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作者:老白調研室

09年秋,在經曆了對人生來說至關重要的聯考後,許許多多的畢業生們背起行囊,拿着一紙夢校的錄取通知書,坐上了遠行的列車,也有部分考生因發揮失常準備着再戰一年。

此時,超常發揮與北大簽下預錄協定的他卻重返校園,耳邊傳來的是同學們的竊竊私語聲:

“這不是今年的狀元嗎?怎麼跑來複讀啦!”

“哎呀你不知道,他家找關系托人改成少數民族的事被發現了,聯考分數直接廢棄!”

……

他們口中的這名狀元叫何川洋。何川洋聽着這些話,心裡卻是無波無瀾,仿佛早已預設的樣子,也不想再與他們争辯。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那麼,事情真如這些人所說的那樣嗎?明明有狀元的潛質,為什麼他家裡還養铤而走險給他改民族想要加分呢?事情得要從何川洋遠離家鄉來到出城區開始說起。

  • 脫穎而出,遠離家鄉

何川洋,出生于山城重慶巫山縣的一個不知名的小鎮,他的父母都是體制内的公務員,父親是招生辦主任,母親在縣委。因為國家“計劃生育”的政策,這戶雙職工家庭當然要以身作則,不能“越界”,家裡隻有何川洋一個獨子,他們便把所有的期望都傾注在了何川洋身上。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和其他重視教育的家庭一樣,何川洋從小就被父母灌輸“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小小年紀的他經常因為學習好赢得周圍親朋好友的稱贊,說他是“許多家長夢中的孩子”也不為過。

父母在他心中埋下的期待和囑托悄然發芽,何川洋很懂事,也十分争氣,關于讀書上學從來不讓家裡人費心。就這樣,他在家鄉順利地讀完了國小,2年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很快,何川洋成了一名初三學生,也成了年級的“學習明星”,那時候考試之後的排名制度還沒有取消,“何川洋”這三個字每逢大考小考都能榜上有名。

他性格沉穩,從不張揚,别人眼裡的難題在他這裡都迎刃而解,自己有不懂的問題老師一點立馬就通,是公認的“學霸”。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終于,中考落下了帷幕,“學霸”何川洋以677的高分斬獲了全縣第四,這樣的好成績自然是重慶市内主城區的高中都“争搶”的對象,著名的南開中學也向何川洋抛出了橄榄枝。

何川洋向往着更大的舞台,想在那裡發光發熱,書寫自己的傳奇,何父何母也不會讓他放棄這個好機會。

是以,面對縣裡高中的挽留,他沒有回頭,而是來到了300公裡外的南開中學。

南開中學是重慶市“視窗學校”,是張伯苓先生于1936年創辦的,坐落于繁華的沙坪壩。在重慶市内一本率排名第一,可以說是名頭響亮,是無數學子的“夢校”——來到了這裡,就說明離夢想的大學近了一大步。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何川洋并沒有沾沾自喜,從此自視甚高,他猛然從小地方來到大城市,也沒有被燈紅酒綠的繁華迷住了眼。進了南開中學後,他依然堅定不移地學習,沒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可是很快,何川洋就遇到了學習的瓶頸。

  • 不斷奮進,收效甚微

南開中學名頭響亮,認可度高,可想而知進入的門檻也十分之高,它彙集了重慶各地諸如何川洋這類的高分“學霸”,每次考試競争的激烈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要知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可到了何川洋這種層次,這百分之一的天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就算何川洋在同齡人當中已經算是智力超群了,他也不得不承認“人外有人”這種事實。到了年級前十名,何川洋的名次基本上就穩定了下來,沒有太大的浮動了。

何川洋對此有些失落,但是他還是不斷地調試好自己的心理,放下過重的得失心,不再過度執着于自己的名次,而是把自己放在了“對手”這名角色上,不管别人考得如何,隻要自己每次都有所進步,那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了。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可是這件事卻像一塊石頭梗在了何川洋父母的心裡,他們眼見着兒子起早貪黑地學習卻沒有收到多少成效,心疼之餘,也有些擔憂:南開的年級前十,雖然上清北有些懸,但是上其他國内的知名學府可以說是綽綽有餘了。

那在如此高強度的學習中,要是兒子心理壓力大,發揮失誤了呢?在南開這個高手如雲的學校裡,丢掉一分,就可以說是差之千裡了。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何父何母不敢再想下去了。他們相信兒子的實力,可是他們誰都不敢去賭這個“萬一”。一個“萬一”的出現,毀掉的可能就是兒子這輩子。于是,他們到處打聽着消息,琢磨着為兒子“争取”一個政策性加分。

