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農學子的戰“疫”随筆:守得雲開見月明

人這一生,橫亘着五情。

五情也就是喜怒哀樂怨,對應着人心,是那回環往複、起伏不定的心情。為何突然想到了五情?許是疫情反複,校中隔離,需抒發心中感想。

01

當學院招募志願者的時候,報名的人多,“崗位”相對較少,我“喜”提“一職”,成為了志願者中一員。工作過程中,體會到了很多志願者工作的難處。點餐的同學多,送餐的同學少,常常會接聽到同學回電話時的“怨”。送餐路上,也會偶爾聽到同學們“怒”這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我又何嘗不是一樣“怨”,一樣“怒”,怨這大好春光暫不能放肆欣賞,怒這疫情把大家的腳步束縛,解脫不得。

沈農學子的戰“疫”随筆:守得雲開見月明

有一次取餐的過程中,遇到了和我們一起住在學校的輔導員劉麗娜老師,她看起來憔悴了很多,想必是最近沒有休息好。看她餐點的不多,我問她能不能吃飽。她說,有的時候把自己的生活水準降低,再适當“加餐”就會很容易有滿足感。說到這兒的時候,她“樂”着跟我說,她前一天吃的羊雜面覺得很好吃,她很開心。

在經曆着“怒”“怨”過後,會發現生活在回暖。而讓這一切回暖的,正是大家在平淡生活中的“喜”和“樂”。同學們通過志願服務的方式延續着愛和溫暖,分享着那些即使在封校狀态下依然保持着的儀式感。比如南校區成立的學生“濃農理發室”,比如那個親手用超市食材為舍友做出的生日蛋糕。

02

對我而言,家和學校離得近,幾乎是站在宿舍窗台就能看見家的方向,和父母間沒什麼距離感。父母以前總說我,平時也想不起來和他們打打電話,看看他們。後來,我慢慢了解了原因,想必他們看到别的家長接到孩子的電話或者視訊的時候,對我應該是“怨”的吧,“怨”沒有讓我走得遠一些,有那種距離感與好久不見的想念。

沈農學子的戰“疫”随筆:守得雲開見月明

如今疫情嚴重,咫尺之間,見一面都難,原來啊,隻有得不到的才會被珍惜。千萬想念彙聚成一封家書,提筆之際卻不知道該怎麼開頭。原本計劃着寫:“爸爸媽媽你們最近還好嗎,我很想你們!”但又覺得這樣說了他們即便是想我,又能怎麼樣呢?徒增傷感罷了。萬語千言最後隻剩下一句:“女兒衣甚暖,食頗飽,眠極安,父母勿念為盼。”

語畢,不禁笑自己竟是個如此糾結的人。家書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也不過一個意思:一切安好,父母勿念。父母的“喜”和“樂”那麼簡單,我若安好,便是晴天。

03

如果說,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當下大家的生活狀态,我想,那可能就是“成長”吧。

我所在的南校區,這小小的操場上,呈現着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活潑動感的體育活動、溫暖柔情的吉他彈唱、三兩好友圍聚一起談笑風生……那些平日裡匆匆路過,遺忘了駐足凝望路邊錦簇的繁花;平日裡專注于書本,忽略了操場上迎着陽光奔跑有多麼高昂;平日裡車水馬龍,不會記錄下一份雖平淡卻有意義的紙張;平日裡各自奔忙,很少相聚談談人生談談理想。現在,疫情看似封住了我們,卻給了我們更多凝聚快樂、觀察美好的機會和時光。在有限的空間裡能創造無限的快樂,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寶藏。

就好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青青嫩芽,一切都在生長,一切也都在向前。我們,終将守得雲開見月明。

沈農學子的戰“疫”随筆:守得雲開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