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斜杠青年①|“追夢小青年”的大院、豆腐和鄉村旅遊

作者:封面新聞

  【開欄的話】時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2022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時代賦予了青年更多的機遇、更多的選擇,而今天也湧現出了許許多多擁有多重身份和職業、多種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斜杠青年”,他們創新、創造,他們努力工作、享受生活,他們将個人奮鬥的“小目标”融入了時代的“大藍圖”,他們将青春獻給腳下的每一寸土地。

  “申河村的未來應該是個大花園,不但景色美,裡面還有各種特色的美食,農耕文化的民俗文化的展示,村民也能回來就業創業,對家鄉的自豪感就會越來越強”。這是一個青年的夢想。

  “走我帶你們去嘗嘗董老闆的扣碗和大鍋菜,我的廚師可做不出來這老味道,你們要好好宣傳宣傳他。”不把同行當冤家,這是一個青年的大氣。

  面對被大雨摧毀的園子,他邊拍短視訊邊立志,就算心酸難耐,也在哭了一場後立即投入重建,笑着跟員工開玩笑,這是一個青年不折不撓的韌性。

斜杠青年①|“追夢小青年”的大院、豆腐和鄉村旅遊

在菜畦中的申濤

  “我是申濤,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這段開場白,申濤已經說過很多次。在視訊中,他與網友分享自己一手建起的申家大院,和其中的亭台水榭、窯洞、花草蟲魚,還有一頭拉石磨的小毛驢。

  “因為我正在做一個普通農民的事情,是以才這麼說”,4月20日上午,正在自家菜畦裡拔菠菜的申濤笑着對記者說。這時,在春日明媚的陽光裡,他手裡的菠菜油綠發亮。對申濤的身份,可這樣描述:農家樂老闆/返鄉青年/抖音小網紅/申河鄉村旅遊的夢想者規劃者踐行者。

斜杠青年①|“追夢小青年”的大院、豆腐和鄉村旅遊

申家大院

  申濤身前,是一片茅草房和連廊,鮮花、水車、石磨錯落有緻,點綴其間;他背後,是一排排窯洞,那是客人吃飯的包廂。這裡,就是申家大院,占地36000平方米,人稱鄭州西南郊“世外桃源”。

  申家大院位于鄭州市二七區馬寨村申河村。今年38歲的申濤,是土生土長的申河人。

  “斜杠青年”返鄉創業,為家鄉振興“打樣兒”

  2003年,申濤大學畢業。畢業後12年,他一直在外面漂。

  第一份工作屬于網際網路行業。幹了幾年,他又成了媒體人。

  2008年,他又進入裝飾行業。他在這個行業待了7年,憑借敏銳的市場感覺和強悍的執行力,最後成了鄭州一家大型裝修公司的副總經理。“當時也算賺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申濤說,“這也為我後來返鄉創業奠定了物質基礎。”

  從鄭州開車到申河村,不到半小時就能到達。以前,村裡的鄰居也開過大大小小風格不同的農家樂,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後,大陸農村改革展開新布局。在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态上,從國家到省裡再到市裡區裡,都出台了很多支援政策。看到這麼好的政策和環境,申濤萌生了回家鄉辦生态農莊的想法。

斜杠青年①|“追夢小青年”的大院、豆腐和鄉村旅遊

  2015年7月,在村委會的支援下,申濤開始籌辦申家大院。經過近一年的努力,2016年5月1日,申家大院正式開業。

  “僅2016年,我們就接待了7萬多人。2017年,接待量超過13萬人。”當記者問起為什麼這麼準确時,申濤有點得意:“數筷子啊!那碗筷,采購數量是一定的,庫存也是一定的,這倆一減,不就是客人消耗的量嘛!”

