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40歲開始,到60歲,少在這幾個地方折騰,會讓生活崩塌

從40歲開始,到60歲,少在這幾個地方折騰,會讓生活崩塌

01

有一位作家寫道:“我們總認為波瀾壯闊的人生才算值得,可絕大多數人都忘記了,生活僅僅是由無數平凡所組成的小日子罷了。”

無論我們承不承認,早年的一腔熱血,來到中年就隻剩下一腔冷漠了。這并非是某個人的問題,而是在生活面前,每個人都需要低下高貴的頭顱。

接納自己的平凡,真的很難做到嗎?由于人類是欲望是無窮的,這就決定了他們隻會一直“損失”自己的幸福,而很難做到“守住”幸福。

比如他有着上萬元的工資收入,但他不高興,覺得别人月入十萬才算是幸福。到最後,他把自己“折騰”到連一萬元的工資收入都沒有了。

比如他有衣食無憂的日子可過,但他不滿足,覺得别人有錢有勢才算是幸福。到最後,他把自己“折騰”到連衣食無憂的日子也沒有了。

普通人的生活,其實受不了太大的折騰。要知道,這世間有太多的人,哪怕拼盡全力,也過不好這一生。

人老了,從40歲開始,到60歲,少在這幾個地方折騰,否則會讓你的生活崩塌。

從40歲開始,到60歲,少在這幾個地方折騰,會讓生活崩塌

02

不要在“大富大貴”這件事上折騰。

現代人有個特點,看到網絡上有人一夕爆紅,有人月入百萬,就覺得自己也能跟别人一樣,立馬變得大富大貴起來。這,可能嗎?

不可能,而且隻是幻想罷了。原因有兩點。

首先,所有的大富大貴,都不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奮鬥而來的。普通人的努力,最多隻能養家糊口。尤其在資本市場當中,你沒有得到資本的青睐,又怎麼可能大富大貴呢

其次,這世上的“幸存者偏差”特别嚴重。所謂的幸存者偏差,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資訊,都是由那些有一定資源的人散發出來的。而掌握這些資源的人,往往不超過20%。

試想,如果人到中年的我們依舊過分貪婪,總認為自己可以大富大貴,那結果不就是越過越悲催了嗎?

人,沒必要渴望大富大貴的生活,那跟99%的人都沒有關系。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知足常樂,好好地過好當下的小日子。

從40歲開始,到60歲,少在這幾個地方折騰,會讓生活崩塌

03

不要在“冒險投資”這件事上折騰。

如果有人告訴你,某個項目可以投資賺很多錢,那你相不相信呢?

我想,絕大多數人都選擇相信。在他們看來,自己不上,别人也會上。既然如此,還不如自己先上,免得被别人捷足先登。

有這種想法的人,未免有點過分“天真”了,屬于隻看到同層次的人的想法,但看不到其他層次的人的想法的韭菜。

試想,如果真的有錢賺,為什麼别人不去賺,非要來告訴你呢?

試想,如果這個項目真的很好,為什麼别人不告訴給自己的家人聽,而非要肥水流給外人田呢?

在這個世上,沒有什麼免費且不勞而獲的東西,包括資訊也一樣。真正賺錢的資訊,永遠都掌握在有錢人的手上。而普通人,也就隻能喝點湯,混點工資而已,又何必想太多呢?

隻能說,人到中年,少冒險,多存錢,那才是長久發展的王道。

從40歲開始,到60歲,少在這幾個地方折騰,會讓生活崩塌

04

不要在“親戚朋友”這些人當中折騰。

從小到大,身邊人都跟我們說,人呐,要多個朋友多條路,這樣才能混得好啊!

朋友多了,我們的道路就真的多嗎?而且,我們真的有必要跟那麼多的過客以及陌生人交朋友嗎?

其實,沒有太多的必要。

在人際關系網絡裡面,99.9%的人都隻是我們這一生的過客,根本算不上什麼。隻有那0.1%的人,才會一直陪伴在我們的身邊。

比如說我們的知己摯友,比如說愛我們的父母,比如說跟我們相守一生的夫妻,比如說我們的兒女,他們才是那個愛我們的人。除此以外,其餘的都是毫無關系的陌生人。

對此,人到中年的我們就該保持一個态度——越活越薄情。這裡的薄情,是留給過客以及陌生人的。而真正的愛,理應留給真心者。因為在這個世間,真愛無價。

從40歲開始,到60歲,少在這幾個地方折騰,會讓生活崩塌

05

不要在“透支身體”這件事上折騰。

同行的老張前段時間去參加同學聚會,但他驚訝地發現,有好幾個同學沒有到場。打聽了一番才知道,原來這幾位同學都走了。

有一位同學因為突發疾病離開了,有一位同學因為熬夜工作太拼命而猝死了,有一位同學因為公司破産負債而輕生了......

生活,就像是一個潘多拉魔盒,沒有人知道它下一刻會生發出什麼災難。我們隻知道,生活越來越難,人的生命越來越脆弱,就像一朵小花,也許還承受不了什麼風吹雨打。

到了40歲之後,如果可以選擇,還是過點健康且有規律的小日子比較好。健康地活下去,笑到最後,才是我們應有的目标。

最幸福的生活,理應有點存款,有人相愛,有人相伴,能吃能睡,精神爽朗,心态陽光。那我們不就成為人生赢家了嗎?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