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展覽講述嶺南畫學70年薪火相傳

一場展覽講述嶺南畫學70年薪火相傳
一場展覽講述嶺南畫學70年薪火相傳
一場展覽講述嶺南畫學70年薪火相傳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

日前,由廣州美術學院主辦的《嶺南畫學之路——教學文獻展》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展覽以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創作、教育的傳承為脈絡,呈現嶺南中國畫發展之路。展覽将持續至5月5日。

據介紹,本次展覽作為專門組織的文獻展,不同于正常的教學總結和成果回顧,它從“嶺南畫學”這一概念出發,側重于中國畫的語言和形式特性,力圖圍繞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将長達70年的努力濃縮在典型的事迹和命題當中,通過各類文獻、口述實錄和相關例證的展開,分析和總結經驗,發現和提出問題,為今後中國畫教學的深入和開放創造一次交流的機會。

廣州美術學院建院初期,尚未獨立成系的中國畫學科作為繪畫系的主幹部分,由于傳承了以高劍父為代表的革新思想,很早就呈現出教學上嶺南地域的獨特面貌。在“折衷中西、融彙古今”先進主張的引領下,師生們堅定地走現實主義文藝的道路,将精神上的民族性落實為傳統語言與地域文化特色相結合,将風格上的寫實性展現在深入生活和反映時代的創作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展覽現場展出當時國畫系師生創作的《向海洋宣戰》《禾香萬頃》等集體巨制。其中《向海洋宣戰》是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最重要的藏品之一,堪稱新中國美術史經典的代表作品。該作高3米,闊6米,由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師生集體創作于1960年。

當時,廣州美術學院貫徹“下鄉實踐就是教育改革的開始”,經常組織師生下鄉勞動,深入生活,為工農兵服務,創作反映社會主義建設的作品。1960年4月,關山月、黎雄才帶領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三、四年級的師生前往湛江堵海工地進行寫生。他們在堵海工地,收集創作素材達三個月之久,畫了數以千計的速寫作品,記錄了那一段艱苦而光榮的建設歲月。

傳回學校後,師生們分别完成了幾十幅從各個角度表現堵海工程及其建設者的創作,最終,關山月、黎雄才以及三、四年級全體師生通力合作,創作了這一幅《向海洋宣戰》。關山月後來回憶這段往事時談道:“那時候藝術家要‘三同’,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學生、老師不分彼此。”

展覽呈現多位嶺南畫學重要人物,如影響至今的關山月、黎雄才和楊之光等多位開創者,也展示了中國畫教學的曆史的傳遞與接力。展覽中展出了林豐俗、孫小波等後來者的代表作。其中林豐俗的《大地初醒》緻力于表現自然界季節轉換的傾向,展現了藝術家對于“春天”題材持續不斷的興趣,尤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春天”幾乎成了林豐俗創作當中重點的重點。

主辦方表示,最近十幾年來,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在學科規劃、課程設定和教學方法上都進行了大幅度改革和創新實踐,通過不斷回溯自身的教學曆史,廣泛吸收兄弟院系的經驗,在開放的前提下深化嶺南畫學,鞏固這一旗幟下教學内容所涵蓋的造型基礎、專業基礎、理論基礎和創作基礎,集中展現出傳統底蘊與當代意識的結合,專業技能與社會實踐的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