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餘承東說自己吹過的牛都實作了,并沒有,他的打臉時刻來了

餘承東說自己吹過的牛都實作了,并沒有,他的打臉時刻來了

作者:龔進輝

最近,華為消費者BG掌門人餘承東首度化身車評人,公開推薦首款“鴻蒙汽車”AITO問界M5,并放出豪言,華為進軍汽車行業就是要做到第一,“沒人記得住第二,這是信念也是願景,我一定會做到的。”

他表示,自己很有信心,華為汽車也能複制手機的成功,幫助與華為合作的車廠做到中國乃至世界第一。不得不說,盡管華為是汽車行業的後來者,但餘承東野心勃勃,并直言不生氣别人叫自己“餘大嘴”。

“過去我給别人展現出來的風格有點吹牛,但我吹過的牛都實作了,都不是按時完成,而是超額完成的。”他說道。那麼問題來了,餘承東吹過的牛真的都一一實作了嗎?并沒有,我還真就找到一個他當年沒有實作的Flag。

餘承東說自己吹過的牛都實作了,并沒有,他的打臉時刻來了

把時間撥回到2019年3月,當時餘承東透露,中國每賣出三台就有一台是華為手機,2019年目标是每賣出兩台就有一台,“目前華為在中國中高端手機市占率34%,年底達到50%。”他的言下之意是,2019年年底華為要占據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話說,華為想要在短短1年内把市場佔有率從33.3%提升到50%,這無疑是個巨大挑戰,任務十分艱巨。我承認華為表現十分炸裂,但小米、OPPO、vivo等玩家也不是吃素的,想要從它們手中拿下将近17%的市場佔有率,且在1年内辦到,操作難度非常大。

2個月後,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給其拓展海外市場蒙上一層陰影,直接後果是2019年華為未能如願趕超三星登頂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成為新的全球霸主。于是,華為改變政策,加大對國内市場的重視程度和進攻力度,尤其是猛攻下沉市場,以此來彌補海外市場受美國禁令影響而帶來的業績波動,且很快就見效。

Canalys報告顯示,2019年Q2,華為出貨量同比猛增31%,達到3730萬台,成為市場前五唯一呈現增長的品牌,市場占有率達到38.2%。餘承東透露,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中的64%來自中國市場,這是華為自2013年Q2以來中國市場貢獻的最高占比。

2019年Q3,華為+榮耀雙品牌繼續共同發力,華為出貨量再創新高,達到驚人的4150萬台,同比猛增66%,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攀升至42.4%。這是華為有史以來的最為高光時刻,遠遠甩開其他對手,但單季市場佔有率仍未達到50%,其他季度與預期成績存在更大差距。

餘承東說自己吹過的牛都實作了,并沒有,他的打臉時刻來了

2020年初,2019年手機圈成績單出爐,華為的确一枝獨秀。Canaly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前五是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華為以1.42億台出貨量、35%增速傲視群雄,比第二名OPPO、第三名vivo出貨量之和還多,市場佔有率為38.5%,僅比2019年3月立Flag時高出5%左右,與50%的既定目标相差甚遠。

具體來看,2019年Q1-Q4,華為出貨量分别為:2990萬台、3730萬台、4150萬台、3330萬台,市場佔有率分别為34%、38.2%、42.4%、39%,增速分别為41%、31%、66%、11%。不難看出,2019年華為沒有一個季度的市場佔有率達到50%,代表餘承東吹過的牛沒有實作,他被殘酷現實狠狠打臉。

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這鐵一般的事實擺在眼前,我很好奇,為何餘承東可以當作沒事發生一樣,好意思說自己吹過的牛都實作了?難道是梁靜茹給的勇氣?對了,在賦能合作夥伴造車這事上,餘承東也吹下一個不小的牛。去年5月,在推出賽力斯華為智選SF5不久後,他放出豪言,華為内部已定下2022年銷售30萬輛的年度目标。

