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全勝:嗍粥聲聲長

劉全勝:嗍粥聲聲長

下河街,彎又長。

青石闆,幽幽光。

一路斜,下衡陽。

街邊矮闆凳,

嗍粥聲聲長。

……

這是鄉村詩人周一舟的原創詩歌,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發表在當地某小報邊角。一舟同志把它方方正正剪了下來,自己用雜木做了個相框,撿了塊爛玻璃,找到玻璃店老闆劃了,把它鑲嵌在玻璃鏡框内,緊挨着父母大人的遺像挂在自家廳屋顯眼位置,成了下河街一景。

詩是寫實:下河街,背靠大山,面臨西河;山高坡陡,河窄水急;水田稀少,四季缺糧。一條青石闆路沿山腳一溜直下,通到河邊。河入耒水,彙入湘江。路兩邊歪歪斜斜立着兩排民房,對街而建,寬可騎馬過牛。無論春雨秋霜,夏熱冬寒,每日清晨,家家戶戶,熬開一大鐵鍋滾粥,主食是蕃薯、芋頭、野淮山、四時蔬果等等,填飽肚皮。從壇子裡抓一碗豆醬蘿蔔,夾幾根酸辣子豆角,配着稀粥,順溜下肚。男女老幼,或蹲或坐,石街兩邊,嗍嗍作響,此起彼伏,如詩如畫。糧食稀缺,清湯寡水,小孩兒不小心,磕破碗,倒了粥,餓狗狂追不及。男人們光着膀子,喝得肚大如球,鑲嵌在幾根瘦硬肋骨裡挺鼓着,開步咚咚作響;女人們成天嗍粥,嘴巴嗍得老長,能拴住幾頭叫驢。長年不沾葷腥,稀粥雜糧,人人都尖嘴瘦猴一般。

周一舟卻長得白胖鮮嫩,天生一副吃官糧模樣。高高大大,專吃腦瓜飯,不願下苦力,一身蠻力,舍不得用。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跳出農門,吃飽白米幹飯。為此,他沒少請教戶老九爺。九爺背幾句詩: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車馬多如簇……書中自有顔如玉…..然後一聲浩歎: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啊!玄而又玄,衆妙之門,也不管他聽不聽得懂。

一舟聽得明白,怅恨日久。他高中畢業,回家修理地球,那時,在村裡已是進階知識分子。“大躍進”時期,詩歌創作也“大躍進”,遍地長詩歌,人人是詩人。一舟在當時着實火了一把,每日寫詩十幾首,時常霸住榜首,号稱“紅色詩童”。隻可惜他還小,十三四歲,半大少年,沒怎麼引人注意;況且大多是拼拼湊湊,拾人牙慧,熱鬧過後,流傳甚少。運動培養人,從此而後,他嗜書如命,撿到幾張擦屁股的字紙,都要盯半日,不識盡天下字,誓不罷休!

他不願别人稱他是農民詩人,自稱是鄉村詩人;說農民詩人是身份界定,鄉村詩人是題材有别。那時節,下河街一帶,見不到書籍報刊雜志。九爺家幾本殘缺破敗的“四書”,都被他翻得稀巴爛。大隊部有幾張報紙,一般人不準進;一兩本紅頭雜志,是保密檔案,老百姓看不到,摸不着。一舟他有能耐,整日到大隊部挨門蹭書,見到大隊支書打躬作揖,搶着掃地抹桌,端茶送水。日久天長,就算是榆木菩薩也會軟化心腸,大發善心,讓他看書讀報。平日裡支書一開門,一舟應聲到。

支書家五男一女,獨女香香,自是嬌貴,國中畢業就由父親安排,到大隊部代銷點坐櫃台。代銷點在大隊部對面。有時,一舟來看報,幹部們要開會議事,支書手一揮,他就得拿了報紙遠遠躲進代銷點一角閱讀。香香黃皮蠟蠟,呆呆傻傻,看誰都情癡癡的,一臉懵相。直看得準詩人一舟心旌搖蕩,情不自禁。每當一舟到來,她異常熱情,搬凳子,倒茶水,時不時往茶水裡偷偷加把糖,甜膩膩地讓他發怔。搞得他詩興大發,塗抹幾句綿綿情詩,悄悄塞給她,折騰得香香夜不能寐,輾轉反側。

