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次上演相愛相殺戲碼,豐田為何在自駕路線選擇站隊特斯拉?

豐田、特斯拉選擇純視覺路線,是否站錯陣營?

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一直存在着計算機視覺和雷射雷達兩條路線之争。

近日,豐田子公司Woven Planet宣布,公司将試圖不使用昂貴傳感器、僅配備低成本攝像頭以此開展對自動駕駛的研發。一向堅持視覺路線的特斯拉迎來了新同盟者,得到豐田和特斯拉兩大巨頭支援的純視覺路線,能否在自動駕駛領域感覺路線中大獲全勝?

多次上演相愛相殺戲碼,豐田為何在自駕路線選擇站隊特斯拉?

長期以來,特斯拉、Mobileye等堅持第一性原理的公司認為,使用攝像頭+AI智能算法就夠了,特斯拉CEO馬斯克更是公開表示“傻子才用雷射雷達”。

成本因素顯然是馬斯克攻擊雷射雷達技術路線的一個主要原因。例如,早期Velodyne旗下的128路線雷射雷達售價高達8萬美元,最基礎的16線雷射雷達價格也需要4000美元,

而特斯拉自動輔助标準套件Autopilot包含8個攝像頭、1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音波雷達,顯然對于降低整車成本來挑戰燃油車的特斯拉而言,價格昂貴的雷射雷達并不在考慮範圍内。

豐田選擇同樣的路線也是基于成本考慮,在Woven Planet看來,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高昂成本極大限制了豐田自動駕駛研發之路,成本相對低廉的純視覺路線成為了最佳選擇。

我們知道“視覺”是智能駕駛的感覺來源,類似于駕駛員的“眼鏡”、“耳朵”的作用。不可否認的是,雷射雷達的感覺能力是要強于攝像頭的,通往L3的道路上更是離不開雷射雷達這一配置,可随着技術進步和量産帶來的規模效應,車規級雷射雷達目前售價已經降至數百美元,這已經是整車企業所能接受的範圍。

多次上演相愛相殺戲碼,豐田為何在自駕路線選擇站隊特斯拉?

從國内智能汽車市場來看,雷射雷達大規模上車已成為了大部分車企的共識,從某種意義上說,搭載雷射雷達與否成為了衡量智能汽車性能高低的标準。以“蔚小理”為例,蔚來ET5和ET7、小鵬P5和G9和理想L9等車型都将搭載雷射雷達,在衆多車企的“捧場下”,越來越多的企業也争相跟進。要知道,雷射雷達最初是由英偉達、豐田提出,谷歌、大衆以及大陸的百度等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公司都是此陣營的擁趸。早在2017年展示的自動駕駛原型車上,豐田便在車頂和車頭位置布置了共7顆來自Velodyne的雷射雷達,而豐田此次反水,着實讓人摸不着頭腦。

豐田看似“脫軌”,其實是另有所圖

豐田這麼大張旗鼓的投入純視覺的懷抱,極有可能是被馬斯克所影響,特斯拉通過在市面上的100多萬輛汽車上的攝像頭收集資料,讓AI平台充分進行自學習,車主化身“工具人”為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研發提供視訊資料,通過神經網絡所建構出真實世界的三維向量空間,實作汽車的行為與路徑規劃,并生成控制信号傳遞給執行機構,然後通過完善的資料閉環體系和仿真平台實作自動駕駛能力的持續疊代。

多次上演相愛相殺戲碼,豐田為何在自駕路線選擇站隊特斯拉?

現在,豐田也在采用同樣的辦法。2021年豐田全球銷量達1049.55萬輛,其滲透率和普及度遠超過特斯拉。采用純視覺路線,就此鋪開其資料量非常可觀。“舍棄”高端傳感器取而代之用攝像頭代替,通過現有的車型部署較為友善,其成本大大節省了90%。與此同時,利用其作為大型汽車制造商所擁有的優勢,擷取大量有效資料,可以使其自動駕駛系統進行充分的深度學習和進一步推動未來的研發。

汽車網評:豐田、特斯拉對純視覺路線的貌合神離

根據咨詢機構Yole的預測,在2025年全球乘用車新車市場L3級别自動駕駛的滲透率将達到約6%,也就是說每年将會有600萬輛新車将搭載雷射雷達。而在未來的未來,随着成本的進一步下降,雷射雷達将成為與安全氣囊一樣的标配。

選擇純視覺路線,攝像頭在遭遇逆光、黑暗、鏡面反射等人眼無法識别的情況,更容易出現錯誤。特斯拉之是以頻頻出現自動駕駛安全事故,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少了雷射雷達這必要的安全備援。

多次上演相愛相殺戲碼,豐田為何在自駕路線選擇站隊特斯拉?

而車規級的雷射雷達,裝車前需經曆了環境測試、高低溫、機械沖擊、震動、鹽霧等測試通過後方可上車,孰優孰劣不言而喻。且價格也不再是以前車企無法接受的範疇。

以速騰聚創第二代智能固态雷射雷達RS-LiDAR-M1(簡稱M1)為例,M1的批量傳遞價格已經降至200-500美元之間。Lucid Motors、“蔚小理”、威馬、極氪、路特斯等旗下多款車型都已紛紛下達訂單。誠然,價格問題已不再是雷射雷達商用化的一大痛點。

多次上演相愛相殺戲碼,豐田為何在自駕路線選擇站隊特斯拉?

至于特斯拉、豐田是否會在純視覺路線一路走到黑?

其實不然,雖然馬斯克一直對雷射雷達嗤之以鼻,但是背地裡卻“真香”。去年5月,已有美國網友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棕榈灘拍到了一輛搭載了雷射雷達的特斯拉Model Y 測試車。據悉,特斯拉也已與雷射雷達公司luminar簽訂了合同,作為協定的一部分,該公司将向特斯拉出售用于該Model Y的傳感器。

多次上演相愛相殺戲碼,豐田為何在自駕路線選擇站隊特斯拉?

而豐田在反水之前也早已是多傳感器的擁趸者,2016年在矽谷成立了一個名為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 (TRI)的部門,一年之後展示了一輛基于雷克薩斯LS600h的試驗車,該車搭載了高達7台Velodyne雷射雷達,此外在車頭、車頂處各布置了6台16線雷射雷達。

誠然,豐田、特斯拉選擇純視覺路線并不代表其完全放棄雷射雷達路線,在雷射雷達成本不斷下降的背景下,或許在将來,豐田、特斯拉将再度食言,未來自動駕駛技術路線仍是在多傳感器融合這一路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