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母親節起源美國,卻沒被中國人抵制,反而成本土化最成功的洋節?

母親節起源美國,卻沒被中國人抵制,反而成本土化最成功的洋節?

5月将近,春天在揮手告别前。5月8日的母親節即将到來,母親節已内化為中國社會的一個文化符号,展現着華夏兒女以孝為先的精神傳承。

雖然母親節深深融入當下的中國社會,其本身卻是一個貨真價實、源于美國的“洋節”。

母親節起源美國,卻沒被中國人抵制,反而成本土化最成功的洋節?

▲偉大的母親們

但必須承認的是,在中國“抵制洋節”情緒的當下,洋節的地位變得愈發尴尬。母親節卻能屹立不倒,成功實作身份轉正,是中國本土化最成功的的“洋節”。

母親節究竟是如何進入到中國社會的?中國人又賦予了她哪些新的内涵呢?

母親節起源美國,卻沒被中國人抵制,反而成本土化最成功的洋節?

▲送給母親的康乃馨

一、母親節,名副其實的“美國節”

1914年5月,一束白色的康乃馨被擺放到安·賈維斯的墓碑前,來看她的是她的女兒安娜。

安·賈維斯是美國内戰時期(1861年-1865年)的傳奇女性,曾救助過大量負傷的南北兩方傷兵。

戰後,安·賈維斯又組織了“母親友誼日”活動,她将南北雙方傷亡軍人的母親集合起來,緩解雙方的對立情緒,緬懷在戰場上逝去的年輕生命。

1905年,安·賈維斯女士去世。她的女兒安娜收到了來自美國各地的慰問信,人們紛紛表示對安的懷念。安娜決定推動成立母親節,以紀念母親。

母親節起源美國,卻沒被中國人抵制,反而成本土化最成功的洋節?

▲安·賈維斯(左)和女兒安娜(右)

1914年,在安娜的奔走宣傳下,美國國會最終以立法的形式将每年5月的第2個周日作為母親節。安娜帶着母親最愛的白色康乃馨來到墓碑前,将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天堂裡的母親。

二、母親節被引入中國

20世紀20年代,在5月的第2個周日的母親節,随着美國的傳教士來到中國。經濟發達,與西方經濟聯系密切的東南沿海地區最先接受了母親節。

母親節起源美國,卻沒被中國人抵制,反而成本土化最成功的洋節?

▲民國時期的上海

1905年,孫秀君生于江蘇武進,她在這個太湖邊的小城度過了童年。20世紀30年代,過母親節的習俗逐漸從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向長三角的其他地區擴散。

作為接受過現代教育的女性,孫秀英認為母親節能夠喚起國人對母性的思考,有助于實作男女平等,但關于如何做母親,她還未曾考慮過。

此時的她剛剛從武進的師範學校畢業,被配置設定到福建永春任教。在永春,年輕的孫秀君認識了在當地擔任教育局長的餘超英。雖然有着不小的年齡差距,但兩人還是走到了一起。1928年,孫秀英生下了一個兒子,餘超英給孩子起名為餘光中。

母親節起源美國,卻沒被中國人抵制,反而成本土化最成功的洋節?

▲民國時期的女學生,她們借助母親節推動性别平等

結婚生子後的孫秀英未曾享過福,已為人母的她永遠在為這個家忙碌。在餘光中的回憶裡,母親在油燈下納鞋底的形象永難磨滅。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富庶的江浙地區慘遭兵燹。由于丈夫不在身邊,孫秀英獨自帶着年僅9歲的餘光中逃亡。母子二人躲在寺廟的神龛下兩天兩夜,母親把兒子緊緊地抱在懷裡,臉上顯現出從未有過的堅毅與剛強。

上中學後,每當餘光中離家返校,母親總是殷殷送别,伫立在山丘上,一直守望着孩子走出自己的視線所及。

母親節起源美國,卻沒被中國人抵制,反而成本土化最成功的洋節?

