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作者:最大理zdl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洱海精靈

魚鷹是什麼?

魚鷹,其實就是鸬鹚,民間稱為“水老鴨”、“鳥鬼”。善于潛水,能在水中以長而鈎的嘴捕魚。自古以來漁民便有飼養魚鷹捕魚的傳統,似乎各地都有,但洱海經過訓練的魚鷹是不用繩子拴腳,完全放開捕魚的,這在世界上也是很少見的。這裡的魚鷹能按照主人發出的白語指令,非常娴熟的捕魚并交到主人手上,歎為觀止。

大理魚鷹捕魚技藝,有4000多年曆史的白族古老捕魚技術。已被收錄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波羅塝是喜洲古鎮具有數千年曆史文化的古老漁村,是魚鷹文化的發源和傳承之地。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是大理具有數千年曆史文化的老漁村,也是洱海魚鷹文化的發源和傳承之地。早在大理國期間,這裡就設有專門的馴鷹人朝夕捕魚,供國王享用。千百年來,漁民和魚鷹在洱海邊相依為命,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畫卷。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洱海旁的白族漁民有一整套不外傳的魚鷹選種、交配、孵化、飼養以及馴化訓練過程,這是幾千年不斷地總結和摸索得到的,雖然沒有文字記載,但已經形成口語秘訣,代代相傳下來。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大理的白族魚鷹捕魚不僅在國内是一絕,還去日本參加過世界魚鷹捕魚技能大賽,大理魚鷹憑借高超的捕魚技藝和與人和諧溝通,征服了在場所有的評委及觀衆,最終榮獲世界魚鷹捕魚技巧金獎。大理的洱海魚鷹被譽為具有“鷹的眼光,蛇的詭異,箭的速度”。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洱海魚鷹的雙腳是自由的,它們和主人之間的交流,有的借助眼神,有的借助古老的語言。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洱海是為數不多的有魚鷹生存的湖泊,據考證,洱海的漁民從4000多年前的三星堆文明鼎盛時期就開始馴養魚鷹,在祥雲出土的魚鷹手杖和浮雕魚鷹銅棺,充分說明了洱海馴養魚鷹的悠久曆史。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千百年來漁民和魚鷹在洱海相依相伴,結下了不解之緣。悠悠千年的曆史,傳承下來的不隻有魚鷹馴養的技巧,更多的漁民與魚鷹之間的那絲絲點點的情意與陪伴。魚鷹最長壽命可達40年,其捕魚的使用時間可達10年以上。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不同的魚鷹戶馴養魚鷹時,用的是不盡相同的白族語言。主人喊“駐駐駐”,是叫它們把魚叼起來,喊“打卡、打卡”,是叫它們要把魚交給主人,切莫私吞。

有的密碼短促,有的依附于動作,有的是一個抑揚頓挫的長音,聽着就像一首歌。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這一整套極為珍貴的馴鷹技藝,至今仍留在馴鷹人世代相教的口語秘傳中,沒有形成任何文字記載。千百年來漁民和魚鷹在洱海相依為命,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自然畫卷。

漁舟唱晚,落霞與孤鹜齊飛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魚鷹是魚的緻命天敵。冬季水溫低,魚類行動遲緩,雌魚腹内常攜帶大量魚卵,而魚鷹,則進入一年中的最佳捕魚期。

最兇狠的魚鷹,會把魚咬死後棄之水面,再鑽入深海中追擊下一條魚。殺手級魚鷹可入水30米深,5分鐘内不露頭,持續奮戰兩小時。

每到冬季,當魚類蟄伏于深水區時,洱海上的魚鷹就開始忙碌起來,漁民會用鸬鹚進行捕魚。清晨,明淨澄澈的洱海上,一隻隻魚鷹英武地站立在船頭,伴着它的主人出海捕魚。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每天清晨,漁民會駕着小船開始了一整天的捕魚,船上栖息着成群的魚鷹。漁民将魚鷹從船上趕下湖後,魚鷹們一頭紮進水裡,靈活地、兇猛地撲向水中,僅僅一會兒功夫,就鑽出水面,喉嚨裡塞滿了魚,停靠在船舷旁,漁民用手拍擊它們長長的喉嚨,将其喉嚨裡的魚射進竹簍中,就這樣不斷的重複工作,待竹簍裝滿,漁民會把右手握成杯形,向魚鷹示意收工了,魚鷹圍繞在船邊撲騰,等待着漁民的獎勵。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傍晚來臨,竹簍裡的獵物已經裝滿,漁民把右手握成杯形,向魚鷹示意收工了,這恐怕是一天中魚鷹們最開心的時候了,它們圍在船邊撲騰,像一群放學的孩子,等着被帶回家,作為一天辛勞的回報,家裡會有一頓豐盛的魚、蟹、豆腐泥的晚餐。除此之外,漁民會對捕到魚的魚鷹給予獎勵——把魚鷹連同它叼在嘴裡的魚兜在魚兜裡,高高擎起,同時發出一種贊美的喊聲,聲音之大,響徹水面,很有震撼力。一方面是鼓勵捕到魚的魚鷹,另一方面則是鼓動其他魚鷹的鬥志。

洱海邊上風靡百年的捕魚高手—魚鷹

從清晨到黃昏,整個過程就是一幅渾然天成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畫卷。這樣的畫面,曾經延續了數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