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媽買的房,憑什麼不讓她住”,妻子:就憑這是我家,她是外人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我媽買的房,憑什麼不讓她住”,妻子:就憑這是我家,她是外人

《百年孤獨》:“隻有用水将心上的霧氣淘洗幹淨,榮光才會照亮最初的夢想。”

人心需要時時淨化,否則就容易蒙塵,這不僅會讓你忘卻最初的夢想,同時還會讓你違背自己的原則,做出對自己不利的事情。

“蒙塵”的“塵”,并非特指“灰塵”,還包括一些看不見的束縛或誘惑。當一個人從最初“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變成“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說明心靈已經蒙塵了。

在感情中犯錯的人,通常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本來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感情,但卻因為貪戀某種東西,或者沒經住誘惑,而忘卻了自己的原則,自認為遇到了真愛,可是後來卻發現自己愛錯了人。

下面這個男人的婚姻問題就源于他自身的迷失,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是怎麼回事。

“我媽買的房,憑什麼不讓她住”,妻子:就憑這是我家,她是外人

東林老師,您好:

曾經我跟很多人一樣,認為結婚要趁早,擔心太晚結婚就沒有那麼大的選擇空間了。

匆匆結了婚以後我才明白,“結婚要趁早”是一種錯誤的言論,至少對我而言是錯誤的。

雖然說我當時年輕,挑選空間大,但又怎樣呢?婚姻的品質不在乎挑選的空間大不大,而在于是否能遇到合适的人。

認為“結婚要趁早”的人,往往都特别着急結婚。而這種心态,往往讓婚姻缺少品質,因為婚前沒有鋪墊,即便你選到一個自認為特别好的結婚對象,不相處不了解的情況下,就很容易選錯人。

就拿我來說,當初頻繁相親,挑三揀四,最終選到一個我跟父母都滿意的人,接着就結婚了。可從結果來看,眼睛感覺滿意,跟心靈感覺滿意,是兩碼事。

雖然我老婆不是壞人,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也沒有背叛過我,但是,我們三觀不合,尤其在“孝道”方面,我們始終無法達成一緻。

有一天我媽路過我們家,當時已經很晚了,她想在我們家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走。這本來是合情合理的事,但我老婆卻不願意留我媽住家裡,非要讓我給她在外面開個房間。

我問她:“我媽買的房,憑什麼不讓她住?”

她說:“就憑這是我家,你媽是外人,我憑什麼要留一個外人住家裡?另外,我有潔癖,我不希望任何外人住到家裡來。”

如果隻是這樣一件事倒也罷了,關鍵是,之後出現了很多類似的問題。每當我家人需要幫忙的時候,或者我想要去看望父母的時候,她都有很大的意見,俨然把我當成了她的私有物品,妄圖剝奪我的自由。

我想跟她離婚,我爸媽不同意:“好不容易娶到媳婦,離婚了以後怎麼辦?你不要在意那麼多,可能現在的女孩子都不好說話,你讓着點她就好了。”

我沒想到他們會反對我離婚,讓我很失望。我的婚姻問題,并不是我讓不讓着我老婆的問題,而是我們三觀不合,我喜歡的東西她不喜歡,她喜歡的東西我也喜歡不來,這樣的夫妻有什麼意思呢?

我實在打消不了内心的心理障礙,如果讓我一直忍受她,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瘋掉。現在還沒有孩子,我就發現我們不合适了;将來有了孩子,指不定會有多少讓人感到無奈的事呢!您覺得我該不該跟她離婚?

“我媽買的房,憑什麼不讓她住”,妻子:就憑這是我家,她是外人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有很多夫妻跟上面那對夫妻一樣,結婚後才發現不合适。

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跟買東西一樣。你因為看到某個東西好看就沖動買回家,結果買回家拆開之後發現并非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一點也不實用,接着你就不再覺得它好了。

結合婚姻來講,隻說明有個問題:婚前太沖動,太着急,考慮問題太片面。

在這些問題的驅使下選擇婚姻,人很容易隻看表面,隻看好不好看,能否取悅眼睛,而不考慮實不實用,合不合适,能否取悅内心,這就很容易開始一段華而不實的婚姻。

隻要不沖動,不着急,全面考慮問題,慎重選擇婚姻,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最适合自己的人結婚。但人們往往不見棺材不落淚,在沒有嘗到教訓之前,隻顧着感性,隻顧着讓自己的心靈蒙塵,懶得去考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那個男人的婚姻曆程不正是如此嗎?他現在所意識到的問題,都是他在婚前應該注意的問題。比如他說的三觀不合,這種問題隻要花時間相處,花時間互相了解,很容易認清彼此是否三觀不合。

我沒辦法正面回答他該不該離婚的問題,因為這種事隻能由他自己做決定。其實我覺得他可以嘗試着跟妻子溝通下“三觀不合”的問題,不要隻是針鋒相對,可以嘗試把“三觀”擺到台面上去談,直指問題本身,這樣比迂回的方式效果要好,至少可以讓你明确知道結果是什麼,然後你就知道該怎樣做決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