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作者:趣史微視訊

1793年7月,天津大沽口。大批纖夫在地方官員的帶領下排列整齊,準備迎接一位遠道而來的“朝拜”的貴客。

很快,一衆巍峨的巨艦就駛入了港口,待船上的使臣露面後,在港口等候良久的纖夫卻被吓了一跳。

這次前來觐見的國家使臣不同于原來北韓、越南等地的東亞使臣,而是有着一頭卷曲金發的英國人。

他們的金頭發、尖鼻子、繁華的英國貴族服裝和中國傳統志怪小說中的鬼怪形象十分相似。

他們一露面,就引起了岸邊群眾的騷動。

待地方官員好不容易平息騷動後,纖夫們才敢上前将船上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禮品搬運到中國駁船上,并啟程運往北京。

英國派出的使臣,名叫馬戛爾尼;這是他第一次出訪清廷。

他知道,這次出訪對于剛開始工業革命的英國來說意義重大,同樣也關乎着清朝未來的命運走向。

隻是,在這一外交事項并未像英國國王設想得那般順利,清廷對英國使臣的前後态度轉變也十分值得後世玩味。

也是在這一過程中,八十歲高齡乾隆皇帝給英國國王頒下了一道令人啼笑皆非、令世人诟病良久的聖旨。

那麼,英國帶着大批禮物出訪清廷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他們的目的真的單純嗎?

為何清朝對英國使臣的态度會發生巨變?乾隆又到底頒布了怎樣一道聖旨,這背後有何玄機?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馬戛爾尼一行在天津大沽口)

要想解答上述一系列疑問,還需要回到18世紀60年代開始講起。

工業革命推動發展,英國試圖開拓市場

1603年3月,帶領英國走入“黃金時代”的傳奇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與世長辭。

此後,英國正式進入斯圖亞特王朝,這一王朝伴随着無比的動蕩。

但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英國正式走向了世界的最前沿。

在這一時期,英國爆發了幾乎沒有流血犧牲的“光榮革命”,更換了英國群眾不喜歡的專制君主,廢止了君主的個人專制制度,邁上了漸進平穩改革的道路。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英國光榮革命)

要知道,一個國家在完成民族國家建構的任務之後,能否實作經濟騰飛,開啟真正的現代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專制制度的克服。

英國通過“光榮革命”和《權利法案》的頒布,建構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社會結構和發展環境。

也是在這種大環境之下,英國迎來了足以載入全人類史冊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1733年,英國機械師凱伊發明了一種名為“飛梭”的工具,大大提高了織布機工作的速度,一時間供不應求。

這一小工具的出現可視為工業革命的萌芽。

很快,30年後,一位名為哈格裡夫斯的紡織勞工發明了“珍妮織布機”,開啟了将機器運用在棉紡織業的先例,并引發了一系列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珍妮紡紗機)

在此後相當迅速的時間内,棉紡織業就出現了螺機、水力織布機等先進機器;煤礦業、冶金業等諸多工業部門也都陸續出現了機器生産。

随着機器進入各行各業,高效便捷的機器生産逐漸取代了傳統的人工操作。

得益于機器可以24小時不間斷的勞作,英國社會在滿足自給自足的基礎之上有了許多足夠用于貿易的工業産品。

英國傳統的對外貿易市場多為基于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香料貿易。

得益于新航路的開辟和航海業的迅速發達,英國、荷蘭等國借助強大的海軍優勢不斷對外開拓殖民地,壟斷貿易市場,進行罪惡的資本原始積累。

工業革命的出現大大推動了英國國内的工業商品發展,人們可以保質保量地生産大量工藝繁複的商品,既有繁複精密的鐘表儀器、也有質地優良的布藝紡織品,種類繁多,不勝枚舉。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英國東印度公司總部大樓)

随着生産力的日益劇增和東印度公司的血腥掠奪,英國的整體國力較之“童貞女王”伊麗莎白時期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謂是進入了又一巅峰時代。

随着獠牙的日益尖銳和羽翼的日漸豐滿,英國早已不再滿足于現有的商品傾銷地。

它已經在暗中做足了準備,意圖在不遠的将來開啟帶血的崛起。

英國東印度公司從設立初期就不是單純的商品貿易公司,而是基于暴力、殖民擴張、武力威脅和海盜式劫掠來攫取非正義财富。

與英國東印度公司一道的,還有荷蘭東印度公司、法國東印度公司。

他們的背後都是各自國家政府的支援,他們的存在就是各自國家在印度這一地區的縮影。

1746年之前,三個國家在印度地區保持着微妙的制衡與互惠關系,頗有三足鼎立之架勢。

但随着英國國内率先展開工業革命,英國的國力迅速崛起并超越了其他兩個國家,原本平衡的權力天平開始了傾斜。

位于印度南部的卡納蒂克地區因為毗鄰海岸線,又擁有大片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帶,是以是印度國内屈指可數的富庶地帶,也是以成為了三個國家争奪的焦點地帶。