▲餘光中與母親

動蕩的歲月讓餘光中對母愛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而為了抗戰的需要,國民政府也不斷提高母親節的政治地位,以此撫慰那些在戰争中失去兒子的母親。

從美國“舶來”的母親節在節日屬性上與聖誕節、感恩節等節日存在差別。母親節的身上沒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也不是簡單地把根植在西方文化土壤中的節日移栽到中國。

母親節起源美國,卻沒被中國人抵制,反而成本土化最成功的洋節?

▲母愛不分國度

中國是一個有着悠久孝文化傳統的國家,但這種濃厚的孝道文化在大陸卻一直缺少表達和承載的平台,母親節以表達對母親和長輩的敬意為主旨,迎合了國人的孝道思想。

同時,母親節還包含着對當時正在覺醒的女權意識的響應。作為一個男權思想深重的國度,在近世的開化和進步中,女權的崛起呈現出一種不可小觑的勢頭。

時人曾說:中國雖然以孝為本,但在幾千年男權社會的壓迫下,對母親的尊重已經太被忽略了,是以我們有必要借用歐美的母親節來做中國的母親節,以喚起一般子女追念母親的功勞。

如此,母親節還被賦予了彰顯女權主義的意義。在此背景下,母親節被愈來愈多的群眾接受。

母親節起源美國,卻沒被中國人抵制,反而成本土化最成功的洋節?

▲孝文化在中國有着深厚的積澱

三、母親節為何在中國成功“本土化”

1948年,倡導建立母親節的安娜去世,享年84歲。安娜的離去并沒有使母親節沒落。相反,在5月的第2個星期日感恩母愛,成為愈來愈多國家的共識。

餘光中也感念母親的恩情,但當時的中國正在經曆改天換地的巨變,彌漫華夏大地的戰火硝煙讓餘光中一家再度踏上逃亡之路。

母親節起源美國,卻沒被中國人抵制,反而成本土化最成功的洋節?

▲寫作中的餘光中

1958年,餘光中的母親因積勞成疾過世,享年53歲。此時餘光中的孩子尚未滿月,祖孫二人尚未謀面便陰陽兩隔,傷感不已的餘光中寫下名篇《今生今世》追憶母親。

母親節起源美國,卻沒被中國人抵制,反而成本土化最成功的洋節?

▲餘光中的《今生今世》

進入50年代,由于美蘇冷戰的國際環境和中國“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帶有“美式烙印”的母親節暫時從中國大地上消失了,但是人們對母親的崇敬之情卻沒有是以而消失。

每個時代的母親都有那個時代特有的印記,但無論外部條件怎樣變化,母愛的厚重卻從未改變過。

母親節起源美國,卻沒被中國人抵制,反而成本土化最成功的洋節?

▲20世紀50年代(左)與90年代(右)的母親

改革開放後,随着社會經濟水準的不斷發展,特别是中美建交進入蜜月期後。諸多帶有西方文化元素的節日再度進入中國,母親節又回到了人們的生活中。

母愛是深沉的,子女的母親的愛則是充盈的。時至今日,母親節已深深融入中國社會。除了源自美國的為母親送上康乃馨、祝福賀卡等。

中國的傳統孝文化與母親節深度融合,為母親做一碗長壽面、幫母親梳頭都成為母親節身上典型的中國元素。

随着時代的發展進步,人們對母親的祝福也日趨多樣。但是社會節奏的加快又把年輕人困在忙碌的工作中難以脫身。家庭團聚的計劃總是因外力而改變,将對母親的愛用郵遞表達成為不二選擇。

為此國際快遞公司“格布小包”上線全新功能,在寄發節日賀卡和禮物的同時,可以留一段自己的錄音,母親收件時隻需掃描一下快遞單号,您對母親的節日祝福就會躍然而出。

母親節起源美國,卻沒被中國人抵制,反而成本土化最成功的洋節?

▲把對母親的祝福郵寄到家

用愛搭建橋梁,即便生活忙碌,格布小包讓愛的距離更近。母親與我們之間的感情是雙向流動的,愛她,就要大聲說出來。

時至今日,母親節已經成為中國本土化最成功的的“洋節”,中國人更在意母親節的真實含義,即感恩、報答母親,而非母親節的“洋節”身份,也充分說明了中華文明“海納百川”的精神特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