今年1月,餘承東再度強調30萬輛年銷量的目标不變。在他的規劃中,2022年華為将用1000家門店來賣車,“假設每個店每月可以賣30台,月銷量便能夠達到3萬台”。而30萬輛年銷量一旦達成,“合作車企一年銷售額達到1000億元”。

餘承東對于華為體系頗為自信,認為現階段無論是華為的品牌營銷能力、零售管道能力還是産品競争力,都足以支撐起這一銷量預期。同時,他也坦言面臨壓力,壓力來源指向産品爬坡階段、供應鍊風險等帶來的産能供應問題。

事實上,華為單靠賽力斯,不足以實作30萬輛的既定目标,于是聯手北汽極狐、長安汽車,深度參與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和阿維塔11的設計。按照規劃,2022年華為會同步銷售AITO問界M5、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阿維塔11,以及規劃中的AITO問界M5純電車型和中大型增程式SUV等車型,這些新車都将進入華為管道。

即便如此,華為想要達到年銷量30萬輛依然困難重重。30萬輛是什麼概念?小鵬、蔚來、理想經曆多年摸爬滾打,才混到造車新勢力三甲的行業地位,2021年三者銷量總和不到30萬輛。華為初涉汽車領域就喊出年銷量30萬輛,步伐邁得實在太大,既過于高估自身在手機領域的成功經驗,也對汽車領域的客觀規律和各種坑缺乏必要的敬畏之心。

這不,時隔3個月,餘承東便開始給自己找台階下。最近他表示,由于目前供應困難,這個目标已經不可能實作。“剛進來汽車行業不知道缺芯如此嚴重,以前一塊晶片二、三十塊,現在漲到2500塊人民币,一台車上要用9顆(晶片),太虧了。”

對于餘承東這番說辭,我是不信的。要知道,缺芯危機由來已久,2020年底從手機行業蔓延至汽車行業,彼時華為剛好在汽車領域加速布局,餘承東不可能不知道汽車缺芯的嚴重性。退一步講,即便殺入汽車行業初期不知道,今年1月,他在重申30萬輛年銷量目标不變的同時,提及可能面臨供應鍊風險,缺芯成為繞不開的話題,将對汽車産銷産生不利的影響。

那麼問題來了,餘承東明知汽車行業缺芯愈發嚴重,為何還要立下30萬輛年銷量的Flag?在我看來,歸根結底是他的“餘大嘴”本色使然,總覺得華為無所不能,進入汽車領域能迅速成為行業颠覆者,才會改不了吹牛的習慣。如今,餘承東被缺芯狠狠上了一課,學乖後給自己找台階下,變得“謙虛”起來。

餘承東說自己吹過的牛都實作了,并沒有,他的打臉時刻來了

乘聯會資料顯示,AITO問界M5在今年3月的銷量為3045輛。餘承東表示,随着供應鍊的恢複,未來這個資料會持續爬升,月銷有望破萬,甚至直奔兩三萬。“今年如果能做到10-20萬的銷量,就能稱得上是奇迹了。”從對華為體系高度自信,足以支撐起30萬輛年銷量,到賣到10-20萬輛是奇迹(即便加上北汽極狐、長安汽車也很難達到30萬輛),他的這一巨大轉變你品,你細品。

種種迹象表明,初來乍到的餘承東還是大大低估了汽車行業的不确定性,才會上演提前宣布自己吹牛翻車的尴尬一幕,加上說好的2019年在國内智能手機市場占據50%的目标未實作,他說自己吹過的牛都實作了愈發站不住腳。經過一次又一次被打臉,希望餘承東能真正懂得什麼叫謙虛,不要動不動就吹牛。

當然,從營銷角度來看,餘承東的“餘大嘴”式博眼球手法,的确為華為帶來更高的關注度。不過,我相信,他并不滿足于過過嘴瘾,而是真心希望能把事辦成,隻不過有時吹牛過度,而能力配不上野心,才會讓自己下不來台,餘承東隻能選擇性遺忘或再也不提。總之,低調點、謙虛點總沒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