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惠民利國的三峽工程,當初修建時,為何遭多名專家反對?

自從電燈出現以後,人類對于電的需求開始呈幾何式增長。孫中山在參觀完三峽後,在其著作《建國方略》中,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工程:

“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惠民利國的三峽工程,當初修建時,為何遭多名專家反對?

孫文建國方略

這便是中國最早有關興建三峽水電站的設想,但因為技術等緣故,這一工程不得不被暫時放下。

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政府與美國合作,再次對三峽進行實地勘測,但因内戰的爆發,導緻這件事又被擱置,49年建國後,三峽工程被重新開機,但最終因為中蘇關系惡化,計劃被再次擱置;

惠民利國的三峽工程,當初修建時,為何遭多名專家反對?

1946年重慶江邊

直到1976年,三峽工程才正式被提上了議程,最終于1983年被準許實施。

但經過不斷勘察後,參與讨論三峽大壩修建會議的人,卻大緻分為了兩派,一派主張修建,另一派則強烈反對;

1985年,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周培源、李銳等科學家表示,修建三峽大壩,是一項極其危險的行為!

惠民利國的三峽工程,當初修建時,為何遭多名專家反對?

周培源

彼時的周培源已經八十多歲,卻還堅持帶人親下一線,最後主要得出了三個結論:

一是耗資巨大,一百多個億的初步資金,對于那個年代的中國來說,這幾乎是筆天文數字,更何況三峽大壩的修建,又豈是一百多億能打發得了的?

二是破壞生态,結合自然環境與當地情況來講,三峽的修建會對長江下遊的發展造成影響,例如泥沙的沉澱,會導緻大壩河床擡高,随着時間推移水位會不斷上漲,如果遇見暴雨情況,三峽非但不能防洪,反而會造成更大的洪水災難。

惠民利國的三峽工程,當初修建時,為何遭多名專家反對?

修建三峽大壩

此外,三峽大壩建成後,日本人曾多次統計,得出三峽大壩會誘發日本地震。

三則是從國防層次進行論證,那一輩的人畢竟是從戰争年間過來的,三峽大壩因為體量問題,如果戰争爆發,這裡将會是敵人首個目标點,到時候上海恐怕都保不住,半個中國都會遭到沉重打擊。

基于這些人的反對,國務院又重新召集專業人士,對三峽進行重新論證。多次論證後,反對派又提出了技術層面的原因,在92年第七屆五中全會前,周培源依舊多次呼籲:

“重大經濟建設項目和經濟發展戰略的決策,應符合黨和國家提出的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尊重科學家的意見,民主投票”。

惠民利國的三峽工程,當初修建時,為何遭多名專家反對?

黃順興反對

但缺席他的五中全會,關于三峽大壩的興建,總共有1767人投了贊成票,投反對票的隻有177人,剩下的人600多人未投票或者棄權;

1993年,三峽建設委員會正式成立,并為修建三峽在全國發行了債券,可謂是傾舉國之力,2020年11月1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式;

惠民利國的三峽工程,當初修建時,為何遭多名專家反對?

修建三峽大壩

迄今為止,三峽大壩依舊為世界之最,所帶來的發展,也不失為一座惠民利國工程,當年的科學家提出的反對原因,或許隻能交給時間來論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