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作者:潛望者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前言:在中國的武器裝備出口史上,前後一共經曆了三個階段,分别是“無償贈送”(建國到1978年),“半賣半送”(1978年到90年代末)和“井噴期”(2000年至今)三個階段。

無償贈送階段

這一階段是指自建國年到1978年的29年時間裡,在此期間中國武器裝備走出國門都是以無償贈送的形式走向世界的,之是以采用無償援助的形式對外輸出武器,那是因為20世紀50年代,在大陸開始建設國防工業的時候,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我們不當軍火商。”遵循這個基本原則,1978年以前中國對外軍事援助都是無償的,且經費由國家負擔,援外項目由國家下達任務,各有關機關負責執行。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中國空軍的殲6戰鬥機

據有關資料統計,在那個中國經濟、國防工業落後的年代,中國前後向高棉、巴基斯坦、北韓、越南、阿爾巴尼亞和羅馬尼亞等16個國家無償提供了大批武器裝備。其中,僅僅航空裝備中國向這16個國家就提供了10種飛機共1153架,另外還有大量的配套設施(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和機載武器等等),同時幫助這些國家修建了地空飛彈設施以及人員的教育訓練等等,總價值高達數200億美元之多。其中自1954年以來,僅阿爾巴尼亞,中國就提供了經濟、軍事援助将近90億元人民币(協定金額100億),援助的裝備就包括殲6、殲7、初教6、殲教5、直5、轟5和運5等7種飛機共167架,另外還有大量設施的建設和人員教育訓練等等。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的殲7戰鬥機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的殲7戰鬥機,被廢棄在防空洞内

中西方關系改善改變中國軍售政策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1979年1月1日,中美建立外交關系,同年1月29日,鄧小平對美國進行曆史性通路,标志着中西方的關系徹底得到了改善,結束了長達30多年的敵對狀态。随着西方關系的改善,中國終于有機會與西方國家在經濟、軍事和貿易等領域展開深入的合作,特别是軍事領域的合作上,西方國家打開了30多年武器禁運的大門,同時美國還将中國定義為“非盟友友好國家”,在武器裝備的出口上,中國可以享受與盟友同等的待遇,美國對盟友出口的武器都對中國出口。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中美關系的曆史性時刻

而當時中國國防工業整體落後于世界30年以上,中國意識到要想改變落後的局面,快速縮短差距,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派些人到西方國家考察、學習和交流,并尋找機會從西方國家引進先進的技術或裝備。在航空工業的發展上,1978年鄧小平多次聽取軍工部門和航空工業上司的彙報後指出:

“飛機發展的途徑要包括引進外國先進技術,要引進科研手段,要多派一些人出國留學。”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鄧小平

當時中國航空工業幾乎處于止步不前的狀态,空軍主力還是殲6和殲7,殲7甚至還因為可靠性、工藝不過關等問題故障和事故頻發,曾數次停飛而無法實作大批量生産。殲8II戰鬥機的研制由于航電和配套武器長期不達标而獲得了一個“和平鴿”綽号。而美國當時已經服役了F14“雄貓”、F15“鷹”式、F16“戰隼”、F117“夜鷹”和F18“大黃蜂”等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F14“雄貓”戰鬥機

于是1978年11月2日至12月23日,由三機部部長呂東及3位副部長及科研人員等25人組成的航空工業代表團出訪歐洲三國(德國、法國、英國),對這三個國家進行50多天的考察工作。期間,代表團對這三個國家的科研機構、軍工企業、兵工廠、先進武器裝備等進行了考察,其考察對象就包括“狂風”戰鬥機的生産廠商、達索飛機公司、空客公司、法宇航直升機分部等數十家軍工企業。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三機部部長呂東及3位副部長及科研人員等25人組成的航空工業代表團出訪歐洲三國(德國、法國、英國)

考察回國後,三機部部長呂東感歎“對比之下,我們是大大地​落後了。”不久後,三機部送出了《航空工業代表團通路西歐三國情況彙報》,并建議先引進機載裝置改進中國的殲7、殲8戰鬥機,并争取合作開發第三代戰鬥機的可能。而正當軍工行業考慮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時又面臨極缺外彙的現狀,根據中國經濟網在2014年發表《1978年以來中國國家外匯存底變動一覽》的内容中就提到,1978年時中國的外匯存底僅有1.67億美元。就這點外匯存底,如果一次花掉僅能買5架F14“雄貓”戰鬥機,要想引進大量的先進裝備和技術幾乎是不可能,加上當時中國又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有限的外匯存底還要運用到經濟的建設當中。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當時中國外匯存底一覽圖,資料統計了1978年到2018年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當時中國空軍裝備的殲7戰鬥機

