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陸人民的生活水準是越來越好了,雖然這是一件大好事,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導緻了大陸人民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高發。

由于以我們現在目前的醫學水準,還無法徹底治愈糖尿病,因而對于糖尿病人來說,除了按時用藥之外,通過日常生活的管理來控制血糖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過,有一些糖友對于“控制飲食”的了解有些片面,經常會将“多吃蔬菜”了解為“多吃素食”,反而導緻血糖控制不穩定。
醫生提醒,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有3種素食需要謹慎食用、盡量少吃,以免血糖升高,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
65歲陳叔因糖尿病并發症不治身亡
陳叔今年65歲,由于經年累月不太健康的飲食習慣,又不願意跟老伴兒一起去晨練,他在去年的時候因為多次被測出空腹血糖達到了8mmol/L以上,被确診為糖尿病。
醫生給陳叔開了降糖藥,又叮囑他要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把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内。一開始,陳叔嚴格遵循醫囑,每天按時服藥,不僅多吃菜、少吃飯,還每天都跟老伴兒一起去鍛煉身體,很快,陳叔的血糖就回到了正常範圍。
這令陳叔非常高興,但也讓他放松了警惕,他覺得現在他的血糖已經比較正常了,于是也不定期監測血糖了,降糖藥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覺得不舒服了才吃一次,更糟糕的是,陳叔在飲食上也不太注意了。
因為陳叔過去就非常愛吃番薯、洋芋等食物,但為了控制血糖,陳叔刻意減少了吃番薯的次數和數量,改為吃蔬菜。血糖控制好之後,陳叔又恢複了自己“愛好”,每天都要吃番薯、洋芋等食物,還覺得“反正自己吃的也是素菜,應該對血糖沒有什麼影響”。
可從大概半個月前開始,陳叔就經常感到口渴、乏力,一開始他覺得這是他得了糖尿病原因,就沒有太多在意,隻是又吃了一次降糖藥。
但這幾天,陳叔覺得自己的症狀越來越嚴重,而且明明天氣漸暖了,他卻經常覺得四肢冰冷,還變得十分嗜睡。
晚上睡前,陳叔就跟自己老伴兒說了發生的異常情況,老伴兒一聽就勸他第二天早上趕緊去醫院看一看,沒想到的是,當天晚上陳叔就因為昏迷被緊急送入了醫院。
經過急診檢查,醫生發現陳叔的血糖高達32mmol/L,而血漿的滲透壓則高達360mOsm/L,診斷為高血糖高滲昏迷,情況十分危急。
遺憾的是,雖然醫生全力搶救,但仍然沒能挽回陳叔的生命。陳叔的老伴兒和兒子聽到這個噩耗是悲痛萬分,他們沒想到陳叔的血糖已經高到了會奪走他生命的地步。
血糖多高時容易出現并發症?
醫生對陳叔的家屬解釋道,高血糖高滲狀态雖然是一種嚴重的糖尿病急性并發症,有着較高的緻死率,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糖尿病并發症。但這種病在發生之初實際上非常隐匿,隻有很少一部分患者發病較急。
實際上,從陳叔最初覺得口渴、乏力時,他可能就已經發病,但當時陳叔并沒有引起重視,也沒有到醫院就診、檢查血糖等情況,延誤了病情,最終導緻陳叔是以身亡。
而陳叔發生高血糖高滲狀态的原因,就是他以為自己的血糖控制好了,就可以“放松警惕”,不僅不按時吃藥,還常吃番薯、洋芋等升糖快的食物,令血糖過高,導緻血漿滲透壓顯著升高、人體處于脫水狀态。
一般而言,如果人體的血糖在短時間内升高到超過16.7mmol/L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糖尿病的急性并發症,除了高血糖高滲狀态外,還可能會産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發症。
雖然随着醫療水準的進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緻死率已經大幅下降,但是在延誤治療等情況下仍然可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
因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同樣會導緻機體脫水甚至是出現休克,而且在出現酮症酸中毒時,身體為了調節體内的酸堿平衡,會開始排出鉀,導緻患者血鉀降低。而血鉀降低可能會影響心髒節律,甚至是導緻心跳驟停。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除了會導緻急性并發症之外,還可能會導緻一些慢性并發症的發生。
