大家都松了一口氣時,周恩來總理卻在傍晚,站在這幅畫前,久久未動,看着畫像上“為人民服務”這行字,立刻派人去告訴周令钊,這行字必須立即去掉。
周令钊聽聞此事時,已經躺在床上休息了,但他絲毫沒有耽擱,立刻起身,帶着所有工具,又趕到了畫像前。
周令钊再次登上腳手架,在夜色之中,一點一點的對畫作進行修改,把這幾個字去掉,讓它們看起來像從沒出現過一樣,為了追尋完美,他一點一點的修正,讓顔色覆寫上去看起來和周圍毫無差别,他這一改就已經到了第二日,日出時分才把這幅畫改的完美無缺。
趕上了開國大典,讓這幅莊嚴的畫像出現在了天安門中央。10月1日下午,當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在這幅畫作正上方,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這是周令钊最自豪的時刻,此時的他才30歲。
結語
如今,我們在天安門城樓上看到的毛主席畫像,已經再版過很多次,每一次都有變化,每一版都是主筆的作者和他的團隊融入了大量的心血繪制完成的,從選圖到色彩調整到,底闆的材料,都經過了十分仔細又慎重的研究。
正是有了他們的付出,才讓如今的我們能夠看到,能夠展現我們國家民族形象的毛主席畫像,這些畫家們雖未曾征戰沙場,但他們的精神依舊值得我們尊敬。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