這樣,就能為兒子的未來再上一份“保險”。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很快,何川洋的父母就想到了一條“妙計”。

大陸相關法律規定,享受聯考加分政策的有以下幾類人,他們分别是烈士子女、退役軍人、少數民族考生、華僑歸僑子女和台灣籍考生。涉及戶籍、父母身份之類都已經是闆上釘釘了,何父何母便把目光投向了看起來“操作性高”的少數民族身份。

這并不是空穴來風,由于何父何業大學就是巫山縣招辦主任,對這其中的枝枝蔓蔓可是說是十分了解。沒想到,因為工作而了解到的知識最終卻為自己的兒子派上了用場。

因為利益,他也從一個被黨和國家培育出來工作多年,時常教導下屬要遵守職業道德的小上司,變成了在教育體系内“知法犯法‘的人。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很快,和妻子商量讨論對策後,何業大就展開了為兒子聯考加分“打通關節”的行動。根據相關規定,更改民族成份的第一步,就是向縣一級的民族事務主管部門申請。

對于浸淫官場多年,人脈網四通八達的何業大來說,找到巫山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的萬民強并不是一件難事。

有了目标,接下來就是一段時間的你來我往“人情”交易,在萬民強點頭後,為避人耳目,何業大讓自己的妹妹何業清把相關的證明材料交到萬民強辦公桌上。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一家人可以說是為何川洋的民族身份東奔西走處處求人。但這一切,遠在主城安心讀書的何川洋并不知曉。

實際上,除了烏茲别克族以外,全國56個民族裡,重慶市内就有55個,其中常住的少數民族人口數量也十分可觀,約每14個人裡,就有1人是少數民族,這裡面土家族的人口數量最多,巫山就有土家族自治鄉。

由于何川洋小的時候就經常在鎮裡看到穿着特色民族服飾,頭上包着青布帕的土家族人,正在上高一,并不了解什麼聯考加分政策的他,對于自己的土家族身份,并沒起多大疑心。

父母也怕他知道這件事後反而有所顧慮想東想西,對于這件事,也在何川洋面前隻字未提。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 什麼是“公平”呢?

這個概念太過宏大是以顯得不那麼清晰,我們都知道,有的時候,為了追求實質上的公平,我們勢必會放棄一些形式上的公平。

聯考中的少數民族加分政策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大陸聯考追求的不是僵化的一刀切唯分數論,而是照顧偏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匮乏的教育資源的惠及更多人的“公平”。

聯考制度在一天一天地完善,我們現在也出現了更加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的“新聯考”,是以它本身絕不應該是某些人為了所謂的“加分”而鑽政策空子的利用工具,大陸是“法治”而非“人治”,一切因為僥幸心理而對規則的違反都将會受到嚴厲的制裁。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而在當時,何川洋的父母并未過多地考慮後果,上了這道“保險”後,何川洋父母的心終于安穩了一些。可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自己費盡心機為兒子弄來的“優惠”,卻成了兒子聯考的那個被火包住的紙,成了改變兒子命運的“萬一”。

  • 铤而走險,東窗事發

高二分科時,何川洋選擇了自己較為擅長的文科。随着年級增長,課程難度也加大,何川洋每天都過着兩點一線的生活,為了心中的目标不斷地努力着,前進着。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彈指一揮間,2009年的聯考如期而至,這一天清晨,帶着父母期盼的何川洋也整理好心情,來到了考場,曾經充滿歡聲笑語的教室如今隻整整齊齊擺着三十張桌子,靜待着考生的到來。十年寒窗苦讀,成敗雖不能就此決定,但至少人生會是以有所改變。

說一點不緊張是不可能的,但何川洋及時地調整好自己的心态。

聯考的試題相較于學霸們平時的拔高訓練,難度是有所放緩的,可他也不是以盲目自信,做完題目後,他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檢查好答題卡上自己的作答過程,十分細緻認真。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終于,最後一堂文科綜合考試結束了,在蓋好筆帽的那一刹那,何川洋的心中似乎有了古代将士出征凱旋,把劍重新插回劍鞘的自豪與榮耀。在聯考的戰場上,他已拼盡全力,接下來就是等待成績公布的時候了。

在六月下旬,聯考放榜。讓人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是,何川洋以659分摘得了重慶市文科狀元的桂冠,再加上20分的少數民族政策加分,他先後得到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等世界一流學府的青睐,他最終選擇了北京大學。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快樂的笑容。他的班主任周斌,把何川洋班上的畢業照展現到鏡頭前,喜出望外,笑容足以感染螢幕前的我們。周斌的笑容成了何川洋周圍人的一個縮影,何川洋苦讀多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親朋好友們都為此而激動和自豪

