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的覺醒和改變是教育的真正開始

當我們授受某項工作任務後,我們會分析工作内容、制定方案,一步步去實施,直到完成。

可是,作為父母,我們有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嗎:

我為人父為人母的使命是什麼,我的教養理念又是什麼?在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我怎麼展現這些理念?我是否深思熟慮地制定好了教養政策,就如同企業家管理一家大企業一樣?

說實話,在學習這本書以前,我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

學習了這本書之後,我發現,自己之是以會對孩子抱有某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就因為自己缺乏覺醒意識。

以前,我總以為,孩子聽父母的話天經地義,因為我自己從小到大都是非常聽話的,從來不曾違抗長輩的意思。也正是自身的成長經曆,我才不自覺地将這樣的情感延續到孩子身上。

隻有覺醒,才能讓制止這種不利于孩子成長的情感延續。

為什麼好孩子就一定是聽話的呢?他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雖然是孩子的父母,我們也不應該将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

我們不要這樣:

孩子,畫畫不能當飯吃,你要聽話,專心學習課本知識,努力考個好學校才對;

孩子,媽媽當年沒有考上名牌大學,太遺憾了,你要聽話,好好學習,一定要幫媽媽圓了名校夢;

孩子,公務員的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又好,你要聽話,不要在外面瞎折騰,安安心心考個公務員……

作為父母,我們都想把“最好的”教給孩子,但往往,我們容易忘記這麼一條:父母首先應當努力做到的是讓孩子享有身為自己的權利,讓他們在自己的命運軌迹下生活,那才是他們人格精神的真實反映。

《父母的覺醒》插圖

父母的覺醒和改變是教育的真正開始

如何做個覺醒的家長?

覺醒的家長,不是一夜之間就練成了的。

不管我們擁有多麼高的覺悟,不覺醒自有它的活動節律,它會不知不覺地滲透到我們的習慣、思想、情緒以及儀表之中,隻有以孩子為鏡,從他們身上見證自己的不覺醒,我們才有能力去調整它。

可以這麼說,孩子正用他們的成長來引導父母的二次成長。

說一說我做媽媽後的一個成長故事:

從小到大,在親戚朋友眼裡,我一直都是那種很有耐心、從來不會發脾氣的人,我也是那樣認為的。

直到孩子出生,帶娃後,我才發現隐藏在自己身上的急躁和沖動。

現在仍耿耿于懷的一件事,就是脾氣上來後不顧一切地摔了兒子最喜歡的玩具公共汽車。已經記不清自己當時那麼沖動的具體原因,隻記得當時自己像完全失控了一樣,必須要把那輛公共汽車摔個稀巴爛,盡管那時候兒子哭得一踏糊塗,一個勁地喊着“不要不要”。

到現在,那輛壞掉的的公共汽車仍然是兒子寶貝樣的玩具,他有時候還會提醒我說“媽媽,我的公共汽車是你摔壞的”。是啊,怎麼可能會忘掉呢?那輛公共汽車,每天都在無聲地提醒着我:要保持情緒穩定,不可沖動。

《父母的覺醒》插圖

父母的覺醒和改變是教育的真正開始

無條件接納孩子最本真的狀态

當孩子還在肚子裡的時候,我們愛的是那個小生命。

孩子出生後,有了思想、有了各種行為,我們愛的、接納的,也依然是他本人。

書中建議的一些行動,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獲得了接納,這種接納完全是針對他們本身,而不是他們的所作所為:

當他們休息的時候,請告訴他們,我們是多麼地欣賞他們;

當他們坐着的時候,請告訴他們,我們是多麼開心與他們坐在一起;

當他們在屋裡走動時,請告訴他們:“謝謝你來到我的生活裡”;

當他們牽着我們的時候,請告訴他們,我們是多麼開心握着他們的手;

當他們早晨醒來的時候,請給他們寫一封信,告訴他們一早醒來就看到他們是多麼幸福的事;

當我們把他們從學校接回家的時候,請告訴他們,我們是多麼地想念他們;

當他們微笑的時候,請告訴他們,我們的心是多麼地溫暖;

當他們親吻我們的時候,請告訴他們,我們是多麼喜歡與他們待在一起。

接納孩子最本真的狀态,我們就要放棄那種“應該怎樣”的想法,不要用我們的想法,去左右孩子的。

兒子今天在興趣班畫了兩隻老鼠,我看了之後第一感覺就是:“這兩隻老鼠怎麼那麼鮮豔呢,哪裡有這樣的老鼠哦”。很慶幸,我沒有把自己“淺薄”的想法說出來。而是問兒子為什麼要畫成那樣,他樂呵呵地回答說:“我給它化了個妝呀,這樣是不是更可愛了?”

孩子的世界天馬行空、豐富多彩,哪像我這般“中規中矩”、“老氣橫秋”的樣子?

兒子畫的兩隻老鼠

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坦然面對自身的“不覺醒”,接納最真的孩子和最真的自我,去收獲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喜悅吧!

父母的覺醒和改變是教育的真正開始

相處之道

有品有趣有料有态度。解析兩性情感、男女心理,解讀愛情婚姻家庭本源,讨論職場、朋友相處智慧,分享戀愛技巧、婆媳關系、學習子女親子關系、家庭教育,讓你人生更和諧.

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