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陽記憶”之八十六:湖陽大徐村的跳五猖

作者:邢少山
“湖陽記憶”之八十六:湖陽大徐村的跳五猖

八十六、湖陽大徐村的跳五猖

邢少山

跳五猖是傩舞,到處都有,我這裡說的是當塗湖陽大徐村的跳五猖。

“五猖”為邪惡之神,在人間常做壞事,偷東西、搶劫、放火、調戲婦女;但他們又喜歡惡作劇,把偷搶某一家的東西,又放到另一家去,要是看某人順眼,就把所有的東西都給他。

“湖陽記憶”之八十六:湖陽大徐村的跳五猖

跳五猖因形成于胥河兩岸,又稱“五猖會”“跳菩薩”,是胥河兩岸人民對西漢張渤(民稱“祠山大帝”)開鑿長興荊溪河、引流至廣德功績表達的崇敬與緬懷之情,由此而創作出一種藝術表演形式,叫作“跳五猖”。這實際上也是古代胥河人所孕育出的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它以祈求增丁進口、社會安泰等為主旨,寄托着村民美好的憧憬與願望。由此地處石臼湖畔的湖陽人民特别是大徐也加入了跳五猖的行列之中。湖陽大徐的人民之是以加入這亇行列,是由一段特殊的曆史引起的。

相傳徐姓自唐乾符年間遷居湖陽,定居在湖陽一個叫剪刀股的地方,約在徐氏第六代的時侯,有一年的冬天,大雪紛飛,冰天雪地,後又發水,由于剪刀股的地勢偏低,徐姓在剪刀股的住宅就這樣被冰水淹沒了。從這 以後,大徐村人民總希望能消除水患,而跳五猖正反映了人們的這種願望,後來跳五猖就在這裡逐漸興起來了,并延傳至今。

跳“五猖”是由着古裝的村民或挑籃、或扛旗、或敲鑼、或打鼓、造成熱鬧歡騰的場面,然後主要人物一一登場。先是由5個手持五色華蓋、着五色服裝的壯漢進場;接着由4個着彩衣、戴面具扮成道士、土地爺、和尚、判官入場;随後是五人身穿铠甲,肩插金翎、手執雙刀威風凜凜的“五猖”入場。這些身穿紅、藍、黃、黑、白五色衣(即代表五方天地,又暗合木、火、金、水、土五行之色),戴五色面具,手持五色行具的表演者,在鑼鼓聲中,或行、或舞、或趴、或躍,做着稀奇古怪的舞蹈動作,給人以古老神奇的感覺。

“湖陽記憶”之八十六:湖陽大徐村的跳五猖

跳五猖伴随着音樂起舞。音樂方面有“大鑼鼓樂隊”“小鑼鼓樂隊”和“吹管樂隊”。樂器有“大鑼鼓樂隊”有堂鼓、蘇鑼、大鐐﹑饒钹、小鑼、長喇叭;“小鑼鼓樂隊”有闆鼓、大鑼、小鐐、小鑼和堂鑼;“吹管樂隊”有大唢呐、小唢呐、竹笛等。跳五猖音樂曲牌有“大鑼鼓”有長套、快番、十二番、連環套、小五套;“小鑼鼓”有小十番;“唢呐曲牌”有秧歌調、八仙飄海調、洋調、凡調、種麥調;“竹笛曲牌”有洋調等等。

“湖陽記憶”之八十六:湖陽大徐村的跳五猖

跳五猖是以頭戴面具和套頭的方式出演,有專用服裝和兵器、執物、馬燈之類的道具,其表演在傳承地有相對固定的村落空間;有角色、面具、步法、陣勢、音樂,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性。而傩舞作為傩儀的象征,濃縮了儀式的過程,突出了神、人、鬼之間的利害關系,以誇張的動作、強勁的打擊器樂、程式化的舞步和陣勢、形象奇特的面具和色彩明豔的服裝等,表達了“五谷豐登”和“天下太平”的人文追求,與傩祭儀式相比,它更具有藝術的與生活的氣息。湖陽人民過去總處在水災前面,總想尋求一種保護形式,尤其是大徐村這裡,而跳五猖使人們的願望得到了滿足。魯迅先生的故鄉紹興也是一個水鄉,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回憶性散文《五猖會》,也把這種跳五猖寫了出來,可見水鄉人民是怎對西漢張渤這樣的治水英雄的崇敬和歌頌,這大概是水鄉人民的共同心聲和意願,是以跳五猖在各國各地都有,不過所表現的形式不完全一樣。

“湖陽記憶”之八十六:湖陽大徐村的跳五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