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之下的“果鍊寒冬”:停工、砍單、入局造車求生

疫情之下的“果鍊寒冬”:停工、砍單、入局造車求生

報料有獎

南都深圳報料電話:0755-82121212

近期,部分“果鍊”公司受疫情波及,出現停工等情況。

4月16日,有消息稱,由于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出現疫情,富士康鄭州廠區iPhone組裝或将受到影響。4月16日下午,富士康方面回應稱,目前富士康鄭州航空港廠區營運正常。資料顯示,富士康鄭州航空港廠區是蘋果iPhone最大組裝地點,是富士康組裝蘋果産品的主力廠區。

同樣是受疫情影響,4月12日,蘋果代工企業和碩發公告稱,其在上海和昆山的兩大工廠均已停工,将與當地政府積極溝通,以盡快複工。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研報中預計,和碩的兩家工廠可能需要到4月底或5月初才能恢複生産,預計蘋果可能将部分iPhone訂單轉交給富士康來生産。

除了停工,開年以來,國内手機市場持續低迷,蘋果的砍單傳聞不斷。郭明錤近期接連放出消息,稱蘋果今年首款新機iPhone SE的需求低迷,并将其全年預估出貨量削減1000萬部;安卓陣營方面,郭明錤透露,中國主要安卓手機品牌今年已削減約1.7億部訂單,占原2022年出貨計劃的20%。

在疫情停工、砍單傳聞、“缺芯”等多重因素的大背景下,依賴蘋果公司産業鍊訂單的“果鍊”企業生存越發艱難。近期,多家“果鍊”上市企業公布了2021年業績情況,從業績情況來看,“果鍊”企業業績分化加劇,可謂“冰火兩重天”。

縱觀各家廠商業績,一邊是京東方、歌爾股份等龍頭企業營收倍增,淨利潤正增長;另一邊是業績下滑,面臨虧損:除了龍頭企業立訊精密,2020年新增的8家蘋果供應商中,得潤電子、新綸新材、長盈精密、勝利精密均出現業績下滑情況。

今年,消費電子行業的供應鍊仍存不确定性,“果鍊”企業如何尋找未來新增長點?

幾家歡喜幾家愁:“果鍊”企業業績分化加劇

作為新興“果鍊”龍頭企業,2021年京東方業績實作成倍增長。京東方披露的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作營業收入2193.10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61.79%;實作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58.31億元,同比增長412.96%,業績創曆史新高。

同為“果鍊”龍頭的工業富聯财報顯示,2021年,工業富聯共實作營業收入4395.57億元,同比增長1.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0.1億元,同比增長14.8%,營收利潤均創下曆史新高。此外,“果鍊”企業中的歌爾股份、兆易創新、長電科技、大族雷射等也實作正增長。

不同于上述企業的高速增長,在2021年,有“果鍊”企業業績大幅跳水,甚至陷入由盈轉虧的窘境。

1月28日,昔日“果鍊”企業歐菲光披露2021年年度業績預告,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9到27億元。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包括:境外特定客戶終止采購關系,H客戶智能手機業務出貨量減少導緻公司多個産品出貨量同比大幅下降,以及各類資産進行全面清查和計提減值。

被稱為蘋果供應鍊A股“三劍客“之一的立訊精密于3月14日晚間披露了2021年度業績快報,報告顯示增收不增利,期内實作營業收入1541.06億元,同比增長66.60%;實作淨利潤70.72億元,同比減少2.12%。這是立訊精密營收首次突破千億關口,但其歸母淨利潤卻是近幾年以來首次負增長。

除了增收不增利,2022年以來,立訊精密的股價也“跌跌不休”。截至4月18日收盤,立訊精密股價已較年初高點下跌52%,市值較年初大幅縮水逾1300億元。

股價“腰斬”讓公司實控人坐不住了。4月11日,立訊精密釋出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長王來勝拟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系統增持公司股份,本次拟增持金額不低于人民币2億元,不超過人民币4億元,本次增持不設定價格區間。

同為“果鍊”龍頭,藍思科技則受疫情影響停工,子公司東莞藍思于2022年3月15日釋出公告宣布暫停生産活動,4月2日公告實作全面複工複産。藍思科技業績快報顯示,2021年公司實作營業收入452.86億元,同比增長22.60%;實作2021年歸母淨利潤20.88億元,同比下降57.36%。

此外,“果鍊”企業得潤電子、長盈精密2021年業績也由盈轉虧。

出局、疫情、制造成本上升,業績變化原因複雜

事實上,雖然成為蘋果供應商是對消費電子生産企業實力的一種肯定,但成為”果鍊”企業也成為一把“雙刃劍”。

中博聯智庫特聘專家張翔向南都灣财社記者分析,蘋果的同一款零配件會同時尋找兩家供應商,當一家貨源出現問題,另外一家可以保證迅速補充。而且,兩家供應商可以互相競争,蘋果擁有充分的談判空間,能以最低的價格采購産品,蘋果規避供應鍊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生産成本。隻是,如此一來,供應商的話語權也會随之降低,可被替代性凸顯。