可是,在他們高興歡呼的同時,一項調查也在默默地進行着: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就在這一年的6月9日,上級部門接到群衆匿名反映,這一批聯考學生中享受少數民族加分的人數較多,其中有人存在着弄虛作假因加分更改少數民族身份的問題。

随後發現違規修改的有三十一人。其中何川洋作為文科狀元,十分矚目,特别是他的父母還是官員,有人便提出了質疑。

很快,重慶市巫山縣就釋出了有關何川洋父母以及萬民強等人的處理意見:他們因濫用職權違規操作,最終受到了停職或免職處理。

一場違規操作,葬送了自己的事業,也讓對此事毫不知情的兒子擔責,引以為傲的聯考分數卻被他人稱為“鑽空子”、“走後門”,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6月30日,重慶市教委釋出公告,因為調查在聯考之後填報志願之前,這些考生并未造成加分後擠占他人錄取名額的實際後果,隻予以取消加分資格,聯考成績不予廢棄,可這并沒有讓何家松一口氣。

2天後,北京大學也釋出公告,由于何川洋存在着聯考違規加分的誠信問題,即使其是文科狀元,也不予錄取。

這對于何家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兒子的夢想破滅了,心心念念的大學最終拒絕了自己的加入;何父何母拼搏了半生的仕途也走到了終點,大好前程硬生生地被自己給作沒了不說,還殃及了即将“躍龍門”的兒子。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本應無憂無慮玩耍,真正告别多年苦讀的這個暑假,對何川洋來說十分的漫長。他整日把自己關進房間裡,默默消化着這一連串讓自己不願相信的事實。經曆了一段痛苦的時間,何川洋終于把自己從憤怒和無奈中解脫了出來,準備再戰聯考,不考上北大誓不罷休。

何川洋振作了起來:雖然父親犯了錯,但這一切的出發點是為了他能考上更好的大學,這絕不是為他脫罪,錯了就是錯了,但是自己不能就此頹廢下去。他才17歲,還有光明的未來,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逃避錯誤。

就這樣,何川洋重新回到了校園,清空所有雜念,隻安安穩穩地當一名備戰聯考的高三生,仍然過着兩點一線枯燥無味的生活。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偶爾他也會聽到别人的竊竊私語,可是他不以為意:在事情剛被揭露的時候,比這些更加傷人的話他都聽過,現在的争辯沒有意義,有更加重要的任務擺在自己眼前——等自己再次考上北大,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就是破除謠言和謾罵的最好武器。

2010年,當何川洋再次走進考場,卻有了不一樣的心情。可是沒關系,“神明隻會給予能夠克服的試煉”。你看,自己不就挺過來了嗎?現在的任務就是靜心,深呼吸,迎接這第二次試煉。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又是一年聯考放榜日,這次,何川洋考了674的高分,穩居全縣第十。不得不說去年的聯考加分“風波”對何川洋還是有一些影響,可是他依然能在志願上自豪地寫上“北京大學”的代碼。他終于如願以償,入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本碩畢業後,他進入了一家金融機構工作,此後就慢慢地淡出了我們的視線。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有網友評論:何川洋第二次聯考還是能進北大,小夥子實力有目共睹,其實那被父母“坑”的20分最後并沒有什麼用處,要是沒被發現就好了,白白浪費一年時間!

其實不然,要是何川洋父母為他改少數民族加分的事情在當年沒被發現,終究也是紙包不住火,如果過了幾年後,何川洋像仝卓那般洋洋得意一不小心說漏嘴,再被被人舉報的話,等待他的将是撤銷學籍和畢業證書,自己多年的努力更是付諸東流。

而何川洋複讀一年,經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後,對心态有了磨砺,自己的眼光也越發成熟,這件事最後也成了他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财富,也可以說是“福兮禍之所伏”了。

09年他以659分摘狀元,因身份造假被北大拒絕,複讀後驚豔衆人
  • 小結:

看了何川洋的故事,我們或許會認真的思考人性的命題。何川洋的父母因一念之差,自私的種子發芽,最後嘗到了惡果的苦楚;何川洋雖然受到了命運的打擊,可他從不一味地自暴自棄,憤恨命運的不公,而是重振旗鼓,最後收獲了光明的未來,一顆赤子之心令人感動。

可人哪隻有一面?我們不僅是惡,也是善。在我們人生遙遠的路途中,或許有很多次,我們與惡意擦肩而過,但是我們并不能是以鏟除我們内心善意和光芒的種子。有了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錯誤,還不斷放任自流,最後釀成大禍。

各位讀者對于這樣的一位青年有何看法呢?您覺得當初北大拒絕他是否有點嚴格了呢?請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