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3中科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考研成功經驗及備考指導

作者:考研經驗學長說

一、定專業方面:

先說專業的确定,由于我大學就讀于某211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參照往屆學姐學長的考研情況這個專業也就是兩個考研方向:市政工程和環境兩個方向。我選擇報考環境專業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個是由于我本身是女生,從我本身出發,可能畢業之後想要從事的行業不是設計院畫圖,更傾向于環評師或者環境方面的工作;第二個是因為市政工程考研數學考的是數一,數一要學的内容很多,本身我的數學并不是很好,是以就選擇了報考環境專業,考數二可能難度會低一點。決定報考環境專業之後,接下來就是确定報考學碩還是專碩。一般來說,不管是初試還是複試,報考學碩對考生的要求都會比較高一些,比如初試英語學碩會要求考英一,而專碩通常考英二,複試的時候如果是學碩的話,老師也會看你大學的科研經曆等。對于我來說,我大學的時候并沒有參加過科研項目,而且大學成績也是中等,各方面并不突出,對于學碩我沒有很大的優勢,是以我選擇報考專碩資源與環境。

二、擇校方面:

擇校的話我是覺得要慎重慎重再慎重的,畢竟有句話說得好,考得好不如選的好。擇校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事情,當時我是考慮了非常多方面的因素的,下面一點點來詳細說明。首先,我是不太願意繼續待在本校讀三年研究所學生的,而且如上述我選擇了報考環境方向,我們學校的環境專業實力并不是很強,是不如市政方向的,是以就要考慮選别的學校。

既然要選别的學校,我們肯定會選擇比自己大學更好的學校,畢竟人往高處走。首先我們就需要明白要憑自己的實力、初試、複試的表現給人家錄取自己的理由,是以初試複試都需要很努力,接着努力的程度其實是取決于自己最終決定報考學校的難易程度。一般來說,僅從機率上講,雙非并且大學學校專業實力不強的話,報考211的上岸可能性比較大一些,大學是211的話可能選擇報考985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以上僅是表達一下意思。畢竟我們努力了一年,學習的那麼痛苦是不想最終成為炮灰的,都是想一志願能夠上岸,否則調劑的話一般是不如一志願學校的;除了機率問題,就是人為因素,曆屆都有很多雙非上岸特别好的學校的,從某些方面來講,雙非并不能代表什麼,也許是聯考發揮失常,也許是聯考報錯學校等等因素,是以我覺得隻要自己理性分析過後覺得自己可以,有信心,報考學校還不歧視的話,那就是看自己的初試、複試表現以及自己的大學期間的表現了,如果足夠優秀,同樣沒問題的!

接着說我自己的擇校考慮。首先,就是參考往屆本校學長學姐最終考到了哪裡,這是一個很重要可以參考的方面:一方面說明那個學校是可以收你們學校的學生的;另一方面學長學姐一定是經過考慮了的并且已經上岸了,就說明你也有這種可能性。其次,我列舉出我想去的城市以及這個城市符合自己的學校,做了一個Excel表格。最後,綜合分析各個方面因素,選出成本效益最高的那個學校,我考慮了自己大學學校的實力、自己通過努力最高可以考到的分數等等;關于成本效益分析方面,我是覺得是必須要分析的,而且好的方面是多于壞的方面的(有看過一篇經驗貼說分析成本效益可能會降低自己學習的能動性)。關于成本效益的分析的必要性:首先,我覺得自身實力并不是很強,包括自己的大學學校等等各方面因素,而且自己還想要去到比較好的學校讀研,從這方面來說,成本效益的分析就至關重要了,比如我覺得很多學校都會有一種大小年的情況出現,去年收的人比較多而且錄取分數比較低,這種情況一般來說,今年報考的話要慎選,如果是我可能是不會考慮了,因為一定有其他更合适的學校可以選擇,何必去冒那麼大的風險;其次,比如一個學校今年剛剛成立了一個新的學院,它可能前幾年收的學生的人數是比較多的,如果正好這個學校在你的考慮範圍之内的話,可以抓住這個機遇。關于成本效益的分析,是需要經過多方打聽并且細細琢磨的,我當時是做了一個Excel表格,分析了各個學校的情況之後,最終确定了報考中科院。擇校這個事情,我也是糾結了好久好久,花費了不少時間,每天都在徘徊,但是隻要是經過自己的理性分析之後,過了自己心裡那一關,剩下的其實隻是努力,努力無限接近于你的目标,提高自己上岸的可能性,在徘徊怕自己考不上的時候,我看過這樣一句話與君共勉:選擇沒有什麼對與錯,我們要做的隻是将自己選擇的變成對的。其實,選好了學校之後,它真的會像一個燈塔一樣一直指引着你不畏艱難,勇敢前進。

