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晉斌:近期人民币較快速順“市”貶值是疫情風險的正常釋放

作者: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
王晉斌:近期人民币較快速順“市”貶值是疫情風險的正常釋放
王晉斌:近期人民币較快速順“市”貶值是疫情風險的正常釋放

作者王晉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

本文字數:2848字

閱讀時間:7分鐘

4月18日-22日美元指數上漲了約0.6%,人民币兌美元貶值了約2.0%,出現了超短期中較為快速地貶值,4個交易日的貶值幅度幾乎構成了今年以來人民币兌美元所有的貶值幅度。貶值的幅度和貶值的時間相比,似乎有“超調”迹象。

中美貨币政策周期錯位導緻的利差縮小甚至倒挂會帶來人民币一定的貶值壓力,但這不是近期人民币較快速貶值的主因。近期人民币較快速順“市”貶值主要是疫情風險的正常釋放在外彙市場上的表現。變異毒株引起的疫情給中國經濟生産和流通以及金融市場帶來了沖擊,市場預期未來一段時間經濟有進一步下行壓力,貿易順差會減少,這是引起人民币近期較快速貶值的主因。而資本逐利性在跨境市場相對收益率變化的背景下,證券投資類資本短期外流直接助推了人民币貶值,人民币疫情匯率周期尚未結束。

從中長期來看,中國跨境資本流動整體運作平穩可控。随着此輪疫情防控推進和疫情好轉,經濟生産和流通恢複,人民币貶值态勢會得到明顯改善。要關注離岸市場人民币匯率出現了比在岸市場人民币匯率更多貶值的現象,要避免離岸市場匯率變動對在岸市場匯率預期造成不合意的擾動。

截至4月22日,依據WIND資料,今年以來人民币(CFETS)兌美元貶值了2.02%,美元指數今年上漲了5.37%。相對美元指數的較大幅度升值來說,人民币的表現依然穩健。

去年12月31日人民币兌美元收盤價6.3730,3月31日人民币兌美元收盤價6.3433,這三個月人民币兌美元匯率略有升值,升值幅度約0.47%;而在這個期間美元指數從95.9701上漲至98.3618,美元指數上漲了約2.5%。這就是說,截至3月底,今年以來美元指數上漲了2.5%,人民币兌美元還升值了0.47%。

4月份以來,人民币兌美元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貶值。相對于3月31日的收盤資料,截至4月22日,人民币兌美元貶值了約2.5%,這個期間美元指數升值了約2.8%,美元升值的幅度大于人民币貶值的幅度。以4月18日的開盤價到4月22日的收盤價來計算,這個期間美元指數上漲了約0.6%,人民币兌美元貶值了約2.0%。在這個期間人民币兌美元貶值幅度明顯大于美元升值幅度,出現了超短期中較為快速地貶值,貶值的幅度和貶值的時間相比,似乎有“超調”迹象。

為什麼這4個交易日人民币出現了約2%的貶值?

從中美利差來看,截至3月31日,今年以來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出現了明顯收窄。去年12月31日兩者利差126個BP,3月31日兩者利差約47個BP,但這個期間人民币兌美元匯率升值了0.47%。進入4月份後,中美利差再次出現收窄,并出現了利差“倒挂”。4月11日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為2.79%,超過了當日10年期中國國債收益率2.768%。4月1日-22日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2.39%上漲至2.90%;4月18-22日從2.85%上漲至2.90%。4月1日-22日10年期中國國債收益率從2.7743%上漲至2.8409%;4月18-22日從2.8107%上漲至2.8409%。4月18日-22日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隻上漲了5個BP,10年期中國國債收益率也上漲了3個BP,兩者變動差距并不大,但這個期間人民币兌美元貶值了約2%,4個交易日的貶值幅度幾乎構成了今年以來人民币兌美元所有的貶值幅度。

可以看出,相對于過去來說,中美利差對人民币匯率變動的影響程度已經明顯下降。這很容易了解:靠利差穩定匯率的隻能展現靠投資收益吸引外資流入,并穩定匯率,更好的匯率穩定方法是健康的經濟基本面和穩定的發展預期。中美利差對人民币匯率變動影響變小,是好事,展現了過去幾年中國經濟資料給了國際投資者穩定健康發展的預期,這是人民币匯率能夠在中美國債收益率逐漸趨平的背景下依然保持穩健的基礎。

