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聯考曆史命題預測

作者:智慧雨田老師

3月12日,在教育部新發的《通知》指出:在深化考試内容改革方面,2021年聯考命題要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查和引導。

要優化情境設計,增強試題開放性、靈活性,充分發揮聯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引導學生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

一、2021年聯考命題的六大要求

2021聯考命題将繼續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緊緊圍繞聯考的核心功能,上好“立德樹人一堂課”做精“服務選才一把尺”樹好“引導教學一面旗”做到科學設計考試内容,優化聯考選拔功能,強化能力立意與素養導向。

曆史學科命題要展現十九大及各屆全會的新精神、新論述,展現聯考的“加強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增強學生社會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并堅持把創新思維和學習能力考查滲透到命題全過程,落實“重思維、重應用、重創新”的命題要求,使聯考由“解答試題”轉向“解決問題”。

聯考命題6大要求

要求1試題設計不超出《新課程标準》、《中國聯考評價體系和說明》和教材要求。

要求2試題要求,必須科學規範,目标明确,在學術上沒有争議。題目立意情境和設問應科學、可信、新穎、靈活,表達方式應合理、有效、準确、簡捷。

要求3試題考查的學科核心内容和主幹知識應具有合理的覆寫和比例,展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要求4試題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适當的難度,難易比例應配置合理。

要求5選擇題的題幹應圍繞一個中心,和選項的關系一緻,幹擾項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錯誤,各選項的結構和語言長度應大體一緻,各題正确選項的分布要基本均勻。

要求6非選擇題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層次學科能力,答題量和思維量與賦分值應合理。

聯考曆史命題預測
聯考曆史命題預測

二、2021年聯考命題的十項原則

1.方向明确,立意鮮明,情景新穎,貼近實際

聯考命題應展現時代主題,弘揚時代精神。試題要用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的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将考查内容進行包裝,堅持“資訊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則。

2.考查基礎,變換情景,設問科學,注重創新

聯考試題具有“重基礎、重應用、重時事、重生活”的特點。每年以考查基礎知識為主,而且起伏不大,變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設問角度。同樣的考點知識,今年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這樣問,明年那樣問,标新而不立異,交叉而不偏離,年年創新,常考常新。

3.入易出難,路多口小,層層設卡,步步有難

聯考為了保證選拔功能,試題必須具有良好的區分度。較難的題目,考生一般入題較易,之後會發現解題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寬,但越走越窄,越來越難。試題層層設卡、環環相扣,每一問都要攔住一批考生,隻有最優秀的才能走到底。

4.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維,展現能力

聯考命題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書裡沒有的,但考點知識都是考綱要求的内容。考生在考場上看題時間少,做題時間少,想題時間多,“想”就是思維,聯考試題就是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程式和思維方法,進而展現考生的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

5.展現國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擊軟肋

命題者在編制每一道試題時都要考慮大陸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對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謂“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問題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識 ,大家都沒見過、沒做過,老師也沒講過,這類問題能考查學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體性“軟肋”。

6.起點很高,高屋建瓴;落點較低,回歸聯考

評價體系比如政治有些問題好像提給總經理、董事長,甚至是縣長、市長的。實體化學等理科類試題有的是尖端科研課題、甚至是獲諾貝爾獎的問題内容,起點很高,但答案不會超越聯考評價體系要求,落點很低。

7.重點必考,主幹多考,次點輪考,補點選考

重點知識重點考,重點知識年年考,非重點知識輪流考。聯考命題首先設定考查的重點内容和層次要求,使支撐學科的主幹知識保持較高的考查頻率,新考綱補充的考點要選擇性地考,以此為基調展開考查網絡,拓寬考查空間。

8.共性好考,個性難考,試題開放,探究創新

聯考也要注重共性與個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較容易,個性考查難度較大,是以聯考試題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擴大開放性,展現創新性,從獨特的角度對學科知識進行多方位、深層次的考查,展現考生的個性品質和創新意識,鼓勵有獨特見解、有思想水準、有創新精神的答案。

9.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見大,思維穿透

試題往往從比較小的一點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幹擾,小中見大,透過表面現象,從本質上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實際上是對思維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試卷中除了基礎題以外,其餘的都需要較大的思維量去穿透表面,觸及本質。

