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還記得去年海邊的蟾蜍嗎?如今子孫滿“塘”

作者:半島都市報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

2021年春天,記者曾在太平角景區前海采訪時注意到,靠近海邊的礁石的水窪處生活着大量的蟾蜍。按照常理,海水潮起潮落,這些礁石中水窪裡的水應是海水,蟾蜍居然能在海水中生存和繁殖?記者随後邀請到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産研究所孫志賓博士前往現場一探究竟:通過測定得知,這些水質非常好,與我們的自來水數值接近。原來,這些水窪處的水,是從山上流下來的山泉水,彙集到這裡形成蟾蜍的栖息地,而海水漲潮時,也隻能到蟾蜍栖息地近距離的位置。同時,在這些淡水水窪裡發現了蚊子的幼蟲——孑孓(jie jue),它們可以作為蝌蚪的食物,形成一個完整的生物鍊,是以蟾蜍在這裡可以安定生活。

還記得去年海邊的蟾蜍嗎?如今子孫滿“塘”

2022年4月24日,記者再次來到這裡,注意到水窪處出現了大片的小蝌蚪和蟾蜍卵,成群的蝌蚪在水中遊動和覓食,十分喜人;按照小蝌蚪的成長程序,接下來它們将先後長出兩條後腿、兩條前腿、慢慢去掉尾巴,最後變成小蟾蜍;按照自然法則,它們當中一部分被一些鳥類等天敵吃掉,也有的受到環境等影響而死亡,大約1%的蝌蚪可以幸存下來長成成體。

還記得去年海邊的蟾蜍嗎?如今子孫滿“塘”

水窪處有很多蚊子的幼蟲——孑孓,是蝌蚪的食物。

蟾蜍盡管外表不美觀,但是對我們的生态環境有益,提醒您如果在野外發現蟾蜍、青蛙等,請不要傷害它們。

還記得去年海邊的蟾蜍嗎?如今子孫滿“塘”

相關資料:

蟾蜍,體表有許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稱癞蛤蟆、癞猴子、癞刺、癞疙寶。在大陸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蟾蜍水陸兩栖,皮膚布滿小孔具有滲透性,它們從出生就沒有羊膜和殼等結構的保護,緻使它們對環境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類群,兩栖動物被認為是檢測環境變化的風向标。大多蟾蜍卵都可以孵化成功,如果蝌蚪存活的水域突然幹涸,那麼一條都不會存活。

還記得去年海邊的蟾蜍嗎?如今子孫滿“塘”
還記得去年海邊的蟾蜍嗎?如今子孫滿“塘”
還記得去年海邊的蟾蜍嗎?如今子孫滿“塘”
還記得去年海邊的蟾蜍嗎?如今子孫滿“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