一舟他最大的理想是逃離大河街,吃上幹爽白米飯。

那時節,要跳出農門,隻有三條路:招工,參軍,推薦上大學。志貞寡婦為了送出自己獨子去吃皇糧,偷偷養了五隻老母雞,送給支書整整二百個“正”字雞蛋,才被招工,送到南嶺煤礦當了勞工,跳進白米籮裡吃幹飯。而一舟他家人多,嘴巴多,哪來的雞蛋?思前想後,左盤右算,隻有一條道,就是——搞定香香,走夫人路線。可自己攬鏡自照,一表人才,對比香香黃皮枯槁,癡癡呆呆,不免俯首哀怨,仰天慨歎。然而識字多了,見識廣了,心開竅了。東漢梁鴻之于孟光,三國諸葛亮之于黃氏女,前賢明鑒,千古佳話!這世道還欠我一舟一人?

香香頗為得意,一舟白面書生,高大威武,比得上“郭建光”;識文斷字,寫詩填詞,可謂李白再生。要人才有人才,要文才有文才,這樣的夫君上哪兒去找?村人頗有微詞。香香有自知之明,臉黃了點兒,沒少塗抹雪花膏;人瘦了點兒,沒少貪吃零食;眼神癡了點兒,照着一舟模樣裝深沉。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過了一年半載,香香變了:臉沒那麼黃了,人沒那麼瘦了,眼神兒也沒那麼癡了。這就是愛情的力量!

日久厮混,侬情我願,兩人早早滾到一鋪床上去了。支書征詢愛婿意見,幫你弄個代課老師可否?一舟搖搖頭,心想還得嗍稀粥。

這年冬天,機會來了,大隊有一個名額,推薦去讀師範,社來社去,讀兩年,拿個中專文憑,依然回來大隊國小做老師。到了革命大熔爐裡一鍛煉,就像孫悟空從老君爐裡鑽出來,煉就了火眼金睛一般,整個人兒升華了,一舟一畢業,端上了鐵飯碗。

一個站講台,一個站櫃台,三五年間,生育兩男一女。之後,香香轉到公社供銷社,招了正式工,一舟也調到鄉中學,雙雙上了一個台階。

教學之餘,一舟酷愛文學,整日寫作,有了些許名氣。公社革委會主任被評為省級“農業學大寨”模範,要上省市各地去演講,稿子經過好幾個秘書打磨,交上去,上司都不滿意。他嶽丈向主任自薦自己的乘龍快婿,無不得意地打了包票。從主任那裡把稿紙拿來,一舟忙了一個通宵。交上去,都點頭稱好。主任演講一圈回來,官運亨通,馬上提到縣革委會做了副主任。一舟立馬被主任帶去縣革委會做了秘書。

之後,在官場摸爬滾打,一舟青雲直上,做到市政協副主席,官至副廳級。退休前,身材發福,肥頭大耳,尿酸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成了“三高+”。遍訪名醫,整日吃藥,反複發作,痛苦不堪。久病成醫,他總結幾句:管住嘴,蕃薯芋頭米粥稀;勤跑腿,散步爬山跑步累……退休了,久住城市,空氣污染,擾擾攘攘;水質渾濁,過濾漂白。眼見得下河街一幫發小個個古銅肌膚,勁瘦精幹,身強體健,挑得百斤,走得百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改革開放了,生活提高了,他們仍然嗍稀粥,吃蕃薯雜糧。說是吃慣了,樂天安命。一舟心生羨慕,格外思戀故鄉下河街清新的空氣,清冽的山泉,清亮的天空,以及清淡的稀粥。老兩口決定,把故居修葺一新,安居養老。每日清晨,去河邊溜一圈;傍晚繞村莊走一遭。養幾隻雞,放幾隻鴨,喂一塘魚,自己種點小菜,栽種蕃薯芋頭。每天嗍稀粥,啃蕃薯,吃五谷雜糧。一兩年過去,人變得精瘦了,三高四高,脂肪肝之類,都沒了。

哈哈哈——

嗍粥聲聲長,

蕃薯芋頭伴高粱。

稀粥清百毒,

蕃薯養胃腸。

下河街,好地方。

山清水秀人清爽!

……

責編:王芳 遠岫 若谷

作者簡介

劉全勝:嗍粥聲聲長

劉全勝,湖南郴州人,現在佛山市順德區工作,中學資深國文進階教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