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芯荒下的轉機:國産廠商的汽車晶片“攻堅戰”

芯荒下的轉機:國産廠商的汽車晶片“攻堅戰”

深響原創 · 作者|陳文琦

漲價、減配、停産......新能源車行業不缺新故事,但是這些消息看上去對消費者都不是那麼友好。在充滿歉意的解釋中,車企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無奈的原因,缺芯。

受到疫情、突發自然災害影響,晶片供給端産能出現問題,囤貨等市場行為又加劇了需求錯配和供應鍊的混亂。但究其根本,缺芯的核心原因是需求品質的更新和需求數量的激增。汽車行業“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趨勢下,單車搭載的晶片數量、規格雙雙上升。

芯荒下的轉機:國産廠商的汽車晶片“攻堅戰”

越進階别自動駕駛車輛所需傳感器晶片數量越多 新能源汽車搭載晶片量更高 圖源:德勤晶片行業系列白皮書

有“危”就有“機”,正因為這股前所未有的産業動力,讓國産汽車晶片廠商看到了未來的光亮——資本方面,芯馳科技、黑芝麻、地平線等汽車半導體廠商融資不斷,比亞迪半導體沖刺IPO;産品方面,各種研發産出節奏明顯加快,上周芯馳釋出車規MCU E3系列,黑芝麻則表示今年要釋出7nm制程的自動駕駛晶片......從傳統車企到新勢力,造芯消息紛紛,各路人馬以投資、合資、自研等各種姿勢入局。

這樣如火如荼的奮鬥場面也不禁讓人發問:目前車規級半導體市場供需狀況究竟如何?國産自研步伐加速,廠商要如何啃下這塊硬骨頭?國産車規級晶片到大規模量産、上車還要多久?

缺芯視窗期下,車規半導體行業暗流湧動,産品競争、落地挑戰,供應鍊的洗牌與話語權的博弈更新。市場容量的擴張、入局企業的産品競賽、技術層面的突破,都在改變着車規級晶片市場格局。

一個新的汽車晶片時代已經到來。

車芯的難題

按功能種類劃分,車規級半導體可大緻分為計算及控制晶片、存儲器、功率半導體、傳感器、無線通信及車載接口類晶片等等。

它們“遍布”車輛全身,從制動刹車系統、儀表、螢幕、天窗、車燈、雨刮器到遙控鑰匙,都離不開晶片。這也導緻了隻要缺少某幾顆關鍵晶片,車企就無法傳遞,或是減配。

汽車新四化背後是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從傳統的分布式朝着“集中式”方向轉變,進一步推動了對新型器件的需求以及性能的轉變。

芯荒下的轉機:國産廠商的汽車晶片“攻堅戰”

晶片在汽車上的應用 圖源:方正證券汽車半導體研究架構專題報告

但相比工業級、消費級晶片,車規級晶片在研發、制造、合規、量産等環節都遭遇着更高層級的挑戰。

因為與人們的出行息息相關,車規級晶片對“安全”、“可靠”兩條基本線的把握更緊。從研發難度角度看,在百萬晶片規模中,允許消費晶片出錯的機率是300-500個,而對車規級晶片的要求是無限接近于0,這使其設計、研發、驗證周期大大拉長。

車規晶片的原材料、IP、封裝測試相對于消費類晶片來說也更貴,以封裝測試來說,由于車規特有的三溫等極限場景的測試,光測試費用就是消費類晶片的5倍左右。

一款汽車晶片在生産後還需要通過多重認證才能得到市場的“入場券”,其中包括ISO 26262(道路車輛功能安全國際的标準)、AEC-Q100(車用可靠性測試标準)等等,這不僅是對晶片産品安全性、可靠性的驗證,也是客戶方重要的考量名額。

車規級晶片的認證過程極為艱難,甚至“反人性”。芯馳CEO仇雨菁表示,“功能安全認證ASIL D需要逆向思維。不是電路設計出來了,達到想要的結果,而是在不知道哪裡會錯,各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下,這個電路會出來什麼樣的結果,如何能抗得住錯誤的結果,這才是最難的。這是一個反人性的思維。每個工程師每天都要想這個地方錯了會怎樣,那個地方錯了會怎樣,通過各種流程、驗證手段,把這些錯誤全部抓住,這個是非常難的。”

另外,因為汽車非快速消耗品的屬性,晶片的使用壽命也是一道關卡。一輛汽車的生命周期一般都超過10年,對于廠商來說,這意味着10-15年的長期供貨保障和更高的産線維護成本。

芯荒下的轉機:國産廠商的汽車晶片“攻堅戰”

從市場次元看,國際車規級半導體廠商長期占據了市場主要份額,且頭部集中度高,國内廠商起步晚、基礎弱,面前需要超越的競争者衆多。

據Omdia資料,2020年,全球前十車規級半導體廠商市場佔有率達到60%,由英飛淩、恩智浦、瑞薩電子、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等領先,博世這樣Tier1零部件供應商面對主機廠有着極強的話語權。

雖然中國市場的内生需求随着新能源行業的發展迅速擴張,但是車芯國産化率低,在缺芯的特殊時期,車企的被動、緊張姿态凸顯。

芯荒下的轉機:國産廠商的汽車晶片“攻堅戰”

雖然面臨重重挑戰,但缺芯視窗期以及本土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給予了新入局者新的機會點。

