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動駕駛、穿越隧道……探秘博鳌東嶼島車聯網項目背後的5G科技

新海南用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4月25日消息(記者 任桐)“可别小看了這台自動駕駛零售車,你沖它招招手,它就會感覺到你的肢體行為,然後停靠在你的面前。”聯通智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劉傑介紹,之是以它可以做到這些,是因為這台自動駕駛零售車配備了4台雷射雷達、7台錄影機、10組超聲傳感器,可實作車輛周邊360度無死角精确環境感覺。

自動駕駛、穿越隧道……探秘博鳌東嶼島車聯網項目背後的5G科技

博鳌東嶼島車聯網項目展示現場。記者姚浩攝

在剛剛閉幕的博鳌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上,海南交控作為項目投資建設機關,海南聯通及聯通智網公司作為系統內建方,在博鳌東嶼島開展了車聯網試點建設工作。12台自動駕駛車吸引了衆多與會嘉賓的關注,也讓本次年會增添了一份“智慧”和“綠色”。

海南交控海南省智慧交通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兼執行董事幹可介紹,此項目包含了自動駕駛、綠波引導、安全避障、語音互動等衆多從前科幻大片裡的内容。下一步,自動駕駛車輛可依托雲控平台接收紅綠燈信号機資料,對燈色及配時資訊進行分析處理後,實時調整車速,過紅綠燈。

那麼,該項目背後的技術支撐都有哪些?技術上的亮點又是如何推進實作的?近日,記者對該項目的承建機關——聯通智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聯通相關負責人進行采訪。

據悉,在博鳌東嶼島車聯網項目中,中國聯通利用5G技術在博鳌示範區域内搭建了高性能的5G專網通信網絡,建設了涵蓋“車路協同雲控平台、數字孿生指揮中心、綜合交通一體化、5G遠端接管”的車路網雲一體化智能交通系統。

“基于該系統,示範區将5G應用體驗同無人駕駛車輛有機整合在一起,這背後需要大量感覺及通信裝置的建設和部署。”劉傑介紹,為此,中國聯通在博鳌東嶼島建設了13個路側感覺點位,部署邊緣計算、雷達、攝像頭、配套5G基站及安全傳輸專網,形成了一套包括感覺、決策、控制全閉環的完整自動化系統,可以實作人、車、 路、雲、網的實時互動和無縫銜接。

如果說無人駕駛車輛擁有遠超過人類駕駛員的感覺能力,你相信嗎?對此,劉傑表示了肯定。他說:“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中國聯通共完成了八個車路協同場景的搭建,分别為交叉路口碰撞預警、盲區預警、限速預警、車内标牌、弱勢交通參與者碰撞預警、闖紅燈預警、綠波車速引導、道路危險狀況提示。”

每個車路協同的場景背後都是技術的展現,以交叉路口碰撞預警為例,該場景通過毫米波雷達和高清攝像頭,采集資料并傳輸給邊緣計算單元進行處理,将處理後的結構化資料發送給路側單元,RSU通過5G-v2x通信将預警資訊發送給車輛車載單元,實作交叉路口碰撞預警,并通過車輛顯示屏展示預警資訊。

自動駕駛、穿越隧道……探秘博鳌東嶼島車聯網項目背後的5G科技

自動駕駛小巴行駛在博鳌海底通道。記者李昊攝

博鳌東嶼島車聯網項目的一大亮點,就是在全國首次實作1公裡長海底隧道自動駕駛小巴示範應用。那麼,為什麼自動駕駛小巴過隧道會有難度呢?

對此,劉傑介紹,自動駕駛小巴進入隧道内,GPS定位就會消失,如何定位小巴車并實作在隧道内的安全行駛呢?中國聯通經過多次實驗,确定通過慣導和5G基站定位技術實作隧道内的定位。然而,隧道内外定位技術的不同,使得切換時會産生時間差。

“最早時這個時間差大約為5秒,也就是說,小巴車在進入隧道後,要停留5秒才能實作切換,然後再行駛。這無疑是不符合要求的。”劉傑說,為此,中國聯通技術人員不斷對這一切換的時間差進行調試,最終實作了切換速度降至毫秒級别,基本實作了無縫切換。不僅在技術上實作了自動駕駛,而且讓乘坐者有了更完美的體驗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