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夜重磅!關鍵時刻,“超級黑天鵝”消散?法國大選沒有“龐”落,馬克龍赢了!影響多大?2位超級富豪怼上了

這注定是一場創造曆史的總統選舉。

剛剛,全球矚目的法國大選第二輪投票落下帷幕,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再度擊敗“老對手”勒龐,赢得了大選勝利。據央視新聞消息,法國媒體公布的最早出口民調結果顯示,馬克龍的得票率過半,為58.2%。意味着,馬克龍将成為近20年以來首位連任的法國總統。

當地時間4月24日晚,法國總統馬克龍勝選後,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表示,在過去五年,法國經曆了種種變革,有歡樂的時光,也有艱難的時刻,以及前所未有的危機。他感謝法國人民對他的信任,信任他在接下來的五年中繼續上司法國。

當地時間24日晚,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洲議會議長梅措拉分别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祝賀馬克龍成功連任法國總統。米歇爾表示,“在目前動蕩的時代,我們需要一個穩定的歐洲以及一個緻力于讓歐盟變得更加獨立自主的法國”。馮德萊恩表示,期待與馬克龍繼續推進良好的合作。梅措拉則表示,期待與馬克龍共同應對愈發充滿不确定的當今世界所帶來的挑戰。

這次大選結果符合市場的普遍預期,此前,市場不斷預警,一旦“極右立場”的勒龐當選将成為全球“黑天鵝”風險事件,圍繞法國國内和歐盟政策的不确定性或将急劇上升,市場也可能會受到沖擊。

目前,法國及歐洲正處于關鍵時刻,既要面對後疫情時期的複蘇,還需要應對俄烏沖突、能源安全等多重沖擊,是以法國大選一直都受到各方關注,對未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及市場都會帶來連鎖反應。

未來,馬克龍的執政政策将如何把握?将成為市場下階段關注的重點。

馬克龍赢得大選勝利

中原標準時間4月25日淩晨02:30,全球矚目的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結束,法國媒體公布的最早出口民調結果顯示,現任總統、共和國前進黨候選人馬克龍的得票率過半,為58.2%,赢得了此次大選的勝利。

馬克龍的獲勝,将創造法國近20年的大選曆史,将成為了繼2002年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以來,第一位赢得連任的法國總統。

此前,市場的普遍預期是,馬克龍成功連任是“意料之中”,而“極右立場”的勒龐當選則是小機率的風險事件。

當地時間4月21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葡萄牙總理科斯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等歐洲政要均呼籲法國群眾,在法國大選第二輪投票中選擇現任總統馬克龍、反對極右翼候選人勒龐。

根據法國憲法規定,總統通過2輪選舉産生,任期五年。4月11日,第一輪大選結果顯示,現任總統馬克龍和5年前的老對手、極右翼候選人勒龐分别以27.84%、23.15%的得票率進入到第二輪。

其實,馬克龍與勒龐是法國總統競選的老對手,早在2017年法國總統大選中,2人都進入了第二輪選舉,最終馬克龍以66.06%的得票率擊敗勒龐,成為了法國最年輕的總統。

勒龐,有着“女版特朗普”的稱号,屬于極右翼風格。西方媒體對她的描述是,奉行民粹主義,反對外來移民,更關鍵的,她曾宣稱,上台第一天,就要退出北約。考慮到其激進的政策理念,假如她真的勝選,将是一場堪比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政治地震。

值得一提的是,勒龐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關系密切,她曾公開表示,欣賞普京。上一屆法國大選時,普京也曾公開支援勒龐。

不少分析人士警告稱,如果勒龐獲勝,圍繞法國國内和歐盟政策的不确定性将急劇上升,市場可能會受到沖擊。

無論從政策主張還是從業經曆,馬克龍是市場更願意接受的一個總統,且已經擔任了5年的總統,是更可以預期的。

勒龐的當選,一度被市場視為風險事件,短期會壓低風險偏好,不利于歐洲市場穩定。由于對歐盟相對不友好的政策主張,對歐元也将進一步産生負面影響,加大貶值壓力。

法國将何去何從?

