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撥到幾年前,消費者對于純電動車産品的第一印象其實并不友好,“油改電”“續航焦慮”等等問題一直是消費者的心結,再加上多個“純電動車充電起火”的事故,更讓衆多潛在消費者的購買欲降到冰點。直至多款應用安全性更高的電池組、基于專屬純電平台打造的産品誕生,整車的駕駛質感更出色,而且關于電車起火的事故逐漸變小,消費者才對純電動車有所改觀。

圖檔源自網絡
近日,一則電車起火的消息打破了這一平靜。4月18日,海南海口市内的一輛威馬EX5,在充電完成之後幾分鐘,底盤出現冒煙并迅速起火。所幸的是,該事故并未造成人員傷亡,而且在旁邊充電的計程車及時駛離了充電位,沒有受到波及。
目前該事故還在進一步調查中,官方并未針對此事作出回複。
回顧以往的很多電車起火事故,基本上發生在充電過程中,而這次斷電後起火幸好還在充電位上,倘若車主馬上駕駛車輛去往人多的地方,後果不堪設想。
官博态度:從“馬上回應”到“不再回應”
早在2020年9月至10月,威馬汽車曾發生了四起自燃事故,其中包含了計程車和私家車。為了排除安全隐患,威馬汽車便召回了部分在2020年6月8日至9月23日生産的車型,稱電芯供應商在生産過程中混入的雜質可能導緻電池産生異常析锂。
然而召回之後,依然有關于威馬汽車起火的事件發生。且看今年便已經出現了兩次起火事故。2022年1月20日,一輛威馬EX5在充電後10分鐘冒煙起火,經消防部門鑒定起火原因系電池故障,而威馬方面并不承認,堅稱為碰撞導緻的起火。2022年2月份,又一輛威馬EX系電動車起火燃燒,前部動力艙和底盤位置都竄出火焰。
值得關注的是,在2021年以前發生的燃燒事故,威馬汽車官博的态度是“馬上派專業人員前往現場協助處理,後續結果将第一時間釋出”。而2021年至今,官博沒有釋出過一條關于回複起火事故的消息,即便在這段時間内有七個事故(目前轱辘哥了解到的)。
圖檔來自官博截圖
當然,官博沒有回複并不代表官方沒有做出行動,隻是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不及時回複似乎欠缺一些企業擔當,自然會吓跑一些潛在的消費者。
深陷“鎖電門”,曾被兩大央媒點名
除了起火,威馬汽車今年還因為“鎖電”一事被中央廣電和新華社點名。據報道,一威馬車主發現自己的威馬EX5接受免費保養後,實際的續航裡程比原來少了50km,還有車主發現威馬進行電池管理系統更新後,電池的滿電電壓從408V降至397V。1月19日,173名車主聯名向威馬汽車發送了律師函。
我們知道,不同的用車環境、駕駛習慣和用車習慣,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純電動車的續航裡程,按照目前的技術,純電動車的續航裡程下降速度已得到一定的緩解,但車企還沒有完全解決這一短闆。而在多次的回報中,車主均表示未被提前告知自己的愛車會被“鎖電”。反觀威馬汽車官方,以“使用者車輛各項名額正常”等理由來否認自己的“鎖電”行為。
我們可以将“鎖電”簡單地了解成“用犧牲續航來換安全”。轱辘哥認為,車企“鎖電”一舉的初衷是能夠被了解的,私自“鎖電”的新能源車企其實不少,畢竟安全大過天,然而倘若未經過車主同意便直接“鎖電”,犧牲的是車主的既有權益,這種糟糕的體驗相信放在每一位車主上都是很難接受的。至于“鎖電門”的真相,還需要第三方權威機構進行檢測後才能得知,但如果威馬汽車面對起火事故和關于“鎖電”的投訴後仍置之不理的話,隻會降低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度,進而影響到未來的品牌發展。
零跑和哪吒上位,威馬不再“威”?
2020年,國内新勢力陣營中比較暢銷的品牌是蔚來、理想、小鵬,威馬以14084輛的年銷量成績排在第四名,力壓零跑和哪吒。到了2021年,前三名依然是“蔚小理”,再看威馬汽車,2021年全年共售出了39095輛,成績翻一翻,但排名僅為第六名,被零跑和哪吒超越。
深究威馬被超越的原因,除了被各種負面新聞纏身之外,與企業本身的産品布局還有一定關系。哪吒汽車在2021年推出了哪吒U Pro、哪吒V Pro以及多款定制車型,零跑汽車則推出了零跑C11、新款零跑T03及其各種特别版本。不難看出,哪吒和零跑的力推産品,基本上為小型純電動SUV,其性能和配置要比五菱宏光MINIEV更出色,而且在價格上也比較貼近大衆購買電動車的範圍。
與零跑和哪吒不同,威馬并沒有走親民路線。縱觀威馬汽車的産品布局,威馬E.5和威馬EX5涉及私家車和網約車市場,威馬EX6和威馬W6的價格已超過20萬元,更多的是在中高端純電動車市場發力。換句話講,威馬汽車由于閱聽人群體更少,市場銷量被超越屬于意料之中,但在中高端市場上,威馬始終被小鵬、蔚來壓制,這可能與市場的認可度有關。
此外,根據的新車規劃,威馬汽車将會推出定位更高的全新轎車威馬M7,官方稱該車是全球首款搭載3顆雷射雷達和1000+TOPS算力車型,感覺力和算力達到2022年量産車的頂級水準。這樣一來,威馬M7将會面臨特斯拉、小鵬和蔚來旗下轎車的狙擊。目前關于威馬M7的資訊較少,轱辘哥暫無法分析産品競争力,但其競争對手比較強大,其市場壓力并不會低。
從以前的第一陣營,掉落到第二陣營的邊緣,威馬的市場佔有率在逐漸下降,這點與品牌的産品規劃有關,但陷入“鎖電”門、多次的起火事件後,威馬的品牌影響力在逐漸降低,距離主打中高端市場的蔚來和小鵬越來越遠。可能要承認,威馬的智能化配置确實很有看點,但如果無法解決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安全隐患,威馬可能很難“威”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