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OK媽說:

出于對孩子視力的保護,大家都越來越重視娃的戶外活動。但隻讓孩子樓下玩滑闆車、騎自行車吧,日子久了或者朋友不多也沒啥勁;帶着娃繞小區逛走走吧,感覺逛不出啥……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我一位從事自然教育(就是利用自然界的萬物給幼兒做認知啟蒙、科學教育等)的好友小雨媽媽說,其實是因為我們從沒有耐下性子仔細逛過小區。

大自然裡藏着數不清的寶藏,一草一木都可以變成孩子手裡最有意思的玩具,樂此不疲的消磨一整個下午。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小雨媽媽說,她家裡住的小區綠化很一般,人車還不分離,但是孩子開心地好像找着了森林似的每天嚷着下樓。

和她認真聊完,我很有收獲。是以我請她來和大家分享,我們一起看看如何在家門口和大自然玩耍,做2歲以上娃都可以操作起來的”自然觀察“。

文/小雨媽媽

自打女兒開啟了超長待機的假期,她總時不時地眼巴巴的瞅着窗外,畢竟以前總帶她到處逛。

我忍不住提議:“寶貝~我們出去逛逛吧?”

“可是媽媽,現在小區限制出入啊,兩天才能出去一次,這個機會還是留給外公買菜吧!”

“我們不出小區門啊,就去給樓下的小樹澆澆水,你好久沒去看它了,說不定它已經發芽了 呢?”

等到了樓下,才發現外面的世界早就變換了模樣。

去讓女兒去觀賞落下的花瓣,并且讓她可以收集一些起來帶回家可以灑在畫上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我帶她翻開落葉堆,發現有一群螞蟻正在忙碌的搬家,女兒特别驚喜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在閑聊中,女兒摸摸這顆草、數數那顆花,熱情勁兒越來越大。

大自然就是這樣,任何一點小生靈都可以把孩子的内心喚醒。

從此,到樓下逛一逛,看一看,就成了她每天的日常,媽媽不在還要拖着外婆出門,在樓下的小草地一晃就是大半個下午。

01

走進家門口的“小森林”

做大自然的“伏地魔”

因為被困足在小區裡,我就在家門口劃定了一塊不足三個停車位的小草坪作為我們的“奇幻小森林”,隔三岔五地就下去溜達一下,我和女兒一大一小兩顆腦袋無限地貼近地面,東聞聞西摸摸的樣子,路過的鄰居還忍不住問:“這是在挖什麼寶貝呢?”

我們家住的是傳統的老小區,綠化帶幾乎都被侵占成了“停車位”,綠植種類乏善可陳,我和女兒的“小森林”遠看其實就是一片荒地。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但是俯下身,湊近看,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天地。

落葉堆下,隐藏着一片蘑菇小森林。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趕着放學回家的蝸牛,把自己的殼落在了教室裡,剛好變成了螞蟻們避雨的白色小房子。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葉子找不到媽媽了,身上還挂着一滴晶瑩璀璨的眼淚。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酢漿草是世界上最受寵愛的草,臉,軀幹,四肢都是愛心的造型。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長時間定點觀察,就會發現這塊小草地沒過幾日就會變換模樣。同是瑾菜,長在西北角的開了白花,而住在東南角的開了紫花;同是野草,有幾棵竟逐漸長成了樹的樣子,有枝有幹還旁逸斜出,是以可别小看了草,身材雖小卻也有着一飛沖天亭亭如蓋的夢想。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光光研究這草地上每天推陳出新的八卦,就可以消耗小半天了。

雖然可供觀察的對象相當貧瘠,但是以下這些“草地上的住客”不管什麼時候去,都能不期而遇:

苔藓

在一些潮濕的角落,總會有一群植物王國的小矮人用自己蓬勃而盛大的力量,去砸開冬天的鐵鎖。他們讓大樹幹枯的皮膚上爬上了一抹新綠,讓岩石堅硬的外表上多了一叢叢毛茸茸的小腦袋。

女兒特别喜歡去路邊的小徑和地磚的縫隙裡去尋找這些戴着綠帽子的小精靈,看看它們“侵占”了哪些新的領地,晴天雨天它們都會呈現出不同的造型。偶爾捏起一團來,擺在手心輕輕的撫摸,就好像和苔藓纖細的小爪握了握手。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雜草

每次來到我們的小領地裡,女兒都會讓我給每顆雜花野草拍“一寸免冠大頭照”,而且每張照都還能給出充分的理由,比如這顆草的葉子像愛心,這顆草像綻放的煙花,這顆是繁星點點的小星星。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每隔一段時間,舊的住客會不告而别,新的住客又在悄悄地發芽長葉。也有長居此地的住客,它們有的會發育成一顆”憨憨的大白菜“,有的也會不停的猛竄個頭,一下子就顯得”鶴立雞群“了。

我讓女兒記錄它們的生長和變遷,比如幫小草量量個頭,看看誰才是家族裡“高個子”,女兒覺得特别有成就感。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樹是隐匿着太多小精靈的摩天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從負一樓到第101層都會有不同身份的住客寄生于此:最底層永遠都是落葉和苔藓的小世界;再往上是螞蟻正在嫩綠的葉芽上尋找美食;側生的菌子就像舒适的席夢思,可以讓西瓜蟲在上面睡個好覺。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女兒每長高一點,就可以往上多看一層,郁郁蔥蔥的樹冠裡,隐藏着怎樣儀态萬千的世界,她也一直非常好奇。

