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症可灸 與 熱症禁灸

作者:愛上Sandy

“熱症可灸” 與 “熱症禁灸” 是對灸法的兩種不同觀點,大多醫家認為虛寒宜灸, 實熱宜針。 雖主張 “熱症可灸” 者大有人在, 但反對熱症用灸者更沿習成風。 筆者本着遵古而不泥古的思想對這兩種提法做一分析。

! “熱症可灸” 的理論依據

《素問・八正神明論篇》 有 “天寒無刺, 天溫無灸” 的論述, 其原義為在天氣寒冷時, 針刺不易得氣, 故應以灸法為宜, 而當天氣炎熱時, 針刺得氣較易, 作用得到提高, 或因天氣炎熱, 灸瘡發作常感不便之故, 故不必專于用灸, 并非是“天溫禁灸” 之意。 後人以 “天溫無灸” 作為 “熱症禁灸” 的經典依據, 這就有充分商讨的餘地。 《備急千金要方》 和 《千金翼方》 不僅從理論和臨床上确立了灸法的一些基本原則, 而且把灸法的适應症擴大至治未病、 急症、 熱症等, 《千金翼方・卷二十八》 雲: “凡卒患腰腫跗骨腫癰疽節腫風遊熱腫, ……即急灸之立愈” ; 髒腑實證可施灸,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 “小腸熱滿, 灸陰都, 随年壯” ; 實熱施灸,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 “五淋, 灸大敦三十壯” ; 陰虛内熱施灸,《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腰背不便, 筋攣痹縮, 虛熱内寒, 灸第二十二” 。 上述都說明熱症是可以用灸法的。

金・劉守真認為灸法有 “引熱外出” 和 “引熱下行” 的作用, 主張熱症用灸。 實熱症用灸法屬于 “引熱外出” 法, 寒熱格拒用灸法屬于 “引 熱下行” 法。 元・朱丹溪完善了 “熱症可灸” 的理論, 認為熱症包括實熱與虛熱, 而灸法有攻有補。 并把灸法用于熱症的作用歸納為 “洩熱排下” 、 “散火祛痰” 、 “養陰清熱” 三個方面。 《聖濟總錄》 “腫内熱氣被火導之, 随之而出也” 。 即是說灸治是 “以火導之” , 使熱毒之邪移深就淺 “随火而出” , 則郁結壅滞可散, 熱毒腫痛可消。 對已成膿者, 則可用灸法催膿、 拔膿。 陰虛内熱可灸, 《丹溪心法》 雲: “灸丹田者, 是以補陽, 陽生則陰長也。 ” 從理論上闡述了其治療機理是通過扶陽來接濟陰虛, 使虛火自 能下行歸元。 《幼幼內建》 更認為灸法能 “疏風解表, 行氣利痰, 解郁開胸” 。 而《灸賦》 中所闡明的内容則概括了 “熱症可灸” 的機理: “虛熱用灸, 元氣周流; 實熱用灸, 郁熱能療; 表熱可灸, 發汗宜謀; 裡熱可灸, 引導稱優。 火郁宜發, ……同氣相求, 開門逐賊, 順氣行舟” 。

近年來, 現代醫學研究為灸法治療熱症提供了科學依據。有研究認為, 灸能退熱、 抗休克、 改善微循環、 防止腎功能損害, 并有抗病毒和糾正流行性出血熱引起的體液因素紊亂等作用。 艾灸可調整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并可顯著提高白細胞數。 從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灸治熱症的作用機制。

2. “熱症禁灸” 的理論依據

“熱症禁灸” 最早出自 《傷寒論》 , 後世主張禁灸者多沿習此說, 并把陽症、 熱症、 實症、 陰虛乃至濕熱之疾列為禁灸之列。 如 《傷寒論》 中列舉了許多的熱症禁灸: “微微之脈, 慎不可灸, 因火為邪, 則為煩逆, 追虛逐實, 血散脈中, 火氣雖微, 内攻有力, 焦骨傷筋, 血難複也。 ” 認為陰虛内熱之體, 應忌用艾灸, 因艾火易傷津液, 陰血愈傷而形成焦骨傷筋的嚴重後果。 又曰 “…脈浮, 宜以汗解, 用火灸之, 邪無從出” ; ’’ “脈浮, 熱甚, 而反灸之, 此為實。 實以虛治, 因火而動, 必咽燥吐血” 。 認為陽虛而寒之症, 治以灸法, 功效顯著。 陽盛而熱之症, 反灸之, 是實以虛治, 血随火炎則妄行。 “陽明病, 脈浮而緊, 咽燥口苦, 腹滿而喘, 發熱汗出, 不惡寒, 反惡熱, ……若加溫針, 必怵惕煩躁不得眠” , ’’, 條 “火逆下之, 因燒針煩躁者, 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主之” ; 熱盛之症, 若用溫針, 以火濟火, 火熱擾動心神, 必緻煩躁、 心悸、 不眠諸症。其後宋代 《聖濟總錄》 也推崇 “熱症禁灸” : “陽症之病, 不可灸也” 、 “若陽症灸之,則為大逆, ……灸人火邪入腹, 幹錯五髒, 重加其煩” 。

3.小結

追本溯源, 熱症 “可灸” 與 “禁灸” 是有着曆史的根源和理論基礎的。 古人對這兩種觀點也沒有肯定的結論, 同一書中有時會有截然相反的提法, 這種例證當以 《針灸問對》 為其代表, “若身熱惡寒, 時見躁作, 或面赤面黃, 噫乾, 口乾, 舌上黃赤, 時渴, 咽噫痛, 皆在外也, 但有一二症皆不宜灸。 其脈必數, 或但數, 亦不可灸, 灸之患立至。 ” 但接着引用高武的話 “《難經》 雲: 熱症在内, ……為陽陷入陰中, 取陽氣通天之竅穴, 以火引火而導之, 此宜灸也。 ”

由于熱症的範圍甚廣, 是否 “禁灸” 或 “可灸” , 應根據具體情況分别對待, 不能将其絕對化, 主張 “禁灸” 者不應對一切熱症都不用灸法, 這樣限制了灸法的發展。 主張 “可灸”者亦不宜過分地擴大其作用, 這樣才有利于灸法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