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聊伊爾-40:史上第一種噴氣式強擊機,醜成這樣難怪沒人要

作者:墨林聊天

話不多說,曝照為敬。

聊聊伊爾-40:史上第一種噴氣式強擊機,醜成這樣難怪沒人要

伊爾-40本尊

上圖是伊爾-40強擊機的第二架原型機。本來說完蘇-11該到蘇17了,但還是在聊蘇-7的時候,搜到了這貨的照片,一下就陷入了對這倆醜到可愛的大鼻窟窿所展現出的視覺表達上的沉思。伊留申也是蘇聯的飛機大佬之一,那會兒設計飛機也沒有走腎,按說沒有特别的原因整不出來這樣的視覺效果,抱着遇到窟窿捅到底的探索精神,順手就鑽研了一下。

伊留申在二戰期間是蘇聯著名的糧食加工企業飛機設計局,主要産品伊爾-2被斯大林比喻成“蘇聯紅軍的面包和空氣”,這個說法的真實出處現在似不可考,但既然大家都這麼說,想來也必然定有出處,到少能說明伊爾-2在蘇聯的成功,二戰後伊爾-10隻對伊爾-2進行了簡單的改進,氣動布局幾乎完全沒有任何變化。伊爾-40是蘇聯第一代噴氣式強擊機,一切尚處于摸索階段,于是仍然保留了“經過實戰證明”有用管用好用的雙人駕駛模式。

聊聊伊爾-40:史上第一種噴氣式強擊機,醜成這樣難怪沒人要

伊爾-2的後座面對後方來襲時沒有防禦力

其實伊爾-40一開始也還算正常布局。強擊機要舔地,少不了各種輕重武器的招呼。蘇聯在二戰期間的作戰經驗,讓重裝甲防護成了強擊機的标配,再加上結構加強,以及要攜帶大量對地攻擊武器和彈藥,全機重量大幅增加,米庫林的AM-5發動機本來推力也就那麼點兒,不用兩台也實在推不動。

伊爾-2的作用蘇聯人皆知,後座射擊員的死亡率之高也一樣,可能正是出于這種考慮,伊爾-40上面設定了那個時代連轟炸機都逐漸取消的尾部航炮,而且直接就是23毫米口徑,由後座射擊員遙控操縱,取代了之前由射擊員直接操縱的機槍,火力遠勝之前伊爾-2和伊爾-10。後座的架構也更完善,密閉性比兩個前輩要強很多,也總算為後座射擊員增加裝甲防護提供了條件。應該說真要參戰的話,後座應該會更放心,當然這貨最後沒有批産服役,是以效果到底如何,咱也隻能想想。

聊聊伊爾-40:史上第一種噴氣式強擊機,醜成這樣難怪沒人要

模型,可見尾部炮塔

至于為啥機頭會變成兩個大鼻孔,那是因為航炮的緣故。第一架原型機一開始是在機身側面各安裝了3門23毫米口徑的航炮,結果任何一門炮射擊的時候都濃煙滾滾,機身兩側的發動機正好吸了個飽,分分鐘打嗝停車。這種現象俗稱“吞煙”,伊爾-40于1953 年 3 月 7 日首飛,第一次航炮測試時,飛行員被炮口焰晃得短暫失明、兩台發動機同時停車,好在飛行員恢複以後空中啟動成功,平安飛了回來。伊留申一開始是把航炮往前挪,想着盡量遠離發動機進氣口,結果一直挪到最前面的機鼻上也沒能解決問題,地面測試的結果發現,任何一門炮隻要射擊5到10發炮彈,就能導緻至少一台發動機停車。

聊聊伊爾-40:史上第一種噴氣式強擊機,醜成這樣難怪沒人要

航炮移到機頭時減少了2門

往前挪不行就往後挪,米格15就是這麼幹的。于是航炮被移到前起落架後面的活動架子上,可以轉動到向地面射擊,進氣口則直接推到最前面。這樣一來犧牲了顔值、好賴也算是徹底解決了吞煙的問題。經過試飛發現伊爾-40的性能還不錯,換裝了推力更大的RD-9發動機後一試飛,機動性竟然好到能和米格-15比斯甚至米格-17一拼,最大載彈量也從400公斤飚升到1000公斤,超載時甚至能達到1400公斤,快趕上半架伊爾-28了。

聊聊伊爾-40:史上第一種噴氣式強擊機,醜成這樣難怪沒人要

藝術家筆下的伊爾-40

但這樣一番折騰,時間也耗掉了一年多。伊留申于1954年着手改進的伊爾-40P,想着把以前的問題全部清零,1955 年 2 月 14 日伊爾-40P首飛成功,10 月開始國家驗收試驗。但這時候蘇聯空軍戰術思想發生了改變,不再把向陸軍提供近距支援作為主要任務,新型戰鬥轟炸機也取代了之前大規模服役的強擊機, 這時候蘇-7B趕上了趟,伊爾-40就隻好躺平。這也是蘇-7B成功的原因之一。

聊聊伊爾-40:史上第一種噴氣式強擊機,醜成這樣難怪沒人要

伊爾-40P三視圖

但伊留申并沒有死心,悶着頭自己搞了不少改進和測試,到60年代末又推出了伊爾-40的改進伊爾-42,後來進一步發展成伊爾-102,還是雙座、還帶尾炮塔,不過在競争中輸給了蘇-25,但伊爾-102的原型機直到1992 年的莫斯科航展上還在公開展出,并表示可以出口,不過50年代的設計放到90年代來當然沒人會要。

聊聊伊爾-40:史上第一種噴氣式強擊機,醜成這樣難怪沒人要

伊爾-102,這麼看和蘇-25也有點像

聊聊伊爾-40:史上第一種噴氣式強擊機,醜成這樣難怪沒人要

碼字不易,覺得不錯就點個關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