目前,歐洲正面對後疫情時期的複蘇、俄烏沖突、能源安全等多重沖擊,此次法國大選一直都受到各方關注,對未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及市場都會帶來連鎖反應。

法國的總統選舉,受到全球關注的另一原因與該國的經濟、政治地位密切相關。

經濟方面,法國在歐盟27國和歐元區19國的GDP占比長期維持在18%和20%附近,是歐洲經濟強國和歐盟的“領頭羊”之一,是以法國的政治走向牽動着世界的目光。

軍事方面,法國是1949年在美國成立的北約的12個創始成員國之一,是繼美、蘇、英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根據北約釋出的報告,2021年法國預估的軍事支出規模482億歐元,約占北約總體支出的5%,達到了GDP2%的目标,軍事影響力大。

回顧馬克龍第一次執政的5年時間,其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疫情前,法國的經濟增速恢複到2%左右的曆史較高水準,失業率也快速下行。同時,法國的财政赤字不斷收斂,減緩了政府債務率的提升。

另外,法國經濟從疫情打擊中複蘇的速度也快于預期,2021年GDP增長7%,是1969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失業率降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但也有評論指出,在馬克龍執政時期,法國的收入和财富不平等又進一步有所惡化,前1%人群的收入份額的收入份額從2017年的9.77%提升到2021年的9.84%,前1%人群的财富份額從2017年的25.57%上升到27.04%。

關于未來的執政風格和政策,馬克龍持親歐盟、支援全球化的政治立場或将繼續延續,将繼續推動歐洲在國防、技術、農業和能源方面的戰略自主權。

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從邊際變化的視角看,再次連任後,未來5年是馬克龍的最後一個任期,其政策選擇可能會有所改變。馬克龍有可能行為更加激進,可能重制2017年執政初期較為激進的改革方案,對國内經濟發展和效率提升可能會有所幫助,但是也有可能是以激化社會沖突,帶來社會動蕩。

值得一提的是,馬克龍屬于親歐的自由主義政策立場,注重發揮全球影響力,任期内與中國有良好的互動。法國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朱利安(Marc Julienne)表示,馬克龍連任後,更可能會繼續保持與中國的經濟和外交關系。

在中國問題上,馬克龍與中國有良好的互動。2018年1月,馬克龍通路中國,進而使得中國成為他擔任總統出訪的第一個亞洲國家。2019年11月,馬克龍再次訪華。在這次訪華中,兩國元首推動了兩國在航空、能源和農業領域合作,簽署了價值高達150億美元的商業合同。面對中美競争,馬克龍展現了相對中立的立場,在2021年2月的一次發言中他提及,“聯合起來對抗中國的情況最容易導緻沖突”。

另外,法國是中國在歐盟内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實際投資來源國、第三大技術引進國。中國是法國亞洲第一大、全球第六大貿易夥伴。

根據咨詢公司TMF集團的資料,2020年中國在法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價值約為85億歐元(92億美元),創造了超過50000個工作崗位。法在華投資主要集中在能源、汽車、航空、通信、化工、水務、醫藥等領域,大部分為生産性企業。截至2021年3月,法國在華實際投資額191.3億美元。

是以,法國的政局穩定,政策延續對中歐貿易合作有一定的促進意義。

2022年全球多國都面臨重大選舉事件。如已經結束的南韓總統選舉,5月菲律賓總統選舉、9月奧地利總統選舉、9月瑞典大選、10月巴西總統選舉、11月美國将舉行中期選舉等。

在當今國際格局動蕩多變的時期,多國的選舉進一步增加了外部環境的不确定性,需要保持關注。

2位首富的“火藥味”

剛剛過去的周末,2位首富的濃濃“火藥味”也是市場熱議的話題之一。

“新晉首富”馬斯克與“多屆首富”比爾·蓋茨的私密“互怼”短信,被曝光,一度成為了推特的熱點之一。

4月23日,馬斯克在推特上公開承認,曾私下發短信“質問”比爾·蓋茨是不是做空了特斯拉的股票。

據被爆料的短信截圖顯示,二人在談論話題時,馬斯克突然發問:比爾蓋茨是否還持有5億美元的特斯拉空頭頭寸?

蓋茨則在短信中回應,很抱歉,暫時還未清倉,但重點要讨論的話題是,發展慈善事業的可能性。

對于蓋茨的回答,馬斯克顯然是不開心的,并直言表示:對不起,當蓋茨還持有大量特斯拉空頭頭寸時,無法認真對待蓋茨在氣候變化方面的慈善事業,畢竟特斯拉在解決氣候變化方面做得最多。

随後,馬斯克還在推特上用“男媽媽”的表情公開嘲諷了比爾·蓋茨,在推特上引發熱議。

其實,這已經不是馬斯克與蓋茨的第一次互怼。

早在2020年初,蓋茨曾毫不留情地批判馬斯克:雖然他的火箭和電動汽車造的不錯,但最好不要在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領域(疫苗)亂講話。同時,蓋茨特意強調,剛剛買的電動車是保時捷Taycon,體驗還不錯。

馬斯克對此發文回應稱:“每次和蓋茨說話都會被氣到,有關于比爾蓋茨和我是一對的绯聞完全是假的”。

據《福布斯》雜志釋出的2022年億萬富豪榜顯示,截至今年3月初,馬斯克淨資産達到2190億美元,位居全球首位,而比爾蓋茨的身家為135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4位,2位身價合計高達3540億美元(約合人民币23000億元)。

責編:王璐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