但進入18世紀之後,荷蘭因為在三次英荷戰争中屢戰屢敗,遭受重創,已不可避免地陷入衰落的旋渦。

是以,卡納蒂克地區的争奪戰成為了英國和法國的海外殖民角逐場。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英荷海戰)

這場曠日持久的卡納蒂克戰争從1746年持續到了1763年。

英國憑借着在工業革命中積累起的雄厚财力和據此突飛猛進的火藥武器技術,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場戰争的勝利不僅代表着英國重創法國在印度南部的勢力,更宣告着英國順利崛起為整個印度地區的主宰者。

鮮血帶來的财富令英國品嘗到了甜頭,貪婪的念頭逐漸一發不可收拾。

1757年開始,英國主動挑起普拉西戰役,并在戰争中擊敗了為了孟加拉地區的莫卧兒帝國軍隊,成功将其淪為英國殖民地。

至此,英國海外市場的開拓已經達到一個巅峰,整個印度地區都淪為英國的商品傾銷地,并且向印度人民征收重稅。

僅僅從1757年到1815年之間,英國在印度地區掠奪的财富就高達數十億英鎊。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英國在印度進行殖民)

高額的财富和現有的貿易範圍并未讓貪婪的英國政府滿足,他們意圖開拓更大的海外市場。

這次,他們将目光聚焦在了擁有亞洲最大市場的——中華大地。

馬戛爾尼出訪清廷,乾隆态度三次轉變

當英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和航海大發現時,在世界的另一端,古老的東方帝國仍然沿襲着古老的男耕女織下的小農經濟。

但這并不妨礙清廷有着當時世界上最廣袤的國土面積和數量最多的人口基數。

自從明朝後期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等商品傳入西方後一直受到西方貴族階層的高度喜愛。

隻不過礙于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中華大地上這一體量龐大的市場從未對西方諸國開放過。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明末清初時期的外銷瓷器)

面對眼前巨大的蛋糕,饑餓的囚徒很難保持克制。

對于這一龐大的待開拓市場,英國政府很快就将與中國通商提上了日程。

曾經因為英國本土與中國相距甚遠,英國想與中國進行通商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但如今有了位于印度本土的東印度公司作為媒介,距離将不再成為困難。

1792年9月,英國政府正式将曾負責與俄國葉卡捷琳娜大帝談判的馬戛爾尼任命為赴中國商談通商事宜的全權特使,以慶賀乾隆皇帝八十大壽為由出訪中國,并精心挑選了80餘名由天文學家、科學家、數學家、醫生組成的使團。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馬戛爾尼)

既然英國政府利用慶賀乾隆壽辰作為出訪借口,那麼攜帶禮物就成為一個重要環節。

對于禮物的挑選,英國政府也可謂是煞費苦心。

為了引起中國人對英國訪華國禮的興趣,馬戛爾尼出使前曾反複和東印度公司讨論可能引起乾隆興趣的物件,并進行了多番争論。

最終,英國政府一緻認為反映彼時英國工業革命成就的工業品極有可能引起乾隆的興趣。

是以馬戛爾尼派人搜集了伯明翰、曼徹斯特以及英國各工業重鎮的工業制品作為出使國禮的一部分。

據馬戛爾尼自己所著的《1793年乾隆英使觐見記》來看,當時英國一共準備了包括天文儀器、光學儀器、先進生産裝置和戰艦武器在内的60餘種禮物門類,均代表了當時英國各行業最先進的生産水準。

就在馬戛爾尼滿載禮物,志得意滿的踏上旅途時,還遠知道在神秘的東方有未知的困境等待着他。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馬戛爾尼出使乘坐的大船)

乾隆在得知馬戛爾尼一行人前來給自己賀壽之初時,是頗為熱情且興緻盎然的,一直在向負責對接的官員索要具體禮單。

據《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還特意允許馬戛爾尼使團帶來的天文儀器、吊燈等大型物件在圓明園的正大光明殿展出,更是允許西洋工匠先行進入主殿協從指導安裝。

凡此種種,均展現了以乾隆為代表的清政府上層對馬戛爾尼使團出訪及贈送的國禮物件的最初态度是既重視,又新奇盼望,可以說是完全歡迎的正向态度。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英國送來的部分國禮複原圖)