02

深度開發娛樂項目

靜态觀察久了,我也期待孩子能更多的動起來,适度增加一點活動量。

雖然整個小區物種貧瘠,但是經常能撿到的無患子的果實,還是帶給了女兒巨大的驚喜,帶回家可以做天然的“洗手液”,在戶外找個小坑,搭配一點“菜葉子”,再找一個小鏟子,就這樣像做菜一樣翻炒起來,這種過家家的遊戲,總能吸引一些路過的小朋友聚攏過來問我女兒能否一起加入,她自我感覺更好了。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因為動态玩法可以帶來更有持續性的效應,我又找到了一種更加有趣的遊戲——種子炸彈。

種子炸彈就是把種子埋進營養土裡,混入适量的水,再揉搓成一個小圓球。完成之後就可以去小區投放了。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說是投放,還取了“炸彈”的名字,其實是埋下了一份期待。投放之後,就總覺得心裡一直牽系着,每天都想去看看有沒有“爆炸”——長出苗子來。

為了讓我們的“炸彈”遍地開花并且有迹可尋,我用手機拍了張小區地圖的照片,鼓勵女兒自己照着畫出了一張“小區地圖”。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之後每次她投放好“炸彈”,都會在地圖上做一個标記。後面我們也就可以按着标記去位置上看一看,最後哪顆"種子炸彈"會順利"爆炸"。

03

和自然玩耍,很多“毛病”都不藥而愈

其實自然可以帶給孩子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我自己會走上了自然教育的道路,也是在經曆了幾次女兒的力量“被大自然喚醒”的體會。

比如女兒在一歲半左右的時候的“不肯走路”的壞毛病就是靠着大自然給治好的。

那時候一歲半的女兒雖然早就已經學會了走路,在室内可以追着媽媽飛跑,但是到了室外就死活不肯下地走。

有天帶她去奶奶老家玩,附近就有好大一片林子,冬日的光景林間空地鋪滿了厚厚的一沓落葉,女兒竟然主動要求下地,自己慢悠悠地走進了林子裡,咔擦咔擦的踩在落葉織成的地毯上。

起初還是踉踉跄跄的,後面走穩了,就像一頭小鹿靈巧的竄來竄去,自顧自的玩了大半天。看到突然肯下地走路,又自在玩耍的女兒,我感動得簡直想哭。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再比如,女兒兩歲半的時候還是很膽小,經常像袋鼠一樣要挂在我身上。第一次跑出了距離我10米遠的地方,也是憑着大自然的幫助。

有天帶她逛公園,她百無聊賴地粘在我懷裡,我望着滿地的落葉就靈機一動:“寶貝,我們來玩一個落葉找媽媽的遊戲吧!你看,這些落葉寶寶,都是從媽媽的身上掉下來的,你看看它們屬于哪個樹媽媽,就撿到它媽媽的身邊去吧!”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孩子的眼睛就立刻放光,俯下身揀葉子,東奔西跑地帶着它們去找大樹媽媽。全程不僅沒有要求我貼身跟着,還跑出了生平離我最遠的距離。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後來一直在想為什麼孩子都有天生親近大自然的欲望,到了自然中就那麼放松、享受,在某次教育訓練中老師的一番話給了我答案:

“每個剛來到地球的嬰幼兒,他們的身心狀态還承繼着靈長類的本能,我們的祖先本來就是生活在大自然裡的。越小的孩子越能将這種本能釋放出來,他們對于自然的感應也會比成年人更為敏銳。”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是以我後來的确能感受到女兒無時無刻都能和自然進行對話,有一種我們大人所有具有的“和萬物共情”的能力。

她在公園玩耍時,不舍得踏足草坪,會覺得踩到小花花,它們會疼的;看到草坪上的垃圾,都會皺上好一會兒的眉頭,“媽媽,為什麼有人喜歡亂丢垃圾呢?這樣小草的家變得多髒啊!”(這些都不是我給她做過什麼環境保護教育。)

也很喜歡玩“自然界的角色扮演”遊戲,前兩天她說自己是小蝸牛,背着厚厚的被子在地闆上匍匐的樣子簡直惟妙惟肖,爬累了就窩在被子裡說回家睡覺了。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而我這個已經沒什麼精力乘風破浪的中年婦女,也竟然在“觀察力”上突飛猛進。

我以前覺得所謂的敏銳的觀察力,應該都是天生的。但是當我随便走到一處被剃成“小平頭”一樣的草地上,都能發現一粒米那麼大的通泉草的時候,自己都覺得很訝異。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手機加了微距的夾片還是拍不清晰,因為實在太小了。

而經常用在馬路上堅守隔離帶的矮冬青,有一天我竟然發現它還會開花,花是白白圓圓的,純淨又可愛的樣子,對的,我活了三十幾年才發現這樣美麗的花就近在眼前,而以前的矮冬青在我的心裡,大概和普通的塑膠隔離墩并無二緻。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百度搜了個示例

我最喜歡的種子,還是槭樹上掉下來的翅果,舒展的翅膀就像蜻蜓,每次看到都忍不住咔擦拍幾張留念,再給女兒講講大樹媽媽的智慧:樹的生長需要充裕的空間和陽光,不能擠擠挨挨的住在一起,是以樹媽媽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飛多遠就飛多遠!

教你帶娃,把小區逛成景區!快來get

對于孩子來說,探索的深度遠比廣度重要,逛千山不如知一山,我們以為走遍世界是帶孩子開闊了眼界,其實留在他們心裡的不過是一片過眼雲煙。

在家門口守株待兔,完整地看一朵花從發芽盛放到凋零,會帶給他們關于生命,更深刻的啟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