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手好牌打稀爛!曾領先中國10年的日本航空工業,哪一步走錯了?

作者: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近期國産運-20多次遠赴塞爾維亞,運輸FK-3防空飛彈的事件,在國内算是告一段落,但其對國際上其他國家的影響卻并沒有平息。尤其是一海之隔的日本,對于運-20此次展示出的強悍戰略運輸能力非常意外,在近日更是有日本媒體,對日本航空工業發展的C-2型運輸機,于三月飛抵波蘭卸下贈送烏克蘭防彈衣和頭盔的行動,進行了詳細報道。頗有一種今有運-20飛往塞爾維亞,舊有C-2也曾飛往波蘭的對比感覺。

一手好牌打稀爛!曾領先中國10年的日本航空工業,哪一步走錯了?

▲C-2 運輸日本援助烏克蘭的頭盔和防彈衣抵達波蘭

而問題在于,中國航空業在近年取得的成就,可不僅僅是運-20這一款戰略運輸機而已,殲-20隐身戰鬥機,殲-10C、殲-16三代半戰鬥機,以及其他在無人機、中型運輸機、先進直升機等領域取得的進步都是有目共睹。相比之下,在日本航空工業近年來推出的産品中,真正有些影響力的,其實也就隻有C-2運輸機而已。遙想當年日本航空工業曾經達到的高度,真可以說是自己親手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一手好牌打稀爛!曾領先中國10年的日本航空工業,哪一步走錯了?

▲殲-20隐身戰鬥機是中航工業的驕傲

二戰結束後,日本在戰前建立的航空工業已基本被摧毀殆盡,不過其人才、技術基礎仍在。是以,在50年代末期接收美國提供相應軍事裝備後,其實力得到了迅速恢複,并在美國的支援下,于60年代發展了其戰後第一代F-1戰鬥機和C-1運輸機。相比之下,大陸在1950年之前可以說幾乎沒有現代航空工業,之後在受益于蘇聯成體系傳輸相應技術和制造體系,才在50年代後期具備了制造殲-5、殲-6戰鬥機的能力,算是在航空工業領域有了艱難的開始。

一手好牌打稀爛!曾領先中國10年的日本航空工業,哪一步走錯了?

▲日本C-1運輸機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時中航工業的制造水準看似位于日本之上,但實際上,當時大陸的戰鬥機設計制造水準,是在蘇聯堪稱沒有藏私的情況下大面積傳授下獲得,基礎非常不牢固。相比之下,日本則受益于其此前遺留下來的航空工業基礎,尤其是人才儲備基礎,步伐走得雖然緩慢,但比較結實。而在六七十年代,随着大陸與蘇聯關系發生變化,在被迫自力更生的情況下,中航工業已經與國際主流水準出現顯著差距。相比之下,日本則由于其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而獲得了美國的支援,再加上60年代末期經濟飛速發展的加持下,其航空工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尤其是日本在先進複合材料領域與精密機床加工等領域的進步,當時在全球範圍内都堪稱首屈一指。

一手好牌打稀爛!曾領先中國10年的日本航空工業,哪一步走錯了?

▲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殲-6戰鬥機

最終随着80年代初期,日本在由美國提供F-15戰鬥機核心零部件的情況下,組裝生産F-15J,積累了一些第三代戰鬥機生産經驗後,提出了雄心勃勃的F-2戰鬥機計劃。也就是希望對外招标以獲得一款先進第三代戰鬥機的技術基礎,再結合日本自身的技術強化其反艦能力,以應對當時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最終在經過數年角逐後,日本標明美國提供的F-16C機體,正式啟動F-2戰鬥機計劃,這時,可以說日本已經明顯走到了中航工業的前方。

一手好牌打稀爛!曾領先中國10年的日本航空工業,哪一步走錯了?

▲F-15J代表着日本空自的輝煌

從日後來看,F-2戰鬥機其實寄予了日本航空工業,甚至是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極大期待,其雖然表面上是用來應對蘇聯海軍艦艇的海上攻擊機,但其實也具備使用美制AIM-120中距空空飛彈的能力。并且還搭載了由日本航空工業自己開發的,号稱全球第一款進入實用階段的J/APG-1相控陣雷達。是以,F-2從本質上來說,實際上可以認為是一款縮小版F-15E多用途戰鬥機,并且承擔着日本航空工業從引進先進戰鬥機,過渡到能自主研發先進戰鬥機的重要任務。

一手好牌打稀爛!曾領先中國10年的日本航空工業,哪一步走錯了?