再具體說說中科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的考研情況:首先,我覺得報錄比是不太具有參考價值的,報考了不代表就能好好學,堅持到最後,我覺得需要關注的是每年錄取多少個人,由于生态中心學碩專碩是複試之後一起排名,而且之前學碩是可以往專碩調的,那就不僅需要關注專碩的招生情況還需要關注學碩的招生情況,比如去年學碩推免的人多會直接影響到學碩的名額,同時也會影響專碩;其次,需要看曆屆上岸學長學姐的大學院校,這樣就可以看出是否存在歧視情況,我感覺生态中心是不存在的;最後,分析大小年上岸的分數,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标分數以及各科的分數,努力就可以了。

三、初試經驗:

簡單的說一下自己各科的學習經驗。我将每一科的學習都分為三個大的時間節點:前期、中期、後期。考研英語:英語的話,本質是一門語言,語言的學習,有兩個方面的感觸:第一,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堅持,需要不間斷的學習才能有所進步,尤其是在中期做題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如果三天不做閱讀,手感就會下滑;其次,不管是學習哪個部分,都會對自己學習英語有幫助。比如,由于我大學四年都沒有好好的學過六級,我又覺得我報考的學校水準比較高,是以我覺得自己一定要先把英語六級給通過,是以英語的前期學習,主要是學習了六級方面(3月-6月),六級的學習主要就是背單詞、練聽力。但是通過六級之後暑假學習考研英語的時候,明顯感覺自己的詞彙量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考研英語接觸起來難度并不是很大。到了中期(7月-10月),一直做的事情就是做閱讀,按年份做(留下近幾年的幾套題即可),做題的過程中要注重鍛煉自己的持久性和專注度,是以我每次都是一次做完4篇閱讀再更正,大概總體做了3-4遍閱讀;做閱讀還要注重方法,像我之前一直都是先把文章從頭讀到尾,然後再做題,直到11月份快臨近考試的時候才偶然聽了一節某位老師經過的課發現自己的做題方法一直有誤,應該是先看題,直接回文定位即可,這樣做題速度又快、正确率又高。是以,在此提醒,我個人是覺得這種方法才是正确的、高效的。後期的話(11-12月),英語做的事情是新題型、完型、翻譯的做題,最後是小作文、大作文的準備以及整理背誦架構。對于英語,我覺得前期的積累是關鍵,最後上考場前還要将各種題型都要高品質地演練一遍,親測很有用,這樣萬事俱備,就剩下考場上穩定發揮了!

考研政治:政治的學習我是配置設定的時間可以說很少了,是以最後取得的分數也是比較低。由于我前期一直在學英語,每天留給政治的時間很少,後期專業課需要背誦的東西又比較多,政治完全就是盡力去學的狀态。由于時間緊張,先是聽了重點的章節的課程,然後就開始做選擇題,最後臨近幾天背了分析題,在此僅指出自己的複習的大緻架構。

考研專業課:都說數學決定自己能不能上岸,專業課決定老師願不願意錄取你,而且專業課150分,分值很高,是以專業課的複習又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今年生态中心專業課大綱有所變化,去年環工學碩和專碩專業課是選考927環境工程A、927環境工程B、環境化學,今年教育部取消了選考,是以生态中心将927A和927B合在了一起成為927環境工程(包括給水工程、排水工程、大氣污染與控制三大部分),也就是報考生态中心環工的學碩和專碩專業課考的都是927環境工程,參考書為嚴煦世,範瑾初主編《給水工程》(第四版)、張自傑主編《排水工程》下冊(第五版)、郝吉明、馬廣大、王書肖 主編《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927環境工程的題型包括名次解釋、判斷題、填空題、簡答題、綜述題、論述題。

由于我從8月份開始準備的是環境化學這本書,當時大綱還沒下來,到9月份每天晚上的時間是留給專業課的,學到9月初過完了環境化學課本的第一遍,到9月中旬大剛下來之後發現生态中心取消了環境化學這門課,是以又趕快換參考書目。我考慮了由于我大學是學給排水的,給水工程和排水工程這兩本書是我們學習的重點課程,也是有認真學過,但是感覺内容還是特别多的,除此之外,大氣污染與控制這門課大學的時候是沒有學過的,但是給水、排水、大氣這三個部分的占比是30%、40%、30%,綜上分析之後,覺得自己專業課學起來難度應該屬于中、上,而且變化意味着存在挑戰的同時存在機遇,是以又毅然地選擇了換參考書,着手927環境工程的準備。

