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本芬:60歲在廚房開始寫作,80歲繼續“用筆趕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楊本芬今年82歲,過去兩年裡,她迅速成為被很多讀者熟知的女作家。

“我也感到奇怪,隻要提起筆,過去那些日子就湧到筆尖,搶着要被訴說出來。我就像是用筆趕路,重新走了一遍長長的人生。”

楊本芬1940年出生于湖南湘陰,17歲考入湘陰工業學校,後進入江西共大分校,未及畢業即下放江西農村。此後數十年為生計奔忙,相夫教子,後從某汽車運輸公司退休。

她在80歲那年正式出版了第一本書《秋園》,講述母親的故事;次年出版《浮木》,今年初又出版了第三本書《我本芬芳》。楊本芬一直用質樸真誠的文字寫自己,寫家人,寫這一生經曆過的坎坷、苦楚,以及格外珍惜的些許溫暖。

作為小說創作的起點,《秋園》寫于楊本芬60多歲時,在二女兒家的廚房。那時候她去南京幫女兒帶孩子,在書房裡偶然讀到一本野夫的《江上的母親》。

“我邊看邊哭,我也有一個媽媽,我也要寫。”日前,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楊本芬如是說。

“那年,我的母親——也就是書中的秋園,她的真名是梁秋芳——去世了。我被巨大的悲傷沖擊,身心幾乎難以複原。我意識到:如果沒人記下一些事情,媽媽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

大概4平方米的廚房裡,水池、竈台和冰箱占據了大部分空間。楊本芬坐在一張矮凳上,以另一張略高的凳子為桌,在一疊方格稿紙上開始動筆書寫她的母親,以及一家人的故事。

因為怕忘記一些事情,楊本芬抓緊時間寫。她說,會随身帶一個塑膠袋子,裝着一支筆和幾個本子,随時随地寫。

女兒幫楊本芬把手稿轉化成電子版,發到網站上,又吸引了出版社的注意,最終成為3本紙質書。如今楊本芬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書房,一排能容納五六百本書的書架,還擁有一大批每天和她熱情互動的讀者、粉絲。

腳痛深深困擾楊本芬,可她依然堅持每天寫下去,目前已完成了第四部小說的書稿。

在新書《我本芬芳》中,楊本芬書寫60年婚姻故事,寫盡那些無人知曉的傷痛與困惑,孤獨與掙紮。書中正當青春年華的“惠才”,嫁給“呂”之後卻被冷漠相待,一次次悲歎“想不到你對我不好”也得不到任何真摯的回應。甚至晚年的陪伴與照顧,隻是換來了老伴明确表示“來生不願意在一起”的答案。

楊本芬認為,“面對真實的勇氣”是她寫作的最大特點。“到我這個年齡還寫些虛情假意、空空洞洞的東西,就沒有價值了”。

楊本芬:60歲在廚房開始寫作,80歲繼續“用筆趕路”

楊本芬

中青報·中青網:在《我本芬芳》裡你提到年輕時第一次投稿成功的經曆,還記得當時的場景嗎?

楊本芬:那時候寫的是田園風光。當時我帶着才1歲的女兒玩,我記得很清楚,看到那些采茶的人包着頭巾、背上背簍,在茶樹之間來回晃動,即使我看不到她的面貌,但我覺得這個樣子很美,是以就寫下來了。我給本縣的一個雜志投了稿,沒想到錄用了。我挺高興的,以前也沒寫過東西。

當時我沒跟别人講這件事,因為大家都很不容易,能吃飽肚子就不錯了,沒有閑情逸緻談什麼寫作、文化、看書——這些都好像是一種另類人一樣。我很少和人家講其實我愛好文學,喜歡看小說,喜歡寫作。

投稿錄用得了幾塊錢稿費,我特别高興。我記得那天去領稿費的時候,我這個手一直沒有離開右邊那個口袋,我生怕它不翼而飛,這個東西對我來講比幾塊錢更寶貴。

中青報·中青網:十幾年前在廚房裡開始創作《秋園》的契機和動力是什麼?

