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這輛前臉有些奇怪的車是什麼車?原來這是一輛外觀改造過的吉斯151方艙車。為了改善發動機艙通風的情況,這輛車的水箱罩和機蓋進行了改造,在原車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通風口,看起來與原車有一些不同。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作為蘇聯第一種投入量産的三橋6×6驅動汽車,吉斯151的延發并非一帆風順。1944年7月莫斯科的斯大林汽車廠曾經試制了兩橋4×4驅動的吉斯150A型汽車,但是根據測試結果,這種汽車的性能還是差強人意,進一步的工作就是研制三橋驅動汽車。1946年5月斯大林汽車廠制造了後雙胎的吉斯151-2型樣車,使用的是8.25-20型輪胎。1946年11月又制造了後單胎的吉斯151-1型樣車,使用的是10.50-20型輪胎。兩輛樣車外觀有所不同,吉斯151-2前臉網格是橫條,看起來更像吉斯150。吉斯151-1前臉網格是豎條,看起來更像萬國M-5H-6,它們的測試結果也有差異。

正如預期的那樣,兩種樣車的測試表明,與後雙胎樣車相比,後單胎樣車的燃油效率和越野能力顯著提高。這是因為在泥濘的道路上,後雙胎樣車的後輪不能沿着前輪的軌迹前進,增大了行駛的阻力。而且粘稠的泥漿還會覆寫住後輪造成打滑,讓行駛更為困難。但是後雙胎汽車接地面積更大,對于噸位相近的斯蒂貝克US6系列汽車而言,吉斯151的車長更長,自重更大,使用後雙胎也有合理的地方。盡管後單胎的吉斯151-1的道路測試結果非常好,蘇聯軍方還是堅持采用後雙胎的結構。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前臉增加的通風口破壞了原有的吉斯車标

1948年4月14日,第一批吉斯151試生産下線,1948年10月8日開始批量生産。吉斯151一直生産到1958年9月18日,才被吉爾157取代。與早期生産的吉斯150型汽車一樣,1949年8月之前生産的吉斯151使用的也是鐵木混合結構的駕駛室,駕駛室邊緣是平直的。1949年後生産的吉斯151采用全金屬駕駛室,1951年4月開始機蓋側面的通風槽由向内開口改為向外開口,下面還增加了沖壓的痕迹。

1953年初為了節約金屬和簡化工藝,大燈防護網由36格(6×6)改為25格(5×5),前臉的造型也在這個時期前後做了改動,豎條前臉的下部增加了一組小網格。1956年上半年之前生産的吉斯151大燈防護網改為12格(3×4)。1956年8月随着斯大林汽車廠更名利哈喬夫汽車廠,車标由吉斯改為吉爾。1958年4月到停産期間的吉爾151已經和吉爾157越來越接近,前臉水箱罩、大燈防護網、保險杠和吉爾157造型相同,前臉下部的小網格不見了,大燈防護網上部造型也從平直變成了圓弧形。

實際上生産中的變動遠比外觀的變動更為複雜,由于發動機已經做了改動,根據外觀判斷,圖檔上這輛吉斯151大概生産于1951年4月至1953年初之間。由于車上安裝的鋼圈幾乎都是常見的6孔鋼圈,而不是吉斯5和1952年之前生産的吉斯151上用的那種2孔鋼圈,可以進一步判斷這輛車大概生産于1952年至1953年初。但是因為汽車輪圈經常會在使用中被更換,不同車型和年代的輪圈往往會混裝在一輛車上,是以隻看輪圈造型來識别汽車的生産時間顯然是不夠準确的。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36格的大燈防護網,這是1953年初之前生産的吉斯151的特征之一。

普通的吉斯151型越野載重汽車采用6×6驅動形式,整車尺寸是6930× 2320× 2310(到駕駛室頂) /2740(到車篷頂)mm,軸距3665+1120mm。車廂尺寸3565× 2090× 355mm,車廂高欄可以下放作為車廂裡的座位。公路載重量4.5噸,越野載重量2.5噸,拖帶總重不超過2.5噸的挂車時主車載重量3.6噸,空車重量無絞盤5.545噸/有絞盤5.845噸,公路滿載總重無絞盤10.27噸/有絞盤10.57噸,越野滿載總重無絞盤8.27噸/有絞盤8.57噸。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盡管用着模仿美國卡車的駕駛室,吉斯151的前橋減速器卻是往左偏的,而美國車是前橋減速器是往右偏的。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吉斯151的前輪主銷後傾角是0°30′,吉爾151是3°30′。