但很快,事情在乾隆收到英國使團呈上來的《貢品單》後發生了轉機。

根據現存史料記載,乾隆皇帝在看到具體禮品單後勃然大怒,甚至當庭斥責了負責督辦此事的官員。

惹得乾隆龍興大發的原因無他,隻是因為乾隆認為英國使臣在《貢品單》中毫無謙遜之詞,而是一味地标榜自己所帶來的禮物先進過人之處,不乏有誇大其詞之嫌。

更為重要的是,乾隆從這份《貢品單》中未曾看到半點“蕞爾小國”依附于天朝上國該有的卑躬屈膝的态度。

與東亞那些清廷的附屬國相比,英國的态度過于高傲,大有和清廷平起平坐之意。

而這些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兩個國家對此次外交活動的定位不同。

素來享有天朝上國之稱的清廷理所當然地認為:英國使臣不遠萬裡的前來隻是為表歸順臣服之意。

但實際上,英國此次出訪是以一個獨立國家的姿态來尋求建立平等的外交及對外貿易關系的。

這一沖突很快就因為馬嘎爾尼與乾隆見面時的禮節問題而産生了激化,并最終爆發出來。

1793年8月,馬戛爾尼從天津港啟程準備前往北京觐見乾隆,在船上就相關禮儀問題同禮部官員産生了争執。

以乾隆為首的清政府堅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傳統觀念,認為天下沒有國家可以和清廷平起平坐,自然也不存在平等的觐見關系。

是以,禮部官員堅持讓馬戛爾尼一行認行使三跪九拜得大禮。

但是,按照馬戛爾尼及英國政府的觀念,他們是作為一個完全主權國家出使中國,并不存在依附或臣服關系。

并且作為英國使臣,他在外代表的就是英國國王的尊嚴,若是真的進行三跪九拜,那将極大程度折辱英國王室的尊嚴。

是以,馬戛爾尼一行人堅持隻行使觐見英王時的單膝跪地禮儀。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英國傳統的單膝跪地禮儀)

雙方的禮儀之争從天津一直争論到了北京,雙方都不肯有所退讓。

這一事件傳到乾隆耳中之後再次引得勃然大怒,并下令降低接待規格。

最終,事件得以英國使臣行使單膝跪地之禮,乾隆以非正式的形式接見馬戛爾尼一行作為最終解決方法。

所謂非正式形式,是在乾隆八十大壽當天同各國使臣及前來拜壽的文武百官一道去熱河避暑山莊拜見皇帝。

那天的拂曉3點鐘,馬戛爾尼一行就被清朝的接待官員催促起身洗漱準備,并在漆黑一片中行走了接近4公裡的路程。

衆人行走了近一個小時之後終于抵達了燈火輝煌的宮殿前,繼而在無邊的黑暗中等待乾隆起身洗漱。

這也是英國人第一次見識并親身經曆中國的早朝制度。

馬戛爾尼借着向乾隆送生日賀禮的機會,呈上了英國國王親筆寫的信件和國書。

根據清朝史料記載,英國政府直接在國書中提出要同清廷建立平等的外交關系,并要求乾隆對其進行稅務減免和制定固定的海關收稅标準,更要求乾隆割讓舟山地區的一處島嶼供英國人居住管理。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西方人所畫的馬戛爾尼觐見乾隆)

顯而易見,英國提出的這些要求有一部分是建立平等貿易交流的合法要求,但另一部分則是帶有殖民入侵性質的無理要求,比如割讓島嶼一類要求,純粹是将侵略者的狼子野心擺在了明面上。

對于英國政府的這些要求乾隆并未加以理會,并且認為馬戛爾尼祝壽事宜已經完成,要求英國使臣一行人即刻啟程回國。

但是馬戛爾尼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開拓中國市場,眼下這一目的還未有任何的推進,自然不願意就此打道回府。

馬戛爾尼向乾隆上書,要求暫緩回國,并就兩國通商問題展開談判。

為了能順利留在中國展開談判,馬戛爾尼甚至向和珅表示,英使團在中國的全部花費由英國自行承擔,不需清廷花錢。

但是,乾隆認為英國的要求全部為“非分要求”,不與馬戛爾尼展開談判。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和珅畫像)

見到乾隆皇帝态度如此堅決,馬戛爾尼自知此行無望達成目的。

于是,在沒有舉行談判、沒有受到正式接待、沒有完成使命的情況下,馬戛爾尼一行人踏上了歸程。

一道聖旨啼笑皆非,背後态度暗藏玄機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在指令馬戛爾尼即刻啟程回國之後,還給英國王室下了一道“聖旨”,即《乾隆皇帝谕英王喬治三世敕書》。