楊本芬:十幾年前,我在女兒家裡看到很多書,然後看到野夫的《江上的母親》。我邊看邊哭。我也有一個媽媽,我也要寫。那個老房子廚房很小,但是我寫東西沒有太多要求,竈台上能寫,兩條一高一矮的凳子我能寫,吃飯桌子上我也能寫。反正我就是需要一個塑膠袋子、幾個本子,然後一支筆,随時随地寫,還是怕忘掉很多事情。

我寫了很多很多,紙張裝了一大袋子,好幾斤。當時我也不敢拿給女兒看,因為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這種能耐把它寫出來,而且女兒章紅對文字要求很嚴,鐵面無私。但是後來我把《鄉間生死》這一篇拿給她看,她就跳起來,喊她老公說:“我媽媽會寫小說啦!”這篇小說之後在一本雜志上發表了。

女兒看到我寫的《秋園》還可以,幫我貼到網上,我看到好多人的留言、鼓勵、認可。那段時間是我最快樂的時候,深夜3點鐘我都要爬起來,害怕别人留了言,我沒有回複,對不起人家。

中青報·中青網:最新出版的《我本芬芳》講述婚姻困境,不少讀者佩服你講述和寫作的勇氣,你認為自己是勇敢的寫作者嗎?

楊本芬:我覺得我很勇敢。到了這個年紀,如果我寫那些用虛情假意拼湊出來的文章,沒有多大意思。不如還是真實地反映一些生活中真正存在的問題,這也沒有什麼丢臉的。

其實最早我并沒有打算出版《我本芬芳》,我想“不要出不要出,别人肯定會對号入座”。但最後還是出版了,因為我覺得不管是中國的年輕人還是老一輩人,婚姻中可能都存在很多困境與困惑,很值得去思考,是以我勇敢地寫出來了。

在《我本芬芳》裡,我想寫的是一個女性的情感經曆,婚姻中沒有壞人,兩個人都是好人,但是他們最後都沒有得到幸福。很多讀者看了這本小說,都說從中“看到了爺爺奶奶,看到了爸爸媽媽”(的婚姻),他們會産生同感。

我不想寫虛幻、套路的東西。我實打實地寫,我實打實地真誠對待,别人才會真誠對待你的文章。

楊本芬:60歲在廚房開始寫作,80歲繼續“用筆趕路”

中青報·中青網:寫完後困惑是否得到釋放和解答?

楊本芬:沒有,困惑一樣仍是困惑,這個永遠改不了。

中青報·中青網:為什麼會有“用筆趕路”的念頭?

楊本芬:講句實在的,我已經到了這個年紀,也不知道哪一天就會“挂了”。這些事情都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曆,一旦開始寫,我就有了沖動,想趕緊把它寫出來,是以就有一種用筆趕路的念頭。

那些事情太多了,印象那麼深,都嵌在我腦子裡。一提起筆來,我就能夠嘩嘩嘩地寫出來。對于我而言,寫作也不是有什麼必要、明确的使命,而是覺得這些人物在我腦子裡揮之不去,推動着我把他們寫出來。

中青報·中青網:如今在南昌的家裡,你擁有自己的書房,每天讀書寫作狀态是怎樣的?

楊本芬:到南昌來以後我有了自己的書房。坐到書房裡看書有點享受,書房有一排書架,但也放不下太多書,大概五六百本吧。

我喜歡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韓少功的《馬橋字典》。我還看了很多外國小說,比如《安娜·卡列尼娜》《煙》《三個火槍手》《百年孤獨》《紅與黑》等。

寫作的時候我會專心緻志地寫。一般我每天早上6點鐘就醒了,在腦子裡計劃、總結一下今天要寫什麼事情,起來後就開始寫。但是我寫不了多久腳就會痛,要拿熱水袋敷着。這個日子也是度日如年,不過在努力活着。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