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作者:毒舌電影

國産劇好久沒這麼熱鬧過了。

一邊,說它是“販賣焦慮”“激化沖突”。

另一邊,是因為聽說它“販賣焦慮”“激化沖突”,到豆瓣上“報複性五星”。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背景催了很久,看到24集後,Sir覺得,夠了。

今天聊聊這一部

《親愛的小孩》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今天豆瓣開分,8.1。

從一開始這部劇的配置就不容小觑。

主角秦昊、任素汐。

配角還關聯上了。

駱聞這次當了嚴良上司(姚橹 飾)。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朱朝陽的媽媽來張東升家裡當了月嫂(劉琳 飾 )。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張東升的老婆現在是女主的閨蜜(黃米依 飾)。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看這陣容已經期待上了,再一看,現實題材、婚育問題、倫理困境……

在Sir看來,今天對于《親愛的小孩》的争論,其實是将兩個問題混淆了。

于是雞同鴨講,用站隊代替讨論。

必須要分開來聊:

01

《親愛的小孩》好看嗎?

Sir先說感受。

在近期的國産新劇中,算是值得一看的。

但是,如果去掉前面的限定語,這個結論就要大打折扣。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 來源:貓眼專業版

看點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導演胡坤,《隐秘的角落》主創之一。

是以你能看到熟悉的質感。

《隐秘的角落》取景湛江,老式街景、特色小吃都在一衆懸浮、樣闆間化的國産劇裡,讓人眼前一亮。

《親愛的小孩》,坡道、樓梯、盤旋公路、街頭小面。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室内的環境也很有氛圍,物件多、成色舊,國産劇終于能正确了解什麼叫“普通人家”了。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一些經過設計的配色和構圖。

家屬看保溫箱裡的嬰兒,有明顯的冷暖色對比。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其次是表演。

全員演技線上,不求炸裂,隻要合适、妥帖。

任素汐和秦昊之間的互動,非常生活化,像是真實夫妻相處的樣子。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一旦吵起來,也讓人情緒非常上頭。

第三,也就是題材。

這是迄今為止整部劇被讨論得最多的地方

成為一個母親意味着什麼?

國産劇很少有這麼聚焦地展現女性在婚育問題上的處境。

生的時候,痛。

但想着順産對孩子更好,女主堅持住了,沒選擇剖。

卸了貨之後呢,痛苦沒結束。

因為盆底肌還沒恢複,她大小便失禁,自尊要強的她,不敢讓老公看見。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回到家後,每天喂奶、起夜、換尿布……這些工作,大多都落到她頭上。

哪怕請了月嫂,媽媽也不放心。

一會兒嫌棄月嫂記的筆記有問題,一會兒懷疑月嫂為了偷懶給孩子兌奶粉。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劇集前期每一集開場,基本上都有屬于一諾的一個長鏡頭。

抱着自己布滿紋路的肚皮;

撫摸着自己的妊娠斑,擦掉不适合孕婦的口紅;

扯起眼角又放下,細細觀察日漸耷拉的皮膚。

這是一個女人,可能隻有對着鏡子才會展現出來的焦慮,現在被推進、放大,一一暴露在熒幕上。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這,“好看”嗎?

《親愛的小孩》的觀感在這裡産生了極大的分歧

如果你正被這些焦慮困擾,那麼你可能會大呼“真實”,狠狠代入,并且感覺像得到了傾訴和宣洩。

反之,如果你不是這種情緒擊打的主體,你可能會感到窒息壓迫,看不下去。

後者不能簡單總結為“呵呵,男人”,也包括覺得這些東西還很遙遠的年輕人,有同樣困擾卻覺得“每天那麼累了,不想看劇再給自己壓力”的女性,甚至是“我們那個年代生孩子不像你們這麼矯情”的過來人。

《親愛的小孩》像是一把雙刃劍,清楚地劃開了一個話題上,不同立場的觀衆。

這與話題原本的分裂有關。

也是因為這部劇一開始采取了不平衡的叙事方式。

總在單面擊打,像在撺一本恐婚恐育大全。

生孩子,是一定要錯過的。

男主離開醫院,回家看球賽、喝啤酒,睡了過去。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婆婆,一定是奇葩的。

