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作者:柳飄飄了嗎

前些日子有個上熱搜的事我一直沒聊——周深和GAI改編蔡依林的《玫瑰少年》,因不夠尊重歌曲原意,引起批評。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即便被粉絲的控評占領,依然不難看出大衆的滿腔怒火。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為什麼一個翻唱能引發如此大的争議?

《玫瑰少年》是蔡依林2018年的作品。

有感于因校園霸淩身亡的台灣少年葉永志的悲劇故事,她策劃了這首歌曲,唱的是和葉永志類似的邊緣群體的艱難處境。

總而言之,這是一首獻給少數人的贊歌。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但在周深和GAI的改編版中呢?

改編版的《玫瑰少年》删掉了原詞中極其關鍵的,暗含葉永志名字的一句。

永志不忘記念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玫瑰少年》本就是為永志們誕生的,删掉這一紀念,還算改編的合理範疇嗎?

這首先就亟待商榷。

另外還有部分網友,将目光落在了改編版的内涵上: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新的填詞是昂揚向上,什麼“虎豹龍膽”,什麼“扣動扳機”。

但,這符合邊緣群體的生活境況嗎?

尤其對比原版歌詞,新版《玫瑰少年》分明已經嚴重偏離了原作哀傷、甚至帶着控訴意味的基調,變成了又一首俗套的勵志金曲。

誰把誰的靈魂 裝進誰的身體?

誰把誰的身體 變成囹圄囚禁自己

亂世總是最不缺耳語

哪種美麗會喚來妒忌

你并沒有罪 有罪是這世界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這便是這版翻唱的另一個争議點:它不但抹去了葉永志的名字,還抹去了永志們的艱難經曆。

飄不喜歡扣大帽子,但在我看來,新《玫瑰少年》的錯誤并非小事。

華麗的高音、激昂的說唱和全場觀衆的淚水構成了一場多數人的狂歡,但其中又隐隐包含着一種殘忍——我們再度忽略了不應被忽略的少數人。

在熱搜降溫,許多人已經忘記這一茬,乃至默許了這一殘忍之時。

回過頭再來聊聊這件事,或許才更是時候。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為什麼新版《玫瑰少年》的改編是錯誤的?

我們還得先從這首歌的靈感來源,“玫瑰少年”葉永志談起。

這是每每講起都讓我忍不住鼻酸的故事。

其實,葉永志本隻是台灣屏東的一個普通國中生,若非要說有什麼“不普通”,那就是他個性——舉止溫柔,外型秀氣,喜歡一些刻闆印象裡,女孩子才喜歡的事情……

他也是一個與大衆認知裡的男孩形象不大一樣的少年。

而這份不像,讓他被貼上“不正常”的标簽。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脫離具體情境,我們中多數人大概不會覺得這有什麼大不了。

但在學校的環境裡,尤其還是在20年前,葉永志必定會是最受欺負的那類孩子。

不用想也知道,校園霸淩從來沒離開過葉永志的生活。

同學們最愛對他開的“玩笑”,是把他拽進廁所裡脫他褲子檢查性别,至于嘲笑、辱罵、威脅乃至毆打更是家常便飯。

葉媽媽說,葉永志曾寫過一張紙條給自己:

媽媽你要救我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這個15歲的少年,由于自己的性别氣質就不得不生活在無盡的恐懼裡。

然而,或許隻當作小孩間的小打小鬧,又或許純粹對學生關心不夠,校方在當時并沒有處理這惡劣的霸淩行為,哪怕葉媽媽多次反映,依舊放任自流。

這種放任卻終于釀成悲劇。

2000年4月20日的下午,因為害怕下課上廁所被欺負,葉永志與平時一樣在下課前幾分鐘舉手示意,去了衛生間。

然而,他卻再也沒有回到教室。

等到葉媽媽趕到醫院時,兒子已經陷入昏迷,當時他口鼻流血不止,僅存微弱的呼吸,褲子拉鍊是被拉開的狀态。

當日淩晨,葉永志不治身亡。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故事講到這裡,是一個令人唏噓的、徹頭徹尾的悲劇。

