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優等生”到“後進生”,大唐集團能否借新能源裝機翻盤?

作者:華夏能源網

上市公司報季,五大電力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集體巨虧近300億引發廣泛關注。

3月30日,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唐發電”,SH:601991)釋出年報,2021年歸母淨利潤虧損92.64億元,同比大跌404%。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注意到,上一個财年即2020年,大唐發電的營業收入為956.14億元,歸母淨利潤為30.4億元,同比增長185.25%。這一盈一虧,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大唐發電陷入如此境況,究其原因,與2021年燃煤價格超正常上漲以及大陸長久以來的“市場煤,計劃電”價格機制密切相關。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大唐發電錄得巨虧的同時,大唐集團旗下另一上市公司大唐新能源(HK:01798)卻實作了盈利。3月31日,大唐新能源釋出2021年年報,報告期内,公司實作營業收入116.25億元,同比增長24.04%;歸母淨利潤18.31億元,同比增長54.30%。

這與華潤電力(HK:00836)2021年火電業務虧損59.42億港元,但新能源發電盈利83.81億港元的情形,高度相似。隻是華潤電力整體最終錄得淨盈利,而大唐集團則因盈不抵虧而最終巨虧。

如此看來,新能源發電似乎已成為電力央企的抹平煤價因素、實作盈虧反轉的希望所在。那麼,曾經的“優等生”大唐集團,新能源裝機又能否承載起“全村人的希望”?

挑戰巨大的新能源裝機

“碳中和”政策背景下,五大發電集團相繼公布了“十四五”目标,即到2025年底,清潔能源電力裝機要達到總裝機的50%。

因水電、核電受自身情況所限,難以放量增長,因而五大發電集團都将新能源裝機的希望寄托在了風電、光伏身上。

在此之中,大唐集團“十四五”新上新能源裝機的目标為3800萬千瓦,而截至“十三五”末,大唐集團的新能源裝機僅為2805萬千瓦。是以在“十四五”5年期間,大唐集團要做的,是要将自身的新能源裝機提升一倍有餘。

然而,就目前來看,大唐集團實作目标的壓力和挑戰十分之大。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注意到,2021年,大唐集團旗下主體上市公司大唐發電新投産機組共77.4萬千瓦,全部是新能源機組,其中風電新增為44.6萬千瓦,光伏新增為32.8萬千瓦。這個數字距大唐集團2025年新上38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的目标尚不到一個零頭。

再看大唐新能源方面。2021年,大唐新能源總裝機容量為1307.8萬千瓦,新增裝機為84.85萬千瓦,其中風電新增82.65萬千瓦,光伏新增2.2萬千瓦。

作為大唐集團旗下最主要的兩個新能源平台,在“十四五”元年的2021年,大唐發電與大唐新能源的新增新能源裝機合計僅為162.25萬千瓦,這相較于大唐集團“十四五”新能源裝機目标差距巨大。

在今後四年,大唐集團還有3600餘萬千瓦的新能源裝機目标要完成,可謂是十分不容易。

當然,除了大唐集團,華能、華電、國家能源集團的2021年新能源裝機目标完成情況也都不甚理想。

這背後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建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個系統工程,風光電在電網消納、配套等諸多環節還存在欠缺,這些問題一時難以徹底解決,客觀上阻礙了風光新能源裝機的程序。

二是風光新能源裝機是一個極其燒錢的大工程。以華能為例,華能國際此前稱,為實作“十四五”新能源裝機目标,公司未來五年年均新能源資本支出預計在560-650億元之間。

系統配套不完善是大家都面臨的客觀情況,而對于“燒錢”一事,相比其他四大電力集團,大唐集團的“腰杆子”無疑更軟一些。這主要由于大唐集團在發展前期出現了重大投資決策方向失誤,一直背負着沉重的煤化工投資曆史包袱,以至于到了今天,仍在新能源裝機投入上力不從心。

從“優等生”到“後進生”

2002年,大陸施行了影響深遠的電力改革,原國家電力公司分解,進而形成了五大發電集團。在五大發電集團成立初期,大唐集團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業務上都占據着領先優勢。

2005年年末,大唐集團可控裝機容量是4165.55萬千瓦,僅次于華能集團的4321.42萬千瓦,在五大發電集團中排名第二。

然而,随着大唐集團首任總經理翟若愚定下向煤化工轉型的發展方向,大唐集團開始就此衰落。

2008年12月,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組建,負責大唐集團煤化工闆塊前期、基建、生産、經營任務的經營管理,按照彼時的規劃,大唐集團在煤化工闆塊的總投資規模約1000億元。

到了2013年,大唐在煤化工業務的資金投入已經達到584億元,但當年的經常性稅前虧損卻是22億元。此後兩年,大唐集團的煤化工業務更是一直虧損,累計虧損達到了115.6億元。截至2015年底,大唐煤化工闆塊整體負債已高達653億元,資産負債率超95%。

與巨額虧損相伴的,還有大唐集團在發展煤化工業務期間曝出的管理混亂、發展無序等問題,比如投資多輪煤化工項目沒有經過報批,工程建設和土地使用方面存在多項違規行為等。

彼時,有大唐集團内部人士表示,“煤化工已經成為大唐最大的包袱,2013年虧掉二十多億,以及後續多年連續虧損,令大唐再無力與其他四家發電集團相競争。”

現如今,中國大唐早已從當初的“優等生”變為了“後進生”,在世界500強中的排名也在五大發電集團中居末位,被中國華電、國家電投、中國國電等同門“兄弟”碾壓。截止目前,中國大唐的負債率仍高達70%以上。

輸掉煤化工,意味着大唐集團第一輪轉型宣告失敗。在“碳中和”目标下,目前大唐正在進行第二輪轉型,大力發展新能源裝機是其轉型的重要抓手。可是從現狀來看,受累于曆史包袱沉重,大唐的第二輪轉型也是舉步維艱。

碳中和風口下的新能源裝機,提供了曆史性機遇,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将決定着大唐集團未來的位置和10萬員工将來的日子。面對巨大壓力挑戰和沉重曆史包袱,大唐集團亟待超正常的戰略性破局之法。

(轉載請标明出處,文章來源:華夏能源網,公衆号:hxny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