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終端求生!消費者業務突更名,到商用市場“找飯吃”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楊玲玲

華為向B端“打糧食”的戰略轉型還在繼續。

4月20日,華為召開終端商用辦公新品線上釋出會,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宣布,華為消費者業務更名為華為終端業務,正式全面進軍商用領域。

“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名稱走過(使用)了10年,過去10年,我們一直面向消費者打造極緻的産品體驗,未來,華為将把精品的體驗從消費級産品上帶到商用領域。”餘承東表示。

4月20日,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将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華為在個人消費終端市場比較強勢,但在商用終端市場和聯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消費者業務改名為終端業務,覆寫消費産品和商用産品,意味着華為将大力拓展政企商用市場,彌補消費者業務受制裁導緻規模下滑的影響。

華為終端求生!消費者業務突更名,到商用市場“找飯吃”

消費者業務變遷史

華為消費者業務起步于2003年,先做小靈通,後做管道商手機。彼時,該業務尚未稱之為消費者業務,且規模較小,差點被賣掉。

2012年,餘承東接管華為消費者業務,做出一個重要決定。“不做低端的貼牌手機,要做中高端産品,推廣華為的自主品牌。”餘承東在《華為是誰》紀錄片中曾如此表示。

這一年,華為消費者業務開啟從傳統B2B業務模式向B2B2C、B2C模式的艱苦轉變,從ODM白牌到OEM華為品牌,從功能手機重點轉到智能手機,從低端擴充到中高端,這3個轉變“猶如在快速行駛的汽車上更換輪胎”。

直到進入美國實體清單,華為依賴的全球供應鍊系統受到挑戰,華為管理層在2021年的年報釋出會上坦言:“美國連續多年的制裁,給華為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難。特别是消費者(業務)中的手機業務。”

年報顯示,2021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從前一年的4829.16億元,下滑到2434.31億元,近乎腰斬。這是華為消費者業務近年來首次出現下滑,即使在2020年被制裁期間,華為消費者業務仍然保持3.3%的微弱增長。

年報中,消費者業務在排序上從第1位變成第3位,占總營收的比例也從過去幾年的約50%,跌到38.28%。

在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排行榜上,已不見華為身影,華為全球出貨量跌出前5,被各大資料機構歸入“others”,不再單獨統計。根據相關機構的調研資料,2021年,華為手機銷量或縮減至3500萬台。

華為終端求生!消費者業務突更名,到商用市場“找飯吃”

競争對手壓力倍增?

如今,華為消費者業務再次迎來重大變革。

餘承東稱,未來,華為終端業務将全面覆寫消費産品和商用産品兩大子產品,消費産品繼續聚焦服務大衆消費者,商用産品則專注于服務政府及企業客戶。

華為管理層認為,商用裝置市場在經曆以商用桌上型電腦為中心的1.0時代和多裝置融合的2.0時代之後,當下正在步入雲和AI的3.0時代,商用辦公電子裝置正向着高性能、智慧化、全聯接和新形态演進,全場景融合、智慧互動是其主要特征。

依托硬體和軟體兩大生态,華為将開拓商用筆記本、桌上型電腦與顯示器、平闆、智慧屏、穿戴等産品品類,為政府和教育、醫療、制造、交通、金融、能源等6大行業提供商用辦公解決方案。

對此,4月20日,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趙振營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進入數字化時代,資料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核心資源,資料安全、資料合規管理變得越來越迫切。

“華為變消費者業務為終端業務,并大舉進軍商用産品,一方面有利于加快國産替代程序,助力于中國建設更安全的數字經濟;另一方面,商用産品的晶片需求相對要求比較低,有利于華為避開晶片限制,更快走出發展困境。”趙振營表示。

丁少将認為,華為在商用市場有較好的發展基礎,畢竟華為除消費者業務外,還有營運商業務和企業業務,後兩者都可以為商用終端的發展帶來協同效應。未來,在終端市場尤其是PC終端市場,華為将給目前的巨頭帶來更多的競争壓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