此外,有業内人士指出,蘋果公司嚴格控制供應商的生産裝置,供應商的生産線需單獨供給蘋果使用,這也意味着”果鍊”企業對蘋果的高度依賴,企業一旦被踢出供應商行列,為蘋果提供産品的生産線會是以廢棄,随之而來的便是業績大幅跳水。

據央視報道,2020年有34家中企被“踢出”蘋果供應商的行列,企業業績随之暴跌。為此,央視呼籲企業擺脫“蘋果依賴症”。

歐菲光就是其中之一。因被移出果鍊名單,歐菲光在2020年度淨利潤由盈轉虧達18.5億元,2021年度預計再虧損19-27億元。在歐菲光公布的業績預告中,虧損原因提及 “境外特定客戶終止采購關系産生的影響”。

除了被蘋果踢出供應商行列造成的業績暴跌,“果鍊”企業業績下挫的原因錯綜複雜。

綜合開發研究院(深圳)産業發展和城市規劃中心主任彭堅向南都灣财社記者分析,除企業自身經營外,電子制造企業業績下降與整個市場的環境相關。具體來看,電子制造業成本在普遍上漲,無論是要素成本還是人力成本,以及研發成本都在快速上漲,疊加疫情、供應鍊、進出口海運等各方面的因素,相關企業在大環境中面臨較大的挑戰。

除了成本上升,得潤電子、長盈精密、藍思科技等蘋果供應商紛紛釋出業績快報聲稱受“缺芯少料”影響,淨利潤承壓,立訊精密也在業績快報中直言,業績受到這一因素影響。此外,各公司業績下挫的原因普遍還包括疫情反複、用電受限等困難和挑戰。

擺脫“蘋果依賴症”:布局智能汽車、智能穿戴,“果鍊”企業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在出局、疫情、成本上漲等諸多壓力下,不少“果鍊”企業開啟了轉型之路,紛紛宣稱要打造“第二增長曲線”。智能汽車、智能穿戴等新興賽道逐漸成為各企業打造 “第二增長曲線”的突破口。

歐菲光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業績變化原因之一是公司在發展核心業務的同時積極拓展新業務,其中就包括布局智能汽車、VR/AR、運動相機等新領域産品的光學光電業務。2021年6月,歐菲光披露半年報業績,其中,歐菲光智能汽車業務實作營業收入4.13億元,同比增長78.22%。

對此,彭堅表示,智能車制造有一定門檻。老牌車企在行業内的技術積澱、人才積累、各種生産制造的合作體系以及龐大的産業鍊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建立。即使是造車新勢力,相比于電子制造企業也擁有諸多優勢。

是以,彭堅建議,電子制造企業想要轉入新興的細分賽道,要依托自身的優勢去尋找和智能車制造的契合點,依托自身的核心技術去和其中的某些點結合。“如果能扮演好智能車制造供應服務商的角色,是能在新興領域裡吃到紅利的”。

或許是意識到了和成熟智能車廠商的差距,雖布局智能汽車,立訊精密多次重申不造整車。今年2月份,立訊精密釋出公告稱,已與奇瑞旗下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組建合資公司,研發和制造新能源整車,會以100.54 億元人民币收購青島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旗下相關股權。同月,立訊精密董事長王春來在電話會議中表示,立訊精密此次與奇瑞的戰略合作,公司并不造整車,而是協同奇瑞新能源的ODM業務。

此外,還有不少“果鍊”企業湧入智能穿戴領域。

今年4月7日,藍思科技釋出了《關于變更部分募集資金用途的公告》。公告稱,公司拟将“長沙(二)園智能穿戴和觸控功能面闆建設項目”投資總額由原來的15.15億元增加至54.06億元,項目預計2024年底全部建成達産。

無獨有偶,立訊精密早在今年2月份釋出公告稱,拟定增募資不超過135億元,其中35億元投向智能可穿戴裝置生産項目。

去年,“元宇宙”概念熱度走高,市場對智能可穿戴裝置的關注度也随之水漲船高,此次電子制造業紮堆湧入智能穿戴領域,是否存在非理性因素?張翔向南都灣财社記者分析,去年,立訊精密、歌爾股份和藍思科技三家公司集體表示,AR/VR可穿戴裝置将是公司未來重要的産品方向,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可穿戴裝置的戰略地位。此外,廠商借助可穿戴裝置有可能和蘋果建立新的合作。是以,從這兩方面來講,供應商發展可穿戴的戰略是正确的。

目前來看,各企業在智能車等新興賽道的表現存在兩級分化現象。“不過,無論怎樣,全面多元化發展,降低蘋果的業務比例,才能擺脫對蘋果的依賴,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張翔表示。

采寫:南都·灣财社記者 嚴兆鑫 實習生 白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