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故事|蔚藍家園 他們傾情守護

作者:新華社用戶端

視訊加載中...

耄耋老人守護“七裡海”,“魚村”書記圓夢清渠間,“80後”博士點亮“綠之光”……中國百姓正以不同方式,守護着地球這片蔚藍色的家園,一幕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故事正在上演。

耄耋老人守護古海岸

春光正盛,一葉扁舟劃過天津七裡海濕地水面。

“燕鷗、須浮鷗叫聲非常響亮,它們在這個島上築巢。”80歲的于增會坐在船頭,眺望着遠方的粼粼碧水和一群一群的飛鳥。隻聽幾聲鳥鳴,他就能分辨出候鳥的種類。

船行至七裡海濕地深處的一處鳥島,“養魚池拆除以後,我們借助原有的堤埝堆建了一些鳥島,春天上島一看,遍地鳥蛋。”于增會一臉喜悅,“現在大大小小的鳥島有100多處,成為鳥産卵孵化的繁衍地,在七裡海消失十多年的震旦鴉雀、文須雀等物種又回來了”。

中國故事|蔚藍家園 他們傾情守護

于增會在七裡海濕地水面乘船尋鳥。新華社記者 許健攝

“我出生在七裡海畔的俵口村,後來參加工作也一直沒有離開這裡,我對七裡海非常有感情。”于增會說。

七裡海濕地是中國北方的重要濕地之一,被譽為“京津綠肺”“濕地氧吧”,它也是世界三大古海岸濕地之一和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

從2017年開始,七裡海濕地進行了徹底整改修複,當地通過對核心區、緩沖區土地以及全部葦田水面實行統一流轉,結束了長達近40年“村自為戰、割據管理”的局面,并逐漸實施水源調蓄、葦海修複、鳥類保護等一系列工程項目,七裡海濕地重制和諧與甯靜。

“現在濕地葦子更綠,水更清,鳥更多了。”于增會打心眼裡感到高興和自豪。

因為熱衷于研究七裡海地區的曆史人文和生态變遷,已經退休的于增會被聘為天津市七裡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顧問,17年來,這位老人始終在七裡海保護的路上奔波勞碌。老骥伏枥,壯心不已。眼下,于增會正在編寫一本約50萬字的《七裡海志》,這本書将全面介紹七裡海的形成、演變以及這裡的野生動植物。

中國故事|蔚藍家園 他們傾情守護

于增會在七裡海濕地鳥島遠眺。郝傑攝

“魚村”書記圓夢清渠間

早晨六點半,小孫莊村黨委書記孫慶宏從家出發,驅車去巡河。和往常一樣,他用兩個小時巡遍域内的大小河道後,直奔村裡的魚塘。這幾天正是村民放魚苗的日子,魚苗長得好不好,孫慶宏最是惦記。

“現在水質好,魚塘蓄水10天後就能放苗。今年全村預計放苗上萬尾,目前已經放了一半,都長得挺好,幾乎沒有死的。”孫慶宏笑着說,換作4多年前,他做夢也不敢想。

小孫莊村地處天津市西青區,因地勢低窪,彙集數十條水系。20世紀80年代,小孫莊村養魚業興起,憑借優質水源,逐漸成為“魚米之鄉”。

天津市西青區綠色生态屏障一景。方金洋攝

然而,好景不長。由于工業污染,小孫莊村的水質逐漸惡化,魚苗放下去,卻養不活。

“那時候水污染太厲害了,水面到處都是藍藻、綠藻。最嚴重的時候,一池塘的魚幾乎全死了。”孫慶宏至今心有餘悸。

從2017年起,天津重拳治理散亂污企業。小孫莊村2年内關停了100多家小作坊,水污染有所緩解。為淨化水體,改善獨流減河的水環境,2019年,天津市西青區在獨流減河沿岸建設9公裡長、面積1萬多畝的西西海濕地,小孫莊村的部分區域被劃入濕地範圍。

“當時,我們村有魚塘8000多畝,退漁還濕5000多畝。”孫慶宏回憶。

4年來,随着西西海濕地的建設,家鄉面貌一點點發生着變化。“天變藍了,水變清了,水塘裡的野生嘎魚、鲶魚特别多;到了春天,還有成群的白鹭。”孫慶宏很是感慨。

聘請河道保潔隊、魚塘加裝環保設施、專家進村指導養魚……如今,小孫莊村走上了綠色養殖的新路子。“為自然讓路,我們嘗到了甜頭,魚的價格翻了一倍多,出魚時節根本不愁賣。”孫慶宏說。

傍晚,夕陽灑向西西海濕地,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幾隻飛鳥在覓食休憩。岸邊的步道上,村民們欣喜地舉着手機,定格這一刻的好風景。

“80後”博士點亮“綠之光”

谷雨時節,天津市東麗區綠色生态屏障内,新植的3000多株樹苗迎風招展。綠蔭旁,天津市綠色生态屏障現場指揮部技術保障組組長婁書榮正對照着手中的植樹造林計劃圖,勘查現場綠化效果。

“真是一天一個變化,現在樹都種上了。這裡原先是舊有的村莊,我們借助技術手段進行規劃,因地制宜,把它改造成了一個10萬平方米的綠色空間。”婁書榮說。

今年39歲的婁書榮,是武漢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博士。讀博期間,他專注于生态修複課題,長期的戶外踏勘,讓他與林田水草結下緣分。2012年,婁書榮畢業後來到天津工作,他決心投身環保事業,繼續守護綠色家園。

中國故事|蔚藍家園 他們傾情守護

婁書榮(左)和同僚在天津市綠色生态屏障植樹造林現場踏勘。方金洋攝

2018年,天津為堅持走綠色高品質發展之路、打造京津冀環首都屏障帶,啟動綠色生态屏障建設,總面積736平方公裡,連通天津南北兩大濕地和水系。

作為技術人員,婁書榮也參與其中,他和團隊搭建了一個數字版綠色生态屏障。走進天津市綠色生态屏障現場指揮部技術組,簡易的辦公室内,一塊點亮的數字大屏引人注目。

技術人員輕點滑鼠,打開360度全景視角,綠色生态屏障中的林田水草清晰可見。婁書榮指着大螢幕說:“這就是天津綠色生态屏障綜合監管平台,它就像一個數字園丁,不僅記錄了生态環境的點滴變化,還為綠色生态屏障建設提供科學指導。”

婁書榮向記者展示“綠色生态屏障綜合監管平台”。郝傑攝

從無到有,搭建平台并非易事。婁書榮和同僚們對綠色生态屏障内龐大繁雜的環境資訊進行整合,實作數字化、可視化。2021年,平台正式開發建設,計劃于2022年上線啟用。

據平台測算,3年時間内,天津綠色生态屏障藍綠空間占比達到65.1%,一級管控區内森林綠化覆寫率達到26%,重點區域生态修複效果良好。

“現在,綠色生态屏障内,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市民遊客常來這裡休閑散步,親近自然,樂在其中。”見證這些動人的時刻,婁書榮倍感欣慰。

總策劃:王明浩

策劃:趙丹平、王建華

統籌:衛鐵民、劉元旭

監制:闵捷、邵香雲

記者:許健、劉潤芝

攝像:郝傑、方金洋

編輯:闵捷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天津分社 聯合制作

中國故事工作坊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