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援越抗美,一個無法遺忘的戰場

我叫曾文高,86歲,入黨65年,軍旅生涯25年。而今,雖然進入耋耄之年,但過去的悠悠歲月,戰鬥過、生活中的底片,在記憶中總是沖洗不淡,揮之不去的。我18歲參軍,所在部隊是高射炮兵。我經曆了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赴青海高原護核防空、出友誼關援越抗美。往事曆曆在目,仿佛就發生在昨天。我作為援越抗美這場戰争的親曆者,這是一場無法遺忘的戰争。

1965年2月,美帝國主義侵略越南的戰争進一步更新,對越南民主共和國進行明目張膽的侵略,美軍在越南登陸的已達近43萬人,每天投下成千上萬顆炸彈,對越南進行狂轟濫炸,越南人民承受着不堪承受的苦難。“北部灣事件”後,大陸已密切注視着美軍的動向。已知美國侵略越南,并動用巨大的人力、物力,目的又是象北韓一樣,要在中國周邊占領建立一個陸地殖民地,再來威脅、侵略大陸,扼制大陸的發展,進而達到他稱霸世界的目的。

援越抗美,一個無法遺忘的戰場
援越抗美,一個無法遺忘的戰場

1965年4月,胡志明秘密訪華,毛主席在長沙接見了他,言談中,胡志明從衣服裡摸出地圖,請求中國入越幫助修建戰略通道。毛主席叫來總參羅瑞卿、楊成武,要部隊辦這件事。這就是“越南一張地圖調動中國8萬工程兵部隊”的故事的由來。随着越南戰争規模的不斷擴大,從1965年8月開始,中國政府根據越南政府的請求,先後派出了炮兵、工程兵、鐵道兵、通信兵、海軍、空軍、後勤運輸等軍兵種,32萬餘人的志願部隊,即“中國後勤部隊”。我所在的高炮部隊15萬餘人參加了這場戰争,到1968年3月,高炮部隊全部撤軍回國。

1966年12月,我所在的炮兵團,奉命從青海原子彈基地撤出,通過長途鐵路運輸,按時到達廣西崇左縣集結待命。部隊經過戰前動員教育、國際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幹部戰士思想覺悟空前高漲,紛紛向黨組織寫決心書、請戰書,有的還寫了血書和遺書。誓與美帝血戰到底,誓為“五個偉大”增光,為越南兄弟報仇雪恨。

入越參戰是秘密行動,部隊幹部戰士着裝完全是越軍式樣,戴頭盔、沒領章、沒帽徽,連汽車的牌子也換掉了。通過友誼關,所有部隊都分别集結,向友誼關、向祖國人民、向毛主席宣誓。友誼關曾幾度更名(也稱雞陵關、鎮南關,後根據毛主席“平等相處、友善和睦”的訓示,改名為“睦南關”。1965年經國務院準許,又改為“友誼關”,并請陳毅元帥題寫了關名)。我的一位戰友在出關時,寫了一首詩來表決心:“雄關聳立氣軒昂,族海人山劍弩張。敵忾同仇救越國,針鋒相對戰美。異國他鄉如故土,鐵馬金戈好課堂。血染征衣何所懼,環球與我共熱涼”。

1967年1月19日,我所在的部隊首戰開始。經過八個多月的戰鬥,對空作戰90多次,全師擊落敵機100架,擊傷97架,俘虜敵軍飛行員17名,擊斃8名。我方傷亡514人(其中死亡86人)。

1967年3月10日、11日,兩場對空作戰,是我團入越90多次戰鬥中,取得最輝煌戰績的兩次。10日下午4點,敵軍出動11批58架次,我軍一舉擊落8架,其中4架空中開花,擊傷3架,生俘飛行員3名,我方僅傷4人。

1967年3月11日,美軍投入更大兵力,企圖卷土重來。下午3:40,先頭幾架假裝飛行。大面積實施電子幹擾我軍雷達,丢失目标。刹時,敵多批、多架、多方向、多層、不同高度向太原方向切入。擡頭看,滿天敵機,我軍各類炮火齊發。頓時,飛機聲、炸彈聲、火炮聲、響聲震耳、整個戰場濃煙滾滾、火光片片、炮聲隆隆,大有黑雲壓城之欲摧之勢。40分鐘的浴血奮戰,一舉擊落敵機10架,擊傷3架,俘虜飛行員7名。我軍傷亡31人、死亡13人。我兄弟團(605)六連最為慘烈,連長負傷、副指導員犧牲,一班除2人外,全部陣亡。炮身和掩體外樹上都挂有犧牲戰友的血肉。

這兩仗,太原地區的越南人民都贊歎:第一次看到打掉美國飛機、第一次看到敵機空中開花、第一次看到俘虜很多的飛行員。總參、總政、沈陽軍區、廣州軍區都發來賀電、慰問電。越南國防部長武元甲,以越南軍委名義發來賀電

戰場上,最大的沖突莫過于生與死。在連隊蹲點,我結識了不少戰士朋友,其中不少人成長為英模,從他們相同的行為中,找到一個相同的“基因”,就是突破了“生死”的關口。

死都不怕,還怕什麼?我團三連二班的二炮手劉建列,在6月7日戰鬥中,頭部負傷、滿臉是血,眼睛睜不開,硬是以驚人毅力把20多公斤重的炮彈推上膛發射出去後,倒在炮盤上。經搶救,送廣州軍區總院救治,連續昏迷48天。戰後榮記一等功,被譽為“麥賢得式英雄”。

我團四連指導員王克京,在“一.二九”首戰中,他們連正與越軍交接陣地,立足未穩,被敵機轟炸,全身負傷36處。連隊衛生員去搶救包紮,他拒絕了,讓醫務人員去搶救别的戰友。後經趕來的醫生,在簡陋的條件下進行處理,送回廣州軍區總醫院治療,戰後記一等功。戰前,他是沈陽軍區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積極分子,被選為沈陽軍區黨委委員、黨的“九大”代表和主席團成員,受毛主席親切接見。

他們也是血肉之軀,也懂得生命可貴。但是,戰場是生死搏鬥的場所,是無法回避也無法選擇。按我們戰士們的話說:“就是死,也要死得值。重傷不哭、輕傷不叫、流血犧牲、革命需要!”

這場戰争,全師立一等功的12人、二等功的78人、三等功的2170人;立一等功連隊4個、三等功連隊15個;立三等功排15個;立二等功班29個、三等功班143個,

向老英雄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