車上搭載的是一台吉斯121型直列6缸水冷汽油發動機,使用蘇聯标準A66号汽油,缸徑101.6mm(4英寸),行程114.3mm(4.5英寸),排量5.55升,壓縮比為6。缸徑和行程的資料和上一代産品吉斯5型汽車相同。最大功率95馬力/ 2800r/min,最大扭矩310N m/ 1300r/min。與發動機相連的是雙片幹式離合器,變速箱來自5速手動變速箱,最高擋速比0.81。後橋采用的是中央單級減速橋,主減速比6.67。比對20×7型輪圈和8.25-20型輪胎。車輛最高車速60km/h,百公裡油耗42L,油箱容積150+150L,續駛裡程710km,最大涉水深度800mm。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前橋上用的還是原裝的鋼圈,換用的新中國8.25-20型輪胎,1950年上半年之前生産的吉斯151使用過7.50-20型和34×7型輪胎。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中橋上這個鋼圈明顯是後換的,可是輪胎上的俄文卻是莫斯科輪胎廠字樣。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吉斯151的生産也離不開高爾基汽車廠裡設計師們的經驗,吉斯151繼承了未量産的嘎斯33的驅動橋的布局,全車使用非貫通式驅動橋,共5根傳動軸,驅動橋主減速比6.67。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後輪刹車分泵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車上搭載的方艙已經十分破舊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車上的電源插口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吉斯151車架左右各有一個150L油箱,駕駛員通過撥動汽油表開關可以檢視兩個油箱裡的油量。

吉斯151除了作為軍用運輸車和特種專用車底盤之外,有些也作為民用運輸車,蘇聯自用之外也向很多國家出口。不僅中國軍隊裝備了各種用途的吉斯151系列汽車,一些地方機關也保有大量的吉斯151。在國内的吉斯151型汽車,像圖檔上這輛吉斯151方艙車因為水箱溫度高還做了改裝,畢竟中國絕大多數地區的氣溫要比蘇聯高一些,有些進口自蘇聯的汽車會暴露出散熱不好的問題。外觀上前臉的水箱罩上開了6個通風口,車标不得已挖去了兩個字母,看不出來原本的面目。左右兩側的機蓋也在原來沒有通風口的地方開出了通風口。有的車甚至會将水套分水管進行改造或者更換,同時鑽通汽缸蓋上的出水孔,再更換上解放CA10B型汽車使用的6葉風扇,這樣可以進一步改善吉斯151型汽車水箱溫度高的問題。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這台車的化油器和進排氣歧管都換成了國産的産品,進排氣歧管上還能看見一汽的标志。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化油器上的标牌216A2 用于解放CA-30型汽車

吉斯150型汽車存在的油耗高的問題也出現在吉斯151型汽車上。圖檔上這輛吉斯151就用國産的216A2型雙腔并動化油器取代了原車使用的MKZ-K-80B(MKZ-16A)型可變喉管化油器。實際上最初生産的吉斯151使用的是裝有MKZ-14V型化油器的吉斯120型發動機,功率隻有90馬力,1950年5月才改用裝有MKZ-K-80B(MKZ-16A)型化油器的吉斯121型發動機,功率92馬力,拆除限速器才能達到最大功率95馬力。1956年11月生産的吉斯121型發動機又改用MKZ-K-84型化油器。1957年4月後生産的吉斯121系列發動機用鋁合金缸蓋取代了原有的灰鑄鐵缸蓋,壓縮比從6上升到6.2,功率增加到104馬力。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1950年5月後散熱器架構上增加了護風圈,1955年2月開始使用6葉風扇取代4葉風扇。

吉斯151的内飾和吉斯150有着較高的相似性,儀表闆都是通用的,圖檔上這輛車的儀表闆改用了國産的儀表闆。吉斯151型汽車的擋位也與吉斯150型汽車相同,最高擋速比0.81。不過由于吉斯151比吉斯150增加了前驅,是以駕駛室内增加了分動器變速杆和前橋接合杆,分動器高擋速比1.24,低擋速比2.44。分動器變速杆向前是高擋,中間是空擋,向後是低擋,駕駛員可以根據路況和實際需要來操作。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從開始生産到1953年下半年吉斯151使用的是弧形車速表,然後才是圖上這種圓表。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内飾已經很破舊了

路邊的經典——被迫“整容”的吉斯151

作為斯大林汽車廠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生産的經典車型,吉斯151型汽車有着難以撼動的地位,它是當時蘇聯汽車工業的代表車型之一,也見證着古老的莫斯科城從戰後走向複興。盡管眼前這輛吉斯151型汽車已經有些破舊,外觀也進行了一些改動,但是仍然能展現出吉斯151的獨特風采。如果車也有生命的話,在這個遠離故鄉的地方,它是否會想起紅莓花兒開的時候,是否會懷念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