但在哀傷深處,往往又透出人性的光輝——葉媽媽。

兒子的逝世,讓她決心化身鬥士,拼了命去為孩子找回一個公道。

而在追索真相的同時,她漸漸發現了另一個現實:和葉永志類似的少年,遠不止一個。

他們都在經曆着歧視、排擠,因為性格和氣質吃盡苦頭。

有一個高中的學生寫信給我

他說他能活到今天是一種奇迹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葉媽媽選擇站出來,她走上街頭、登上講台,講述葉永志的故事,也呼籲人們對性少數群體的關懷。

從此,葉永志的遭遇不再是單單是悲劇。

因為葉媽媽的鬥争,他已然成了推動大衆反思、尊重少數群體的标志性人物,而“玫瑰少年”這個詞也是以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花費如此多的筆墨講清《玫瑰少年》背後的故事,不隻是為了還原被抹去的葉永志的本來面目。

更重要的是,這為我們劃定了這首歌所獻給的對象——性少數群體。

有了這個背景,我們便不難看出,這不隻是一次單純的改編。

嚴格來講,它甚至可以算作一次針對邊緣群體的“文化挪用”。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文化挪用,指的是将原屬于其他國家、種族、群體的文化,剽竊來為自己牟利。

比如迪士尼翻拍《花木蘭》這個中國故事,或是其他人種紮髒辮這種典型的黑人發型,都是典型的文化挪用案例。

而在我看來,這一指控對于新版《玫瑰少年》并不算嚴厲。

文化挪用讓人不适之處在哪?

其一,它往往是對弱勢群體所剩不多的珍貴之物的強行竊取,這是對他們利益上的損害。

其二,受益的優勢群體往往還會得意洋洋地四處炫耀戰利品,這又會帶來精神上的羞辱。

而這兩點,新版《玫瑰少年》完全符合。

先看看GAI在開始這次糟改前的發言:

對于《玫瑰少年》這首歌來說

我和深深都覺得有很多的故事

和我們自己的經曆還是挺像的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周深的部分我尚可了解。

從小因為聲線女性化、身材矮小遭受校園暴力的他,的确與葉永志有相像之處。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但GAI呢?

首先,他在學校裡就很“江湖氣”。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其次,他本身似乎就是一個性别偏見很大的人。

從以往的采訪中不難看出,GAI對哪怕沾了一點陰柔氣質的男性都帶着不屑與輕蔑。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那麼,他的經曆可能和《玫瑰少年》的故事有任何相似之處嗎?

我傾向于給出否定的回答。

當然,我可以接受說他的人生中也有過被輕視被欺壓的過往。

可類似的過往又有哪個人沒有呢?

要知道,我們多數普通人所遇見的困難,與社會地位先天不足的少數群體所經曆的往往是很難同日而語的。

“葉永志們”所走的從來不是大多數人所走着的大道,而是一條更加兇險坎坷的暗路,而這也是我們呼籲關愛弱者的根本原因。

而當你把這種坎坷曲解為“追求音樂夢時遭受的白眼”式的委屈。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很抱歉,這不單是對他人痛苦的矮化,更是對他人生命的極大侮辱。

這種邏輯,本質上和那些諸如“男性在職場上也會遭受歧視,女性沒資格賣慘”的滑稽論調沒有分别,更給人一種“雖然他失去了生命,我追夢也挺辛苦”的殘酷。

且即便我們再退一步,不去審查誰有沒有資格唱這首歌,也不去衡量兩種人生何者更沉重。

剝奪弱勢群體“被看見”的權利這種行為,本身也是無法容忍的。

《玫瑰少年》的重要之處正在于,它所講述的是屬于極少數人的故事。

歌曲所講述的靈魂被身體所困的無奈、因性别氣質被霸淩的痛楚,是華語音樂裡相當少見的題材。

華語樂壇有幾首類似主題的歌?但獻給多數人的勵志歌曲又何曾缺少過?