于是,鄧小平說“看來不當軍火商不行了。”1979年1月2日,中央準許對外軍事援助由原來的全部無償援助改為收費、以貨易貨和無償援助三種方式,由此拉開了中國軍售的序幕,中國不再對外無償提供武器裝備。

第一筆訂單打開軍售的大門

對于當時中國的國防工業狀況來說,從無償援助改成收費,要想對外出口絕非易事。然而,一次來自埃及的邀請,卻打開了中國軍售的大門。在第四次中東戰争中,埃及損失了大量的先進武器裝備,同時1979年3月,埃及和以色列簽署《埃以和約》,雖然兩國結束了三十年之久的戰争狀态。但卻因為這一合約,埃及不僅得罪了阿拉伯國家,也徹底得罪了蘇聯。同時,蘇聯限制了對埃及的武器出口,長期從蘇聯進口裝備,并大量裝備蘇聯裝備的埃及,被蘇聯限制後現有的武器裝備維修,零部件供給等均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埃及空軍戰鬥機飛躍金字塔,型号衆多

為解決這一難題,1979年2月,埃及一方面派副總理圖哈米到中國來請求軍事援助,因為中國武器裝備體系總體比較接近蘇式體系,零部件也适合,武器也能很快融入到蘇式作戰體系之中,兩國關系也比較密切。與此同時,埃及民航也向中國發出邀請,請求中國幫助修複蘇制的安-24運輸機。當時中國仿制于蘇聯安24運輸機的運7運輸機已開始投産并大量裝備,中國自然具備修複安24運輸機的能力。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安24運輸機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中國運7運輸機,仿自蘇聯安24

中方在和埃及副總理會談後,表示原則上可以向埃及出售飛機、發動機等武器裝備,而此時中國剛将無償援助改成收費。于是,三機部馬上籌備組建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抓住這次極佳的機會,打開軍售的大門。應埃及幫助修複安24運輸機以及援助武器裝備的請求,1979年3月15日,中方派出代表團抵達埃及。抵達埃及後,雙方就援助武器裝備的問題進行談判,按照中方的原則是既然無償援助已經改成收費,那就不再會進行無償援助。但起初埃及方面希望中國能夠無償提供。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中國代表團在金字塔前合影

此時,代表團上司劉國民提了四點:

①埃及的人均GDP在中國之上;

②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後每年收取的過路費一年就是幾十億美元;

③如果埃及的小夥伴也跟埃及提免費援助,埃及怎麼想?

④中國和埃及是好朋友,雙方貿易是平等互利的,且中國提供武器裝備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是以,将無償援助改成收費也是情理之中,埃及也有能力承受。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當年埃及收複蘇伊士運河,中方還派遣領航員幫助埃及

對于劉國民提出的這幾點,埃及人也表示認同,于是再也不提免費援助了。但如何讓埃及付費,購買中國的武器裝備,且收多少錢就是一大難題了。當時中國的武器裝備遠遠落後于西方國家,當時美國和法國的第三代戰鬥機已經裝備,性能也更加優異,中國提供的飛機還屬于二代機,蘇制戰鬥機的仿制品。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殲6戰鬥機

埃及空軍也認為“中國出售的殲六戰機技術太老舊了,恐怕不是假想敵的對手。”甚至能不能打得過以色列的F4戰鬥機都表示懷疑。

但對于當時的埃及來說,沒有更好的選擇,大量戰機毀于戰火,也失去了獲得蘇聯武器的管道。如果不及時購買戰機進行補充過渡,就連飛行員的日常訓練都難以得到保障。于是埃及整個空軍隻有訓練部門對殲6感興趣,後又經曆了五十餘天艱苦談判,才終于在1979年5月2日、3日兩天,雙方終于達成一緻。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埃及空軍裝備的殲7

埃及方面同意向中國采購44架殲-6、6架殲教-6飛機,以及220台渦噴-6、28台渦噴-8備份發動機,交易總和為1.67億美元。這1.67億美元看似不多(平均一架飛機也就300多萬美元,可以說是半賣半送),卻相當于當時中國外匯存底的19.88%(1979年外匯存底為8.4億美元),同時也打開了中國軍售的大門。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埃及空軍裝備的殲7

一年不到的1980年4月5日,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又與埃及在北京簽訂了出口60架殲7飛機及備份發動機的合同,總價值2億多美元。至此,中國在1979年和1980年兩年時間裡就賣出了110架飛機及大量的配套設施。埃及也成為了中國軍貿史上的第一個客戶,他們的購買打開了中國軍售的大門,同時在那個中國外彙急缺的年代,帶來了一筆可觀的外匯存底。