▲F-2的設計目标堪稱宏偉

但讓日本航空工業沒有想到的是,其雖然在先進複合材料、砷化镓半導體器件以及高精度機械加工等領域積累了雄厚技術基礎,但現代戰鬥機的設計絕非兒戲。由于美國在日本發展F-2時提供的技術支援僅僅浮于表面,使得F-2的試飛過程堪稱是舉步維艱,最終雖然勉強在2000年量産,但與最初的設定已經截然不同。不僅多用途戰鬥機的設計,由于其搭載的航空電子裝置以及軟體性能的縮水,而真正成為一款較為徹底的攻擊機。并且号稱全球第一款實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J/APG-1,也在量産後表現出可靠性極低,尤其是複雜氣象天氣下目标搜尋距離非常有限的尴尬。

一手好牌打稀爛!曾領先中國10年的日本航空工業,哪一步走錯了?

▲但F-2的最終表現并不好

不過,日本畢竟是通過發展F-2了解了現代戰鬥機的研制流程,是以在F-2開始量産後,又相繼立項了C-2運輸機和下一代隐身戰鬥機,表示其開始沖擊現代軍用航空工業的最高峰——自主研發先進戰鬥機和運輸機。但當時日本并沒有想到的是,這實際上也是其發展過程中遭遇的最大打擊。其中“心神”隐身戰鬥機,在發展過程中遭遇了幾乎無法解決的重大困難,最終在2016年草草試飛幾個架次後,宣布結束。

一手好牌打稀爛!曾領先中國10年的日本航空工業,哪一步走錯了?

▲日本C-2運輸機

相比之下,C-2運輸機則更加幸運地得進入量産階段,但其最大約30噸的載重,比起設計時定下的36.7噸最大載重,存在明顯差距,再加上其在機身結構材料應用、起落架結構設計等領域暴露出的問題,日本航空工業設計基礎薄弱的缺點已經非常明顯。更重要的是,在C-2、“心神”項目告一段落後,其已經暫時放棄了繼續發展國産先進軍用飛機的努力,日本自60年代就始終堅持的國産航空工業發展規劃,至此已徹底陷入低谷。

一手好牌打稀爛!曾領先中國10年的日本航空工業,哪一步走錯了?

▲日本已經放棄組裝生産F-35J

回顧日本航空工業在這60年間所發展的過程,可以說,其犯下的最大錯誤,恰恰是沒有能靜下心來,認認真真走完一款軍用飛機從設計到試飛,再到量産的整個過程。總是欣喜于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所提供的先進技術基礎,将自己航空工業的基礎建立在其他國家提供的技術之上,這種過于精打細算的做法,使得日本航空工業其實是在沙中建塔,一吹即倒。

一手好牌打稀爛!曾領先中國10年的日本航空工業,哪一步走錯了?

▲F-15J和F-2本質上都不是日本自己的技術

相比之下,中航工業之是以能在近20年間取得如此之大的進步,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國内在進入21世紀之後,面對組裝生産的殲-11A戰鬥機已經落後世界主流的情況下,依然能耐住性子将其徹底國産化,發展性能比起殲-11A幾乎沒有本質性提升的殲-11B。并在當時費盡心血,完善看起來平台性能并不算很好的殲-10A戰鬥機,最終憑借殲-11B和殲-10A的量産,徹底掌握了現代軍用戰機的設計制造流程。

一手好牌打稀爛!曾領先中國10年的日本航空工業,哪一步走錯了?

▲殲-10A性能有限但意義非常大

當中航工業在完成軍用飛機研發、設計以及所需各型航空材料的技術積累,徹底打牢自身基礎後,再按照軍方需求發展出相應的國産先進直升機、運輸機以及隐身戰鬥機,甚至是下一代轟炸機,當然也就隻是時間的事情。日本航空工業如果始終認識不到,或者認識到又不能下定決心去走這樣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就注定無法在全球先進航空工業中,獲得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