4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經濟今年1季度GDP增長4.8%,這個資料和原有預期相比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全國多地在3月份出現了新一輪病毒變異所緻的疫情,導緻1-3月份部分資料相比1-2月份有明顯下滑。比如消費從1-2月份同比增長6.7%下滑至1-3月份同比增長3.3%;比如房地産開發投資從1-2月份同比增長3.7%下降到1-3月份的0.7%。

IMF(WEO, April)4月19日公布了2022年中國GDP預測增速4.4%,這與我們全年5.5%的目标增速有較大差異,導緻市場對經濟增長的預期受到了影響。其實,放在目前全球經濟增長的現狀下來看,中國經濟1季度4.8%的增速依然是不錯的,可接受的。按照IMF的預測資料,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計3.6%,中國經濟增速與全球經濟增速之差有所縮小,這也降低了市場預期。但預測的條件未來都會發生變化,尤其是疫情以來不同階段關于經濟增速預測值出現較大調整幅度是常态,因為不确定因素增加了。

是以,可以認為,4月18日以來的人民币出現極短期的較快速貶值,主要是疫情沖擊及其沖擊的預期所緻,也可能是市場對4月18日資料公布之後預期的反應。疫情對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不确定性導緻了有關貿易順差縮小和證券資本外流風險等在外彙市場上釋放,最終表現出人民币在4個交易日出現了2%的貶值。

從離岸市場來看,剔除在岸和離岸交易日的差異,截至今年4月22日,在2020年以來總計559個交易中,離岸人民币匯率值高于在岸人民币匯率值的交易日數量為301個交易日,占比53.8%,說明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離岸市場對在岸市場匯率的影響基本是雙向波動的。今年以來的72個交易日中,80.6%的交易中離岸人民币匯率值高于在岸人民币匯率值,說明了離岸市場存在引導在岸人民币貶值的傳導機制。離岸市場資本流動更頻繁,敏感性更高,在預期變化的作用下,往往會出現極短期中的市場過度反應,導緻定價偏離,這是需要關注的。

王晉斌:近期人民币較快速順“市”貶值是疫情風險的正常釋放

圖1、近3年以來人民币離岸和在岸彙差(1美元=X人民币)

資料來源:WIND。

從短期跨境投資來說,金融市場上收益率差的變化是影響貨币币值變動的重要因素,但放在中長期視角下,經濟基本面是決定匯率變動的基礎。

今年3月份以來,在美聯儲緊縮預期的作用下,美元指數持續高位運作。4月22日美元指數收盤101.1211,這離2020年3月下旬金融大動蕩時期的高點不遠(2020年3月23日收盤價為102.4528)。你很難想象,美聯儲總資産擴張了110%,美元還能走強,其中的原因在于美元指數作為一個金融指數,代表了目前全球主導貨币體系這樣一個利益集團,隻要美元指數中的貨币不強,美元指數就走強。目前,歐元區控通脹的貨币政策滞後于美聯儲控通脹的貨币政策。截至4月22日,今年以來歐元兌美元貶值了5%。美元指數構成中占比排在第二位的日元(占比13.6%),今年以來日元兌美元貶值11.63%。日本央行依舊在寬松,還在渴求适度通脹,不要通縮,最近還在購買長期債券,基本忽視日元貶值。此外,英鎊今年以來貶值了5.1%,瑞郎也貶值了接近5%。可見,美元走強并不是美聯儲自身能夠完全控制的,是受到美元指數中貨币經濟體的政策周期共同作用的。

2020年10月27日,國家外彙交易中心公告稱,會陸續主動将人民币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這就是說市場自己決定人民币匯率的變化。放在全球主要貨币今年以來兌美元的貶值幅度來看,人民币貶值幅度不大,屬于正常波動。由于疫情尚未結束,防控任務艱巨,需要出台更大力度的政策來支援市場主體,增強市場信心,防止主要經濟名額出現進一步下滑,穩定預期。

近期,人民币順“市”較為快速地貶值是疫情風險的正常釋放。穩住了經濟,匯率自然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