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疫情封閉在家,聊聊關于羽毛球内旋發力的那些事,縱覽整個圈子大概存在兩種聲音,一種是刻意追求内旋細節,甚至上升到發力層面;另一種是認為隻有鞭打發力,内旋隻是附帶動作,那麼鞭打和内旋究竟是怎麼樣的存在,且聽我一一道來!

1)動作的定義

首先,我們來看看跟手臂有關的幾個動作,可以分為兩個類型。

擺臂動作:大臂外展内收,小臂屈伸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大臂動作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小臂動作

旋臂動作:大臂内旋外旋,小臂旋前旋後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大臂動作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小臂動作

用于鞭打發力的是擺臂動作中的伸肘動作,對應肌肉肱三頭肌,選擇性單一;

小臂屈伸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伸肘肌群

而用于内旋發力的動作可以是大臂内旋,也可以小臂旋前,對應的肌肉較多,選擇也更多。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小臂旋轉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小臂旋前肌群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大臂旋轉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大臂内旋肌群

通過對動作的分析來看,内旋發力似乎不僅僅是一個附帶動作,而是一個重要的動作之一。

(注:部分的技術動作還會用到展收腕動作,以及屈指動作,本文就不細說了)

2)旋轉的意義

從發力層面來講,鞭打發力是通過力矩來換取揮拍速度,需要有一定的擺臂距離,發力較長;而旋臂發力是通過扭矩來換取速度,發力更短。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揮拍動作

從旋轉層面來說,鞭打發力受慣性的影響導緻關節的穩定性偏差,下壓時手腕和肩部的甩動較難控制,造成落點不穩定,甚至有受傷的風險,而加上旋臂動作則可以建構類似于陀螺儀的穩定平台,有利于更好地鎖定關節,控制落點,避免受傷。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陀螺儀穩定平台

另外,旋轉拍面的擊球方式較之正拍面擊球的線路及球速都更加穩定。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旋轉拍面的擊球方式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拍面旋轉擊球

通過旋轉的作用來看,如果能有效地結合鞭打和旋轉發力,效率似乎能更高一點。

3)旋臂之教學

既然旋臂可能很重要,為什麼很多教學都不願意過多的去講?我想這裡有幾個原因。

其一:初學階段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完成鞭打發力鍊的肌肉記憶,過多地強調内旋反而會破壞軀幹整體的協調性;

其二:隻要能正确地完成發力動作,從轉正鞭打拍面轉正擊球發力,會因握拍加力而自然産生一定的内旋發力,也就不需要刻意的去教學;

其三:鞭打發力具有單一性,能形成有效的教學模闆,更利于教學,反之旋臂發力具有多樣性,适用場景過多,教學難度大,教學方向容易出現偏差,不利于教學的同質化;

其四:旋臂發力本質也是鞭打發力的一種,隻是發力形式不同,那麼說羽毛球的發力隻有鞭打發力似乎也就沒有錯了。

4)旋臂之案例

當然個人認為當水準達到一定程度時,還是有必要去了解一下旋臂的作用,畢竟有不少主動發力的場景,下面就列舉幾個技術案例。

重殺:在揮拍階段通過鞭打發力提升揮拍速度,并在擊球期通過旋臂發力再次增加揮拍加速度,很多職業球員在重殺時,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大臂内旋的動作;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旋臂殺球

抽檔:站位或擊球點不佳時鞭打發力的作用變小,則需要以旋臂發力為主要力量;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旋臂抽球

接殺:正常接殺按拇指頂後場發力是沒有問題的,甚至不需要旋臂發力,然而當你需要防反,對出球線路有要求的時候,握拍及擊球方式都需要偏向旋轉發力(實際是手指動作更多)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接殺變線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旋拍反抽

隐蔽性:某些球員為了不讓對手看到拍面,會刻意在擊球瞬間轉正拍面,甚至不轉正拍面擊球,進而達到出球隐蔽性的目的,當然也可以反向操作,出其不意。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變拍推球

還在糾結内旋“發力”嗎?

變拍吊球

總而言之,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意義,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論,鞭打發力和旋臂發力各有各的用武之地,過度追求也未必是好事,希望大家有清醒的認知,不要被外界的言論帶跑偏,最後說一句,上海加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