其中有一段話寫道:“其實天朝德威元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然從不貴奇巧,并無更需爾國置辦物件。”

這段話其實是乾隆對英國請求貿易的回應,意思是作為天朝上國,清廷坐擁天下萬物,奇珍異寶并不稀奇,更不需要和你等蕞爾小國進行貿易來填補空缺。

後世一直将這段話作為清朝閉關鎖國,自傲自負的證明,并對其多次加以抨擊,更有甚者極盡嘲諷之能。

但其實,乾隆做出這一系列為後世所诟病的反應背後,有着多重的政治考量。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乾隆皇帝谕英王喬治三世敕書》)

根據《清實錄》記載,在要求馬戛爾尼啟程傳回英國的第二天,乾隆就親自給沿海各省總督發出了一道上谕,警告沿海總督:

“英吉利在西洋諸國中較為強悍,今既未遂所欲或緻稍滋事端。”

這是在敦促各地總督加強防禦,并訓示廣州官員不要給英國人任何軍事行動的借口。

而根據現存的英國關于此次事件的史料記載,英國政府此次出訪的目的也并非商業目的一種。

在選擇禮物的時候英王就要求在原有的禮品基礎之上添加大量的先進武器,并直接要求英國使臣務必要讓中國對英國的軍事實力産生忌憚之情。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清實錄》)

可見,英國此行的另一重目的是要深入考察中國實際國情,盤算将中國變成第二個印度的可能性。

而乾隆在此前就對英國在印度地區和海上戰争的相關情況有所了解,并在英國遞呈的相關檔案中嗅到了危險的味道。

乾隆為了徹底打消馬戛爾尼在中國境内尋釁滋事的可能性,特意派軍機大臣松筠和愛新覺羅長麟負責護送使團離境。

在《清實錄》中與這些上谕交織在一起的,還有乾隆寫給自己軍機大臣的谕令。

乾隆明确表示對于英國使團提出的割讓島嶼等事絕無商談的可能,并不斷下令要求加強海防建設,以避免英國人用武力搶占。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軍機處—清雍正之後的實際中樞權利機構)

這些資料檔案給人的總體印象是,在乾隆皇帝的心目中,對英國作出有效的軍事和外交反應遠比在馬戛爾尼使團抵達北京之前所讨論的諸如磕頭等禮儀問題要重要得多。

可見,乾隆下達這道為後人所诟病良久的聖旨背後,還隐藏着十分微妙的政治考量和外交博弈。

隻不過,天真的乾隆認為此次事件之後英國就不敢再行入侵之事,卻不料1840年鴉片戰争之中就被英國以武力強制打開了國門,并開啟了近代屈辱史。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鴉片戰争)

1840年鴉片戰争爆發之後,英國為了美化自己的侵略行徑,大肆對《乾隆皇帝谕英王喬治三世敕書》進行斷章取義,借此四處宣揚清廷的愚昧,并試圖以此來講自己的侵略行徑合理化。

其司馬昭之心世人皆知。

結語

不得不承認的是,乾隆給英王的那封《乾隆皇帝谕英王喬治三世敕書》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清廷堅信“天朝上國,八方來賀”的自大高傲的無知。

但其背後所展現的政治考量和針對英國的海防重視同樣不容忽視。

更加不可否定的是,清廷的滅亡和近代屈辱史的開啟絕非其閉關鎖國這一個原因,更多的是封建制度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和西方列強非法的侵略行為盡管所緻。

乾隆晚年下旨給英國國王,内容讓人哭笑不得,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文明從來不需要以戰争的行徑來推動,社會的前進更不是一定要以鮮血為代價。

以英國、法國、俄國、日本為首的侵略者也絕不能因為清廷閉關鎖國這一原因而将他們罪惡的侵略行徑合理合法化,更不可能是以洗刷掉在華夏土地上犯下的累累血債。

參考文獻:

【1】朱柏林,王冬冬,陳坤龍.馬戛爾尼使團訪華贈送國禮及清政府前後态度變化初探.河南博物院院刊.2021(03):118-126

【2】王宏志.如何“張大其詞以自炫其奇巧”?——論新發現1793年馬戛爾尼使團禮品清單中譯本【J】.外國語言與文化.2021(04):58-79

【3】沈艾娣,張麗,楊陽.《乾隆皇帝谕英王喬治三世敕書》與有關傳統中國對外關系之觀點在20世紀早期的形成.全球史評論.2021(01):30-56+34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