偷摸把胎盤拿給小兒子包馄饨吃,美其名曰大補。

到了媳婦面前,話怎麼難聽怎麼說

有什麼累的呀

它大自然它賦予的

她是女人 她母性 她她

你看那老母豬

一窩它生十個八個它累嗎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産婦,一定是沒人關心的。

親朋好友都來探視,卻都直奔着新生兒去。

産婦想喝點水,嗓子發不出聲,無人幫忙,最後隻有娘家人注意到她渴了,“誰家女兒誰心疼”。

有人一定會說,這很真實啊,現實裡很多這樣的情況啊。

但我們談論一部作品,不能隻考慮它反映的現象是否存在,也在于導演如何加工這些現象。

《親愛的小孩》的窒息感很大程度是來自于,劇情設計的目的性太明顯

以上趕着逼女主離婚為中心。

于是,觀衆太容易就預判了劇情發展。

看,老公婚内出軌了吧;看,請來的月嫂不靠譜吧;看,帶着孩子打麻将,果然出事了吧。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親愛的小孩》沒有圍繞着“人”在拍,而是圍繞着“話題”在拍。

Sir不是說不能表現人在生活裡的毛病。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好面子、斤斤計較的弟弟,嘴上不饒人的鄰居古三,大咧咧的弟媳莎莎。

你不會因為這些“毛病”而厭惡他們。

隻要他們足夠生動、立體,這就是一個讓人看得津津有味的人物。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親愛的小孩》男主肖路呢,他是網上渣男、喪偶式育兒父親的集合體。

但要具體說到他自己是誰,好像又是面目模糊的。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婆婆一開始,沒有一點體貼的地方,句句話招恨。

後來,女主要離婚,她上門求情時,專門做了女主愛吃的辣椒蘿蔔帶給她。

她開始展現出另一面。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你會發現,這個人好和不好的面,都有很強的工具性。

編劇需要她招恨的時候,她做事、說話全都不合理,分分鐘要氣死人;

編劇需要她博同情的時候,立馬又通情達理起來,人心都是肉長的……

那麼她自己是誰?好像也無關緊要。

說白了,為了突出女主的困境,其他人不由得也就“工具”和片面起來。

就在很多人在争論《親愛的小孩》是不是販賣焦慮、制造對立的時候,其實往下看就會發現,“女性話題”在前幾集過後便戛然而止了。

劇情:

男女主離婚,可女兒四歲時卻被診斷出白血病。為了救女兒,各自組成了家庭的男女主打算再生一個孩子……

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

對,改編自2008年王小帥執導的電影《左右》。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這個故事背後有真實的原型。

2005年底,四川一對夫妻闫某和秦某,在離婚三年後,為了患有絕症的兒子,再次生育了一個孩子(因為同胞兄弟幹細胞配對成功率有25%),想利用臍帶血拯救長子。

電影版,聚焦于倫理困境。

《親愛的小孩》呢?

以一個事件,把很多話題縫合在了一起。

先是婚育困境,然後催淚親情大戲,再有治病難、治病貴的現實問題……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Sir不否認《親愛的小孩》開局尖銳挑破了女性困境。

可遺憾也在于

這些困境在匆匆展示後,太多都查無下文。

往後頂替上來是什麼呢?

離了婚的前任要再生一個孩子,因為試管嬰兒不成功甚至需要“身體力行”,可以想象兩個人現在的各自家庭要吵多少架。

嗯,又是國産劇最擅長的家長裡短、雞飛狗跳。

電影裡女主的現任和前任沒見過面,劇版裡他們是原本就認識的哥們,更多劇情沖突。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女主現在的丈夫有了個管事的姐姐,不同意弟弟拿錢給别人的孩子看病,糾紛也是少不了的。

如果說這些都是孩子生病帶來的連鎖反應。

那麼女主閨蜜的戲份就更讓人費解了,插入一段她和大叔的忘年戀是為啥?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是以越播到後面,觀衆吐槽越多

“三倍速觀看”“删掉10集不影響進展”。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簡而言之。

《親愛的小孩》優點和不足都很明顯:題材突破,演繹精彩,可是也劇情割裂、拖拉。

這一點容易能看清楚。

值得讨論的是

02

《親愛的小孩》販賣焦慮了嗎?

“看完恐婚恐育了。”

“直接把生育率再拉低一個點。”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你會發現對于這部劇最多的批評,不是來自于作品本身的品質怎樣,而是擔心它帶來的社會影響。

《親愛的小孩》的核心是告訴大家别生小孩嗎?