如上所述,大氣部分大學沒有接觸過,是以從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每天晚上3-4個小時的時間,我首先過完了一遍大氣課本;之後10月中旬到10月下旬每天下午4-5個小時的時間,簡單地過了一遍給水工程和排水工程,方法是主要是按照參考書目的章節系統的将大綱、從學長學姐那裡買的資料、參考教材三者結合起來,按照自己之前學過的将自己覺得需要補充的補充到資料上面,這樣過完一遍下來,喚起了自己之前學過的知識的印象,同時資料就成為了我以後使用的工具書,不然給水工程和排水工程這兩本教材都是特别厚的,帶到哪裡也不是很友善;緊接着就是趕快進行實打實地輸入,也就是每天進行水部分的背誦。這裡要注意兩點:第一點,一天中最重要的東西,要放在早上來做,壓力最小,時間最充沛,執行力最強,完成度也最高,是以考慮到專業課需要背誦的東西真的很多,從11月開始,我就将專業課的背誦作為一天中的重點放到早上來完成,大概每天早上5-6個小時的時間都用來背誦專業課;第二點,一定要注意知識的複習回顧,不然背過的東西很容易忘記,不複習相當于沒背,時間也就白費了,是以,每天背完第二天早上,我首先複習昨天背過的知識,再背誦新的知識。這樣,大概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我過完了給水工程和排水工程的第一遍背誦。之後,開始做曆年真題,每天先完成整套題目的改正和背誦,加上時不時地複習資料上的知識點,這樣同步進行,既可以把握住考察的重點,又可以清掃盲點。由于我到後期的專業課的時間很緊張,除了每天水部分真題的練習之外,早上還是進行大氣部分的同步背誦,到了12月初,完成的内容是水部分的真題演練和水部分知識點的3遍背誦以及大氣部分的一遍背誦。臨近考試,考慮到水部分的占比(包括給水工程、排水工程)為70%,是以統籌複習的話還是應該以水部分作為重點,方法是對照真題,先過水部分的核心知識點,再過大氣的核心知識點,這個時期要注意的就是由于英語和政治要背誦的内容逐漸增多,是以相應地壓縮了專業課的時間,需要做的就是将知識點分為重點、次重點、非重點,隻背誦重點知識,其他知識掠過即可。綜上,我覺得專業課要取得高分主要就是依靠平時腳踏實地的學習、背誦、以及自身的專業素養,目标要清晰,對自己的複習情況要有所掌控,執行力要強,這樣一定可以!大家如果在考研複習過程中有困難的話,也不妨報一個輔導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對一,針對性強,上課時間可以靈活協商,課下還可以免費答疑解惑,對考研初複試應試備考這塊的幫助是非常明顯的。

至此,以上都是複習幹貨。回顧自己的初試曆程,前期的要點就是不要覺得時間還長,有所拖沓,每天按時完成自己的規劃,行動力要強,既然決定了考研,就要埋頭苦幹,不要讓别的繁瑣的事情擾亂了自己,其實不知不覺時間過的還是挺快的,到了後期,你會感謝自己前期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的,而不是懊悔;後期的要點就是一定要相信自己,千萬堅持到底,結果會比你想象的還要好,畢竟你沒有資格否定前幾個月自己的努力。

四、複試經驗

複試主要是分為三個部分:英語問答、專業課問答、綜合素質考察。近幾年複試都是線上進行,初試複試比例為6:4,複試其實還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于初試分數處于中、下水準而言。我覺得生态中心複試的難度還可以,比較正常,但是每年的風格都不太一樣,今年我們的複試風格就屬于比較開放,或許明年就不是這樣了,是以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充分地準備,像英語部分和專業課的相關知識,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掌控的,畢竟準備過和沒有準備過,老師都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五、一些建議

實話說,考研的過程是比較難熬的,是以,首先問自己是不是确定要考研,決定考研之後,要得到一些東西,勢必要放棄一些東西,我覺得考研本身是一場持久戰,并且更多的是一場和自己的較量。前期,你可能會覺得時間很難熬,但凡事就是習慣和規律,形成這個習慣之後,堅持是要比放棄之後再開始要容易很多的,而且,每天的時間就是在完成各科的任務,其實過的還是比較快,畢竟你想想從正式進入複習階段到考試也不過是半年的時間,匆匆而過,是以一切貴在堅持;後期,我們要做的就是調整好自己的狀态,每天給自己很大的信心,所有考試考到最後考的就是心态,無論發生什麼,都要堅持到最後,當你走下考場的那一刻,真的你就赢了!既然決定了考研,便隻顧風雨兼程,前方風景正好。

(本文來源微網誌:“考研經驗學長說”,未經允許,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