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内容團隊編輯
胃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微生物是人體免疫防禦系統的關鍵因素之一。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功能尚不成熟。有不少研究指出,在嬰兒期接觸抗原(特定的益生菌菌株)可以促進腸粘膜免疫系統發育、刺激并調節免疫反應、維持免疫系統的穩定。
鼠李糖乳杆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兼性厭氧的杆狀微生物,它也是嬰幼兒喂養中最常見的乳杆菌之一。目前鼠李糖乳杆菌已被列入《具有在食品中安全使用記錄史的微生物清單》。
有不少研究報道,從出生起給嬰兒喂養鼠李糖乳杆菌非常安全且耐受性良好,還有可能預防兒童濕疹。近期,一項發表在美國兒科學會期刊《兒科學》(Pediatrics)的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結論。
研究中指出,在生命的前6個月内給高危嬰兒服用益生菌補充劑[鼠李糖乳杆菌GG(LGG)]并不能有效降低兒童後期濕疹、哮喘或鼻炎的發病率。

截圖來源:Pediatrics
該研究是以另一項随機、雙盲對照試驗(TIPS研究)為基礎做的分析。為了調查在生命的前6個月内服用益生菌,與兒童今後發生哮喘、鼻炎和濕疹之間的關系,研究者納入了184名高危新生兒。這些新生兒的父母,至少有1人有哮喘病史。然後研究者将所有參與者随機分為2組:
幹預組(n=92):在出生後的前6個月,每位嬰兒每日接受100億菌落形成機關(CFU)的LGG和225毫克菊粉;
對照組(n=92):每位嬰兒僅接受325毫克菊粉。
主要結局是參與者出生後2年内濕疹的發病率,次要結局是參與者5年内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的發生率。中位随訪4.6年後,研究者發現:
在2歲時,濕疹的估計累積發病率在對照組中為30.9%,幹預組則為28.7%,兩組風險沒有顯著差異(HR=0.95,P=0.83);
5歲時,對照組的哮喘累積發病率為17.4%,幹預組則為9.7%,兩組風險沒有顯著差異(HR=0.88,P=0.25)。
随訪7年後,有相當多參與者仍然在參與研究,幹預組有49人,對照組有54人。在所有參與者中,共有78人被診斷出患有濕疹,32人患有哮喘,15人患有鼻炎。濕疹的發病率在嬰兒時期很高,兒童時期很低;哮喘和鼻炎的發病率在整個兒童時期都很穩定。
研究者還比較了分娩方式和孩子母乳喂養時間和結局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剖宮産與鼻炎的發病率增加233%有關,但沒有統計學意義(HR=3.33,95%CI: 1.21~9.21)。
圖檔來源:123RF
論文中指出,對于高危嬰兒,在生命的前6個月補充LGG似乎并不能預防兒童發生濕疹、哮喘或鼻炎的發病率;但是研究中并沒有發現補充LGG有明顯的副作用。
費城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的Jonathan Spergel博士表示:“益生菌對過敏性疾病的研究很複雜,它取決于許多因素,例如孩子的成長環境,包括接觸寵物和污染情況、孩子是順産還是剖宮産等等。這項有趣的研究表明,預防過敏需要考慮多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