中武器裝備出口的高光時刻

進入到80年代後,随着兩伊戰争的爆發,伊朗和伊拉克兩個号稱中東軍事大國的國家進行了一場長達8年的拉鋸戰。以及中美關系進入蜜月期,給中國的武器裝備的出口迎來了絕佳的機會。兩伊戰争的長期消耗,使得兩個原本富裕的中東大國變得負債累累,民不聊生,加上兩國又沒有完善的軍工體系,武器隻能從外界采購。而此時,美蘇兩大陣營又舉棋不定,伊朗和伊拉克在向西方國家采購武器時障礙較多,附加條件也多,且價格高昂,難以承受。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兩伊戰争

而此時,中國又剛向埃及出口了兩批戰鬥機,且價格比較便宜,于是伊拉克率先通過約旦代理率先找到了中國,希望能夠采購一批武器裝備,用到曠日持久的戰争之中去。向埃及出口第二批戰鬥機後的第二年(1981年5月),北方公司簽訂了一份面對多個國家和付款方,買主和收貨方也都不同的坦克出口超級合同,這份合同包含了2800輛69家族的69-II/IIA/IIB/IIC/IIC1等多個型号,另外還有280輛裝甲搶救車和工程車,總價值達到了16億美元,這筆交易相當于當年中國外匯存底的59%(當時的外匯存底為27億美元)背後的真正買家正是伊拉克。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69IIB型坦克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伊拉克裝備的69坦克

同年6 月,中國又和約旦王國簽訂了購買 80 架殲7II 改進型飛機的出口合同,總價值2.4億美元,背後的買家同樣是伊拉克。除此之外,1987年伊拉克通過約旦向中國采購了4架轟6D式轟炸機和50枚C601飛彈的合同,總價值超過2億美元,另外還有1050輛裝甲車,一千多門59-1式130毫米加農炮,以及數量不詳的各種火炮和槍支彈藥等等。不僅如此,伊拉克的購買也促使伊朗前往中國購買武器裝備,并在兩伊戰争期間至少向中國采購了40多架殲七戰機、24架殲六戰機、一千多輛63式裝甲車、紅旗二号防空飛彈、"蠶"式岸艦飛彈以及大批火炮等武器裝備。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伊拉克空軍的殲7戰鬥機

除此之外,還促成了最大一筆交易,來自沙特購買36枚東風3彈道飛彈的訂單。上世紀80年代,中東局勢錯綜複雜,各宗教直接沖突不斷,各個國家之間的關系并不融洽。作為中東石油出口大國的沙特也陷入了不安之中,沙特與以色列和伊朗的關系又不融洽,石油出口也遭到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排擠,加上伊拉克和伊朗已經将戰火擴大到海上,油輪和運輸船遭受攻擊的事件不斷。為保障自身的安全,鞏固在中東的地位,沙特國王法赫德提出從外界購買大殺器(彈道飛彈或核武器),一種可以提高武裝部隊和人民的士氣,敵人發起進攻前必須要掂量的武器。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長矛”彈道飛彈

起初,沙特将購買大殺器的目光投向美蘇兩國,但态度都很明确,不會出售彈道飛彈,核武器就更不用說了,美國就連射程僅有120公裡的“長矛”彈道飛彈也拒絕出售。幾經輾轉,沙特将目光投向了中國,當時中國正大量向中東出口武器,價格便宜,限制少。于是前後數次派出特使,并表達出想購買彈道飛彈的想法,中方也表示原則上可以。1987年經過多年的接觸和談判,中國同意向沙特出口36枚東風3彈道飛彈,1987年下半年,沙特以現金支付的方式訂購了36枚“東風3”飛彈,總交易額高達40億美元,超過了當時中國的外匯存底(1987年外匯存底29.23億美元)。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沙特防空軍司令蘇爾坦親王通路中國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沙特防空軍司令蘇爾坦親王登上長城

中國軍貿史上第一筆訂單,一次交易1.67億,購買國是誰?

沙特裝備的東風3彈道飛彈

同時,在整個80年代購買武器裝備的國家還包括巴基斯坦、泰國、緬甸、孟加拉、埃及、蘇丹、約旦和坦尚尼亞等國,武器裝備的總出口額外界預估在200億美元以上,為大陸賺取了豐厚的外匯存底,中國一度成為世界第四武器裝備出口國。并為中國在90年代從俄羅斯和其它獨聯體國家引進武器裝備,以及獨立研發新型裝備打下了經濟基礎。而這背後,與國家上司人改變武器裝備出口政策,以及來自埃及的首筆訂單息息相關。如果武器裝備外援的政策改成收費,沒有來自埃及的訂單,中國武器裝備在80年代的出口恐怕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潛望者2022年4月24日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