如果單就血糖水準而言,隻要患者的血糖超過正常範圍,那麼患者的身體其實就已經開始受到高血糖的損害,血糖水準越高、血糖波動越大,損害就越嚴重。
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症包括糖尿病性腎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以及糖尿病足等,不過,這些慢性并發症不像急性并發症那樣,會一下子就奪取患者的生命。
根據患者血糖控制的好壞,患者可能要在患糖尿病幾年甚至十幾年後才會出現慢性并發症,因而,患者隻要遵循醫囑、好好控制血糖,并定期檢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延緩甚至是避免慢性并發症的到來。
醫生提醒,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經常超過7mmol/L,餐後2小時血糖經常超過11.1mmol/L就需要引起注意,因為哪怕血糖超标不多,也可能會因為日積月累的高血糖狀态而引起并發症。
此外,評估自己是否會産生糖尿病的并發症不僅僅要看血糖的情況,還應該參考糖化血紅蛋白的資料。
糖化血紅蛋白是用以評估患者過去一段時間血糖波動情況的名額,如果這個名額超過8.1%,通常醫生就會認為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波動較大,那麼出現并發症的機率也是比較大的。
因而,醫生提醒,如果患者要避免糖尿病并發症的發生,一定要定期進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名額的監測。
而為了讓自己的各項名額都能達到理想的狀态,患者應當注意日常飲食管理,不能“想當然”地曲解“醫囑”。
少吃這3種素食,更利于控制血糖
醫生表示,通常醫生都會提醒糖尿病患者多吃蔬菜等升糖比較慢的食物,而對于精制米面等富含澱粉的食物則要格外注意控制。但實際上,有許多患者就像陳叔一樣,經常會片面地了解醫囑,簡單地将“蔬菜”與“素菜”畫等号,還覺得自己多吃“素菜”一定不會影響血糖。
醫生提醒,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要少吃3種素食,對于控制血糖有更大的幫助。
第1種素食就是陳叔特别愛吃的蕃薯、洋芋等富含澱粉的食物,包括蓮藕、山藥等素食都屬于這一類食物。
這類食物雖然說是“素菜”,不過它們富含澱粉,糖尿病患者多吃這類食物的效果和多吃米飯是“差不多”的,因為澱粉在進入人體内很快會被分解為葡萄糖,吸收率還很高,升糖的速度非常快。
如果糖尿病患者大量進食澱粉類食物,就會導緻血糖升高快、波動大,而且澱粉類食物還有較高的熱量,多吃此類食物可能會導緻患者攝入總熱量超标,可能會引起肥胖等問題。
第2種素食就是腌菜類食物,鹹菜等就屬于此列。
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都比較喜歡吃腌菜,一方面他們覺得腌菜口味較重、比較下飯,另外一方面,當然也是因為腌菜便宜而且可以存放較長時間。
但問題是,腌菜在制作過程中往往需要添加很多的鹽分,多吃腌菜會讓人體攝入的食鹽超标,會引起高血壓或其他心腦血管疾病。
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長期攝入過多的食鹽,還可能會令血管痙攣或是令血液變得更加粘稠。簡單而言,就是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将會互相影響,導緻患者病情加重。
另外,腌菜中也可能會含有細菌或雜質,對于抵抗力較弱的糖尿病人而言,可能會造成患者受到細菌感染。而糖尿病患者受到感染後,相對更加難以治療,是以,患者還是應當從飲食入手,少吃腌菜類食物,避免“病從口入”。
第3種素食就是花生、松子等堅果類食物。
許多人都認為每天吃堅果有益于身體健康,于是就堅持每天都會吃一點堅果類的食品。
少吃一點堅果類的食品當然有利于身體健康,但大家都知道,這類食品經常是“吃了就停不下來”,不知不覺就吃得太多。由于堅果通常富含脂肪,如果糖尿病患者吃了太多堅果類食品,就可能會因為攝入的脂肪太多而造成肥胖,并令胰島素抵抗加重,導緻血糖升高。
因而,糖尿病患者多吃這3種素食不僅對控制血糖無益,還會加重糖尿病的情況,甚至加速糖尿病并發症的進展。醫生提醒,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堅持低鹽、低糖、低脂的飲食,多吃蔬菜而非“素菜”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聽了醫生的解釋之後,陳叔的家屬都後悔不疊,他們也隻以為多吃素菜有利于健康,沒想到番薯、洋芋等素菜反而是“升糖”的元兇,最終還“害死”了陳叔,這個教訓實在是太慘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