且不說現有環境下,能不能通過都是個問題。

劇情的後半,也明顯轉移到了贊揚親情、關懷家庭的基調上。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渣男”肖路,開始擔起一個父親的角色。

為了照顧女兒,跳槽,離開了一起白手起家的哥們。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前期過于敏感、執拗的女主。

面對問題開始綜合考量,也少了情緒化。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劇情發展的模式就是“大開慢合”。

一上來,把沖突全部攤開,全面激化。

但接下來,開始逐漸彌合,所有人物都開始重新反思和轉變。

《親愛的小孩》熱度得益于前半段。

非議也來自于前半段。

職場天花闆、婚姻破裂、健康勞損、精神負擔、社會輿論……都是今天的女性所焦慮的。

當母親和孩子聯系到一起,除了愛之外,還能想到什麼?

Sir覺得還能引申到一個詞。

輪回。

另一版海報上,女人和女孩之間一根臍帶相連。

媽媽手中的玫瑰已然枯萎。

臍帶上,卻結出了新的花骨朵。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以及許多人忽略的一個細節。

劇情開頭,一諾生産完,抱着軟乎乎的小嬰兒。

一邊抽泣一邊說道:

你說女孩兒

女孩兒得費多少心啊

還得像我這樣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剩下的,她沒說。

但我們都知道那咽下去的半句是什麼。

《親愛的小孩》裡,與其說是“成為母親”“生育率”這些社會話題。

不如說讓大家陷入争執,陷入分裂的,其實是——自己。

小孩,是未來的我們。

而今天的我們,對這個社會有足夠的信心和把握了嗎?

《海灘的一天》的女主,早在39年前就說過

如果我都沒有辦法告訴自己

生命是有把握的幸福

我怎麼可以對另外一個生命說

隻要你來 我就可以給你幸福

這是不負責任的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當我們無法堅定地說出,自己就是社會主人翁的時候。

必然也就猶豫,要如何向孩子們介紹這個——“爸爸媽媽帶你們來到的世界”。

我們焦慮。

可我們的影視劇還遠遠沒有說清,我們為何焦慮。

“販賣焦慮”。

好像在說,焦慮太多了,你别說了。

但你或許沒有意識到,核心點在于“販賣”。

何為販賣?

是你不事加工,也不予思考,隻想簡單湊數。

放到其他領域。

“販賣喜劇”,就是根本沒有笑點,卻隻用扮醜和屎尿屁的段子,給觀衆粗暴撓癢。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販賣恐怖”,就是根本沒有鬼,卻用軟色情、精神病患者和一閃一閃的jump scare,包裝成恐怖片圈錢。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它們都無意關注你想要的東西,隻是利用了你想關注的心情。

看到了麼。

越是“販賣”,往往越代表着稀缺

大家顧不上追求“好”了。

隻要“有”,就足以騙到人。

回到“販賣焦慮”。

這個說法的誤導在于,它用給一部作品定性的方式,代替了對作品本身的讨論。

好像展現了焦慮便是原罪。

好像這個社會的問題,都怪影視作品把人教壞了。

販賣焦慮?

那《晝顔》是不是應該叫“煽動出軌”。

國産劇越播越被罵,插入“忘年戀”強行狗血,删掉10集也能看?

《Why Women Kill》是不是“教唆殺人”。

比較之下你才發現

國産劇的問題往往不在于說得太多了,而在于太少了;

往往不在于拍得太過火了,而是太平庸和保守。

《親愛的小孩》的不足,Sir認為恰恰在于:

焦慮的戲份,幾集過後便匆匆下線。

停留在網絡上随處可見的正常素材,卻不能往最要害的地方挖掘,隻能轉向溫情和解。

但是。

像《親愛的小孩》這樣,稍微觸及一點現實題材的國産劇,都那麼的鳳毛麟角。

觀衆無處釋放的焦慮,才在這部劇上傾瀉而出。

這個時候,“販賣焦慮”的說法令人擔憂的是,它不是在評論作品本身,而是一次麻木的合謀

繼續若無其事。

假裝隻要把問題封印住,一切都會安好。

如何才叫不販賣焦慮?

那就是不要隻停留在最簡單粗暴的層面,從一條縫隙突破出去,才能越走越寬闊

第一步,面對焦慮。

第二步,剖析焦慮。

第三步,再來談怎麼緩解、治愈。

别讓我們的國産劇,在第一步就被扼殺。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穿Prada的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