  2020年,盡管新冠疫情突然暴發,申家大院接待的人數還是突破了17萬。

  申家大院越來越“大”,為村裡提供的工作崗位也在逐漸增加。申濤很開心。但他的目标可不僅僅是為村裡增加就業。

斜杠青年①|“追夢小青年”的大院、豆腐和鄉村旅遊

  “當時建申家大院的目的是為回鄉創業‘打個樣’,帶動村民,為家鄉的發展打基礎。”申濤說起自己的初衷,也向我們分享了返鄉創業的不容易,“難處主要在于要忍受少數人的有色眼鏡,他們會認為你做什麼都是為了賺錢的;還要調動村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覺的進入到鄉村旅遊的這個大事業中來,這得讓他們看到實實在在的收益”。

  的确如此。看到申濤成功了,原來在鄭州開燴面館的回家開了店,村裡人也有樣學樣,賣起了扣碗、羊蹄、大燴菜,與申濤一起,搞差異化經營。“大家的店,都開得紅紅火火。”申濤說,“你看,還有好多剛畢業的大學生,也回到了家鄉,在我這裡工作。”

  差點兒被澆滅夢想,沒有被打倒,信心更堅定

  申濤準備再一次擴大申家大院的規模。

  然而,2021年7月2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雨災害,差點兒讓他的希望泡了湯。

  “當時哭都哭不出來!”申濤打開手機,給我們播起了當時拍攝的視訊:圍牆塌了,亭子塌了,窯洞也塌了,地面淤泥一米多厚,電器全部泡了水。最早的那段視訊裡,申濤陷在過膝深的淤泥裡,噓噓帶喘:“現在走一步都很困難!”

斜杠青年①|“追夢小青年”的大院、豆腐和鄉村旅遊

“7·20”暴雨讓申家大院受損嚴重

  但申濤并沒有被災害打倒。清淤時,他感謝政府,派來了挖土機和垃圾清運車。視訊裡,他說“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重建大院時,他和勞工一起,為葡萄架和燈籠架刷漆,打趣說“這活兒能治頸椎病”;清理淨水系統,他滿懷希望,看着新生的蘆葦“到明年春天,又是一片全新的蘆葦蕩”;清理修繕窯洞時,他指着大廚調侃“這位放下大勺拿起水槍,到時候還會做飯不?”

斜杠青年①|“追夢小青年”的大院、豆腐和鄉村旅遊

用視訊記錄申家大院重建過程

  就這樣,在恢複申家大院的5個月裡,申濤成了一名視訊播主,用視訊記錄重建的點點滴滴,很多朋友、老主顧給他鼓勵。在跟網友互動時,他說這是“自己給自己打氣”。

  “還差點成為網紅!”申濤又有點得意,“跟網友互動時,确實讓我的心更加堅定。”

斜杠青年①|“追夢小青年”的大院、豆腐和鄉村旅遊

重建完成的申家大院

  “石磨豆腐”磨出來的“小青年”和大夢想

  在短視訊平台上,申濤的名字是“追夢小青年”,這個頗有些網紅特色的名字裡,藏着申濤大大的夢想。

  “申河村的未來應該是沿着這條‘溝’變成個大花園,不但景色美,裡面還有各種特色的美食,有很多體驗項目能充分展示農耕文化的民俗文化,鄭州的中國小生可以來這裡研學,老人可以在這裡享受田園風的康養”。

  這個夢想,起源于申家大院的特色——“石磨豆腐”。

斜杠青年①|“追夢小青年”的大院、豆腐和鄉村旅遊

毛驢拉石磨磨出豆腐

  申濤祖上就有磨豆腐的傳統,到現在有100多年的曆史。在建設申家大院時,申濤主打傳統的石磨豆腐,很快,用毛驢拉石磨磨出來的豆腐,成為申家大院的特色,幾十道“豆腐菜”,廣受歡迎。現在,石磨豆腐已經被評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申濤很開心。

斜杠青年①|“追夢小青年”的大院、豆腐和鄉村旅遊

申河民俗文化廣場(資料圖)

  “以後,申河的街上還會有打鐵的、織布的、燒陶器的,遊客不但能買到民俗文化的旅遊商品,還能親身體驗制作過程”,申濤說,“申河有三寶,豫竹、金蟹、毛毛草,外面的人都不知道,需要将它們産業化”。

  “磨豆腐能成功,相信其他的特色産業也能成功,但是這需要引導和帶動”,申濤說,“讓村民看到鄉村旅遊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收益,遊客來了,村民也能回來就業創業,對家鄉的自豪感就會越來越強”。

  這是申濤的理想。

  “雖然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但返鄉創業也不容易。如果理想是100分的話,我不回來,那它隻能是零,我回來了,努力努力再努力,能做到90分,也就心滿意足了”。站在滿是新綠的蘆葦蕩邊,申濤滿是自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