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耽誤孩子

作者:每日蒙台梭利
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耽誤孩子

你會讓孩子幫你做家務嗎?

有的媽媽會說:“我疼都來不及,怎麼忍心讓孩子幹活呢?”

或者“孩子這麼小,越幫越忙,還不如我自己做。”

作為父母,我們平時特别注重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比如舞蹈、思維、口才、繪畫等,卻唯獨忘記了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

有的孩子三四歲了還要父母追着喂飯,不會自己穿衣服,一點家務都不做。

不懂得勞動的快樂,自然也體會不到父母的艱辛。

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耽誤孩子

不讓孩子體會勞動的樂趣,無疑剝奪了孩子自理能力發展的機會。

蒙台梭利博士說:“我聽了就忘記了,我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了解了。”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就要舍得放手,鼓勵孩子去嘗試,讓他自己去做。

《人民日報》曾經撰文詳細列舉孩子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并指出做家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愛孩子,就要讓他做自己該做的事,舍得用孩子,才是真的愛孩子。

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耽誤孩子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

差别真的很大

哈佛大學曾經有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做家務的相比:

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做家務,不僅不會耽誤孩子學習,反而會有助于孩子提升學習成績。

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耽誤孩子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最早是通過動作來發展思維的,越喜歡動手越有利于大腦的發育。

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會有二指捏、手指抓、雙手掰等精細動作,不僅讓孩子的手部肌肉力量得到發展,也會鍛煉其手眼協調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孩子們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借由感官上的刺激與體驗,在心裡認知和思維上得到發展。

2019年在清華大學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邱勇親自點名表揚了一個新生,他就是搬磚少年林萬東。

當他收到清華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正在工地搬磚。

家境的貧困,早早就讓林萬東感受到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幹家務活、洗衣、做飯、忙農活一樣沒有落下。

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林萬東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耽誤孩子

曾經轟動全國的“湖南神童”魏永康,2歲就認識1000個漢字。

13歲考上重點大學,17歲考上中國科學院的碩博連讀。

可到了20歲那年,他卻被學校退學了。

原因就是沒有自理能力,雖然已經成年,可是他依舊像一個孩子一樣,需要母親的照顧。

這一切的源頭,就是做媽媽的在孩子小的時候,包攬一切,從不讓他做家務。

一個會做家務的孩子往往有着良好的家庭觀念,懂得家人的辛苦,懂得分擔與責任,心裡會裝滿對家人的愛。

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耽誤孩子

不讓孩子做家務,一味嬌慣、包辦代替;

不但降低幸福指數,還會讓孩子變成一個隻會啃老的“巨嬰”。

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耽誤孩子

舍得用孩子,

才是真的愛孩子

隻知道疼愛孩子,不舍得使用孩子,這是當今很多家長教育的誤區。

更有的家長甚至把孩子當做“寵物”來養,給吃的、給喝的、陪玩着,就是什麼都不讓孩子幹。

愛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

但是孩子并非天生就會做家務,如何讓孩子學會做家務,學會自理能力,是需要培養和鍛煉的。

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耽誤孩子

也有很多家長覺得自理能力可以水到渠成,不必太過重視。

其實不然,及早培養獨立能力至關重要,因為真正的成長隻能靠自己!

如果我們對孩子進行觀察就會發現,他們總是想擴大自己的獨立範圍,總是希望根據自己的意願行事,想自己拿東西,想自己穿衣服脫衣服。

這些都不是我們要求孩子這樣做的。他們的願望是如此的強烈,以至于我們常常本能地想去阻止他們。

但我們要知道,我們阻止的不是孩子的行動而是自然的法則。

孩子的行為是由自然法則引導的,他們是在遵循自然的法則行事。

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耽誤孩子

有些孩子,在進入蒙氏園一年之後,還對日常生活區的擦桌子、倒水、系扣子等工作感興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在家中沒有練習的機會。

等到孩子逐漸長大,不願意做家務,也不能夠體諒父母的艱辛,我們卻在怪孩子不懂事。

正是我們成人,剝奪了孩子練習的機會,壓抑了孩子獨特的個性,讓他變得叛逆,什麼都不會做。

蒙台梭利博士認為:

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讓孩子能夠自立。

無論在精神上、物質上都毋須依賴父母,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負責。

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耽誤孩子

愛孩子,就要舍得使用孩子。

對孩子來說,做家務的過程可以讓他獲得滿足感,這比任何物質獎勵和表揚都要充實。

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耽誤孩子

孩子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這麼做就對了

從3歲開始,父母就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了;

而做家務往往是最好的開始,孩子也樂意幫助父母。

3-4歲幼兒

  • 能夠在大人的幫助或提醒下穿脫衣服和鞋襪;
  • 能幫助擺放筷子,收拾桌椅、擦桌子;
  • 能夠把自己用過、看過的玩具和圖書放回原處。

4-5歲幼兒

  • 能夠自己獨立穿脫衣服和鞋襪;
  • 能自己獨立刷牙、洗臉,并把毛巾、牙刷歸位;
  • 能整理自己的物品,譬如玩過的玩具、弄亂的房間等。
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耽誤孩子

5-6歲幼兒

  • 能清洗自己的鞋子,打掃室内衛生;
  • 會使用簡單的廚房工具;
  • 能飯前協助清洗蔬菜,飯後幫助洗碗。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父母做得太多,反而阻礙孩子的成長。

聰明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使用”孩子,讓孩子學做家務。

做家務年齡對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耽誤孩子

蒙台梭利博士說:永遠别去幫一個孩子做他自己覺得能搞定的事情。

要想孩子擁有獨立自理能力,就請不要忽略孩子做家務的機會。

從洗碗、掃地做起,隻要孩子願意接觸,就是很好的鍛煉機會。

*每日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成長交流平台,一個有内容、有深度、有溫度的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