10.掌握理論,學以緻用,學科價值,重在應用

隻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學有所用,聯考試題的學科價值在于考查知識的“應用性”,用知識解決問題,正是命題的目的所在。人文學科要與社會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的熱點問題相結合,自然學科要緊密聯系生産生活實際和科學技術發展,使本學科試題更加具有實際性、應用性和學科性。

三、展望2021年聯考全國卷綜合(曆史)命題,有以下預測:

1.“核心價值”貫穿聯考命題始終

堅持考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強調社會發展的積極面,是語數外等各科堅持的共同理念。新聯考試題曆經多年積累,試題不再回避熱點,而是直接面對熱點,實作政治與生活的零距離接觸。從2020年聯考命題立意來看,來年的命題無疑也會特别關注時代的重大主題。全面實作小康社會是2020年的重大政治主題,也是全國人民關注的大事。

2021年重大社會現實話題有:建黨100年、抗疫階段性勝利、脫貧攻堅、小康社會偉大成就、量子科技研究(以及其他科技前沿成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美勞布局(結合最新接連重磅釋出的系列教育評價改革方案,2021年體美勞一定是設題重心)、抗美援朝70年、深圳特區(經濟特區)40年、國際形勢(百年未有大變局)、雙循環與十四五規劃等。

其中,建黨100周年,更應該是關注的重點。學生們應該重視身邊的大事,了解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深入掌握中國共産黨改變中國社會的豐功偉績。學生需要對中國共産黨的光榮曆史、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績有一個清晰認識,才能把題目做好。當然,學生還需要掌握精準的學科語言,做到合理闡述,表述簡練。曆史學科在弘揚時代主旋律,展現社會正能量、時代主旋律等方面,将會結合現實話題巧設情境,命制出更多展現這一核心理念的試題。

2.強化關鍵能力與思維品質

對學科素養與能力的考查是未來聯考的首要目标。盡管聯考試題年年有創新,但是聯考試卷的大頭,或者最主要的考查點還是學科思維能力,這是無法改變的測量目标。從教育測量學的視角來看,重點測量的目标是應該保持一定的持續性。從2020命題看來,試卷特别重視對核心素養、學科能力、必備知識三位一體的内容整體性考查。對于曆史學科來說,從命題者視角來看,學科思維品質的高低,測量效度的合适與否,才是試卷品質評判的重要标準。

3.多元靈活開放的情境式命題

聯考命題,對于不少的考生來說,第一感受就是情境的新穎度、多元性和開放度都大大增加。試題設計情境的多元性和開放度加大,目的是克服考查知識的弊病,轉向考查學生的學科素養與思維能力,使學生思考和答題有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減少傳統上有唯一标準答案的框限。

2020年聯考全國I卷第42題就是開放性試題,通過增加主觀題設問的針對性等方式,曆史試題加強了對語言表達群組織論述能力的考查。要求學生根據中國古代某一曆史時期的特征,拟定一個能夠反映該時期某個特征的書名,并以簡練、概括和符合邏輯的語言予以論證,考查語言組織、邏輯思維、寫作表達能力,表述的清晰、合理程度在考生的最後得分中占有一定比例。

我們從試卷的情境設計可以發現,命題者試圖給予學生一種解決生活問題、科研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而不是回答知識、記憶知識。這是未來命題的重要發展方向,靈活多變的情境是聯考理念落地的關鍵載體。

四、概括來講,2021年的聯考命題将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征:

1.平穩過渡。

在能力目标、考查内容、試卷結構、題型題量等方面,老聯考試卷努力保持與2020年對标,合理設計試題難度梯度,保持試卷總體難度穩定,維護考試公平。

2.突出能力。

突出學科素養和高階思維能力考查,特别是加強資訊識别與加工、邏輯推理與論證、科學探究與實踐、語言表達與寫作、創新與批判性思維等。

3.緊扣熱點。

關注重大的社會現實問題、曆史事件及科學前沿,包括但不限于建黨100年、抗疫階段性勝利的制度優勢、小康社會偉大成就、量子科技研究(以及科技前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态文明、疫苗研發、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雙循環與十四五規劃等。

4.注重實踐。

除了上一條的重大社會問題,聯考命題将緊貼生活、社會、科學的實踐場景,加強對科學實驗、曆史文化場景、體育實踐的考查。

5.巧設情境。

情境設題成為聯考命題的基本原則,主要從“生活科學實踐”和“重大社會熱點”中選擇情境,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試題開放性和探究性将進一步加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