是以,這種被看見的機會對于一直生活在大衆盲區的少數群體而言,實際上是極其稀缺的資源。

改編版有一段新編的詞尤其讓我感覺刺眼:

玫瑰少年在我心裡

睜眼看着我們一路怎麼來的

随便他們貼上什麼樣的牌子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它把“玫瑰少年”表達成了存在于每個人心中的懦弱面,于是也把這一叙事普遍化、尋常化了。

由此,葉永志的故事震撼人心、警醒我們反思的力量,也将被削得一點不剩。

正如女性的困境不是所有人都會遭遇的小麻煩,底層人民的貧苦不等于每個人都在經曆的缺錢花,玫瑰少年的不幸,也不會是放之天下皆準的勵志素材。

将弱勢群體的叙事拿來給優勢群體消費,這就是赤裸裸的挪用。

恰如飄前文所說的,我們實在不缺另一首成功學金曲了。

作為對性少數群體為數不多的記錄,我們為什麼就不能讓《玫瑰少年》維持原樣,至少也該像其他的翻唱一樣,留住葉永志的名字吧。

這真的有很難嗎?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歸根結底,其實這事兒一點不複雜。

一次不讨巧的改編,一次方向走偏的緻敬,甭管有心無意,都是闆上釘釘的過失。

當然這也不意味着大奸大惡,隻能說許多人對于邊緣群體确實缺乏足夠的關注。

但在娛樂圈裡,一個社會議題被正視還有更大的阻礙:粉圈。

當沾染上許多非理性的辯白和偏袒,本身并不複雜的問題也會變得面目模糊。

對鋪天蓋地的對明星的批評中,不少粉絲選擇了辯護反擊,而其中最典型的是這一種說法: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簡而言之,粉絲們同意《玫瑰少年》是一首獻給少數人的歌,但他們也認為任何人都可以是少數,而不限于性少數群體。

被挖掘的證據,是原唱蔡依林也曾這麼表達:

葉永志提醒了我

在任何情況我都可能成為某種少數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但得出任何人都有權被《玫瑰少年》歌頌的結論,卻是相當站不住腳的。

舉未必恰當的例子——西方人可以因為自己也有逆境,就把“反對歧視亞裔”篡改為“反對歧視亞裔和白種人”的嗎?

男性可以因為自己也有弱勢的時候,就和女性一同分享MeToo運動嗎?

之是以說不恰當,是因為種族、性别問題各有各的複雜性,難以等同衡量。

但此類議題卻有一個相同的邏輯,即,特意賦予弱勢群體的優待,是不應該被随意分享的。

之是以強調“我們每個人都可能變成少數人”,是為了提醒我們以更多的同理心去了解弱勢者。

而絕不是讓我們可以恬不知恥地随意以弱者自居,享受了本不屬于我們的關照。

更何況這也不是什麼天大的福利或恩典,而隻是一首歌而已。

“玫瑰少年”一詞,源于法國電影《玫瑰少年夢》。

主角盧多同樣是個特别的男孩——喜歡裙裝。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最愛玩洋娃娃。

甚至還天真地想嫁給自己青睐的男同學。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在一開始,人們都覺得這是幼童無傷大雅的玩鬧。

但漸漸地,周圍的人态度變了。

同校學生的家長們害怕他帶來不良影響,一齊寫了投訴信給校長。

同窗的男生們,開始将拳頭對準他。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甚至連一向對盧多呵護有加的媽媽,也失去了耐心。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盧多始終沒能了解自己做錯了什麼。

他随着自己的天性生活,帶着和其他孩子一樣的天真幻想和希冀,卻被視作異端、怪人,甚至被親人指責擾亂了生活。

但盧多真的做了多過分的事嗎?

他唯一想要的,不過是無需改變自己,親友們也能繼續愛他。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愛,對于許多邊緣群體來說是太過稀缺的資源。

在我們看來或許微不足道、也不十分打緊的善意,在他們而言都是要值得敝帚自珍的優待。

在改編版《玫瑰少年》的現場,聽衆們有的群情激昂,有的大聲跟唱,更多的是熱淚盈眶。

證明這一版的《玫瑰少年》的确擁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但,這份鼓舞本不應是屬于我們的。

這旋律原來獻給的是主流之外的無助者,這歌詞原本講述的是受盡欺淩的羸弱少年。

一首翻唱引起大衆滿腔怒火,熱搜背後的人血,粉絲洗得掉嗎

《玫瑰少年》的價值,應該提醒我們去看見我們看不到的隐痛,而不是讓我們先為自己而感動。

它闡述的本是“不強”的姿态無罪,而非我如何變成強者,我如何天生是強者。

不要壓榨别人僅有的話語空間,挪為自己聽出耳繭的“輸出”。

一朵玫瑰,綻放在少年的墓碑前。

和成為無關痛癢、可有可無的強者妝點,意義永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