破局的機會

複盤近幾年的汽車産業,一些趨勢已經逐漸明晰:傳統燃油車業務進入瓶頸,新四化帶來的增量市場吸引了衆多新玩家入場;車企也在突破傳統供應鍊格局,深入參與各個環節,晶片供應商與車企的關系愈加緊密;不同地區、市場在全球化分工中的角色也在悄然發生改變。

在整合中,晶片廠商需要快速精準卡位,主動順應與車企關系的動态變化。

“順勢而為”是仇雨菁在與「深響」的對話中多次提到的四個字。在她的了解中, 晶片廠商不僅需要能判斷大趨勢,也要在産品比對度上能精準踏對需求節奏。

近日,芯馳釋出了高性能車規MCU E3系列産品,細究這一系列的産品和布局思路也不難看出芯馳的“順勢而為”。

首先是晶片本身的工藝。

采用台積電22納米車規工藝制程的E3系列産品具有高達6個CPU核心,其中4個核心可配置成雙核鎖步或獨立運作。主頻高達800MHz,處理能力和實時性相比市面上主流的200MHz-300MHz産品大大提升。

在這輪缺芯潮中,最為緊缺的就是MCU,因為其工藝複雜度高且産能集中,而且國産替代程序緩慢,僅有少量中國廠商可量産低端車規MCU,但主流廠交貨周期在去年基本延遲了2倍左右。

芯荒下的轉機:國産廠商的汽車晶片“攻堅戰”

圖源:德勤晶片行業系列白皮書

車規方面,芯馳E3在設計之初就設定了非常高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目标:AEC-Q100 Grade 1和ISO 26262 ASIL D,都是行業的領先水準。

功能與場景方面,芯馳E3系列MCU晶片可全面應用于線控底盤、制動控制、BMS(汽車電池管理系統)、ADAS/自動駕駛運動控制、車身控制、網關、T-Box、HUD、液晶儀表、流媒體視覺系統CMS等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單塊晶片的釋出,而是一套綜合的解決方案。

在此之前,芯馳曾釋出了自動駕駛晶片“駕之芯”V9、智能座艙晶片“艙之芯”X9、智能網關晶片“網之芯”G9等系列産品。

加上這次的“控之芯”,芯馳已完善了“全場景”布局,其産品線基本覆寫了智能汽車最核心的應用場景,采用通用的底層架構,配合完善的底層作業系統和架構。客戶得以實作快速适配,縮短研發周期,加速産品上市,這也正順應了車企“定義汽車”的訴求。基于這樣的産品組合,芯馳也釋出了一套完整的中央計算架構——SCCA 1.0,這一架構既能支援安全可靠的任務部署,又具有靈活的系統擴充能力,為智能汽車架構更新打下基礎。

芯荒下的轉機:國産廠商的汽車晶片“攻堅戰”

芯馳釋出的四個系列晶片産品 分别是汽車的“智商”、“情商”、“溝通力”和“行動力”

芯荒下的轉機:國産廠商的汽車晶片“攻堅戰”

芯馳中央計算架構SCCA 1.0示意圖

背後的艱辛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這樣泥濘的一個賽道上,做出今日之成果實屬不易。

“看晶片點亮的過程,就像在等待孩子出生。”仇雨菁在與「深響」分享E3系列晶片的bring up(初啟)過程的時候說。

晶片在測封廠經曆了三天三夜,在約定的時間一早被“押運”進公司實驗室進行bring up。與bring up無關的“閑雜人等”在外面等待結果,大家情緒在緊張和興奮之間反複橫跳。

“做晶片的人對行業一直保有敬畏之心,因為太難了,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因為疏忽出錯。”仇雨菁說。

一輛汽車,MCU少則50顆,多則上百顆。缺一顆,車就無法下線。芯馳的這顆晶片,有望填補國産高端高安全級别車規MCU市場的空白,為車企提供更多、更可靠的選擇。據了解,這款晶片将在今年Q3量産,在正式釋出前已有20+α客戶提前做産品設計。

仇雨菁表示,為了按時履行對客戶的承諾,時時刻刻都要問自己“怎樣把每個環節做到最好?”。

2020年初,為了降低春節前物流停運影響,仇雨菁和同僚親自跑去台灣提回晶片,減少在物流轉運上的時間。幾天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了。

“如果我們當時沒有重視對客戶的承諾,有可能年後樣片才會寄回來,撞上疫情,可能就要錯過兩三個月了。”是年農曆新年期間,對遠在泰國休假的芯馳科技董事長張強而言,度假變成搶口罩,最後他帶回公司兩千多個口罩,芯馳得以成為第一批複工複産的企業。

芯馳能在短時間内啃下車規晶片的硬骨頭,不僅是中國廠商技術實力的顯現,也是背後點點滴滴細節的累積。

芯荒下的轉機:國産廠商的汽車晶片“攻堅戰”

客觀來看,國内車規級半導體行業還有很多路要追趕,比如自主的底層架構、國标認證規範、制造技術等等。眼下,傳統主機廠、新勢力品牌、初創企業、晶片廠商帶着自身優勢和不一樣的包袱進入行業,開啟卡位戰。對于一個方興未艾的行業來說,都是好消息。

進入後缺芯時代,“破局”是關鍵詞,市場、企業、技術、産品都在變,新的格局正在孕育之中,國産晶片廠商已經提前占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