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侵華戰犯岡村甯次,投降前還在執行“玉碎計劃”,最後卻被判無罪

作者:芸汐說曆史

1945年,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至此結束。對于中國人而言,這一天則是代表14年抗日戰争的結束。日本人從當初狂妄叫嚣要将中華大地亡國滅種,到最後灰頭土臉滾出中國,前後差距不可謂不大。

對于日軍從1931年到1945年變化感受最深的人,日軍司令官岡村甯次應該就是其中之一。

侵華戰犯岡村甯次,投降前還在執行“玉碎計劃”,最後卻被判無罪

1945年9月9日,岡村甯次在南京簽署投降書,此時距離日本宣布投降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他繃着臉,嘴角向下耷拉着,目光裡透出隐隐的漠然與陰狠,但整體來說,情緒已經平靜下來了。

侵華戰犯岡村甯次,投降前還在執行“玉碎計劃”,最後卻被判無罪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那一天中華大地歡呼聲響徹雲霄,而以岡村甯次為代表的侵華日軍,卻沒那麼好過。對于長官級别的日軍而言,他們并非是忽然被“投降”兩個字砸到頭頂上的,其實早在抗戰末期,就已經有日本部隊開始消極作戰。

普通士兵不知道高官們都在計劃着什麼,但他們會發現槍支、彈藥、軍糧等各方面補給都跟不上,想要活着就要少打仗,這個訊息無比清晰的透露出一個日軍最害怕面對的問題:這場戰争,他們堅持不下去了。

侵華戰犯岡村甯次,投降前還在執行“玉碎計劃”,最後卻被判無罪

岡村甯次等日軍進階将領自然對這些事情了解的更多,早在日本投降之前,岡村甯次等人就已經聽聞了這個消息。所有人都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最終的消息就像是那把高懸在頭頂上的鋼刀,落下來或許會死,不落下來又讓人寝食難安。

1945年8月10日,岡村甯次忽然接到東京發來的電報,他做好心理準備去看内容,卻見上面寫着讓他準備好“重新開始全面作戰”。

侵華戰犯岡村甯次,投降前還在執行“玉碎計劃”,最後卻被判無罪

岡村甯次面對這份電報猶豫不決,日本在中國的戰線已經被拖垮,能夠給出緻命一擊的時機根本不存在,指令“重新開始全面作戰”真的可行嗎?岡村甯次按捺住心中的疑惑,決定再等一等,如果真的要全面開戰,後面肯定還會有詳細部署。

1945年8月12日,岡村甯次接到第二封電報,這回的電報給了他一個“晴天霹靂”。

東京方面告訴他,在各同盟國聯合施壓之下,日本打算接受《波茨坦公告》,也就是說,以“大日本帝國”自居,在二戰中橫行無忌的日本,這回真的要低頭認輸投降了。

侵華戰犯岡村甯次,投降前還在執行“玉碎計劃”,最後卻被判無罪

岡村甯次精神恍惚,完全無法接受日本戰敗這個結果。

緊接着,他又收到數封電報,全都是“一億玉碎計劃”相關訓示和内容,這個計劃癫狂激進,卻剛好對上了岡村甯次的想法。

甯可玉碎,決不收兵。

1945年8月13日和14日,決定執行“玉碎計劃”岡村甯次像打了雞血一樣開始布置手底下的兵力,至于先前關于投降的消息,都被岡村甯次當做謊言刻意遺忘。

但有些東西,并不是遺忘就等于不存在的。

8月14日,正在部署“玉碎計劃”的岡村甯次忽然收到電報,告知他“最壞事态,已成定局”,随後晚間又有電報告知注意聽明日天皇廣播内容。

侵華戰犯岡村甯次,投降前還在執行“玉碎計劃”,最後卻被判無罪

1945年8月15日,岡村甯次整理好着裝,端端正正地聆聽天皇玉音。當裕仁天皇說出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那一刻,岡村甯次奇異地放松下來。

高懸于頭頂的那把鋼刀終于落下,日本軍國主義被砍得頭破血流,而以岡村甯次為首的戰犯,都将被推上戰争法庭的審判席。

1945年9月9日,岡村甯次在南京簽署投降書。

侵華戰犯岡村甯次,投降前還在執行“玉碎計劃”,最後卻被判無罪

令人遺憾的是,因為國民政府的包庇,岡村甯次這個在中國制造多次屠殺,對華北地區實行三光政策,以至于華北軍民死傷無數的頭号戰犯,最終竟然被宣判“無罪”。

可能在蔣介石的面前,曾經跟他一同并肩作戰,用盡惡毒政策對付解放區中國軍民的日本戰犯,或許比中華大地上的數千萬冤魂更加重要吧。

盡管這個“無罪”判決招來國内強烈反對,1949年4月,岡村甯次還是在國民政府的保護下,毫發無傷地傳回日本。

侵華戰犯岡村甯次,投降前還在執行“玉碎計劃”,最後卻被判無罪

回到日本後,岡村甯次作為日本右翼代表出席各種活動,還在台灣的國民政府以及部隊中出任高官,一直到82歲因病去世。

不過,岡村甯次去世後,岡村家就後繼無人了,因為他的小兒子在他于上海做間諜時夭折,大兒子人到中年也去世了。

對于一心妄圖将中國亡國滅種的岡村甯次而言,可能無論如何都想不到,最後亡家滅種的是他自己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