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勢力突飛猛進,能講的故事越來越少,智己選擇回到“車要好開”的根本叙事
文 | 郭宇
編輯丨趙成

▲ 企業供圖
2020年8月,一輛保時捷Taycan在德國的Hockenheimring(霍肯海姆林)漂移了210圈,共42.2公裡,拿下“純電動汽車最長連續漂移”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是豪門保時捷入局電動車市場之後,證明電動車性能不輸燃油車的方式。
沒想到,兩年半後這一紀錄在中國被打破。
4月17日,智己汽車公布智己L7挑戰電動車最長漂移距離的結果——43.646公裡、258圈、1小時6分鐘。還未在路上跑過的智己L7,重新整理了世界紀錄。
智己同樣希望用這種方式,證明電車未必沒有油車好開。因為“最長電漂”世界紀錄背後,是動力、轉向、底盤、懸架的綜合實力。這些性能也是智己想向消費者講的、關于“駕控”的故事。
“強調駕控是智己L7必然的選擇。” 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對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表示。為此,智己花了180天進行首輪108項的動力和操控的标定,還請來威廉姆斯前瞻工程團隊進一步精調。
随着國産造車新勢力突飛猛進,新入局者能講的故事也越來越少。定價高達40萬元的智己L7 ,試圖以駕控性能叫闆BBA,這一政策能否打動消費者?
值得一提的是,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此前确認,智己的公開融資已經在規劃之中。智己汽車是上汽集團、阿裡巴巴集團和張江高科共同打造的高端純電汽車項目,首期融資達百億量級,其中上汽集團持股占比54%,阿裡巴巴和張江高科持股分别占比18%。
“強調駕控是智己L7必然的選擇”
▲ 企業供圖
“零百加速時間”,即車速從0km/h加速到100km/h所需的時間,近兩年來常常被造車新勢力用以标榜新産品的性能,比如蔚來ET7的3.8秒、極氪001的3.8秒、小鵬P7的4.3秒。
畢竟,零百加速建構出對“速度”最直覺的感受,而電車的電氣結構在加速上就有碾壓同級燃油車的天然優勢,“電車比油車快”的印象很容易打造。智己L7也拿出了3.87秒的零百加速實測成績,在國産新能源車中名列前茅。
但智己對駕控性能的了解和追求不滿足于此,綜合實力才是更進一步的空間:輕量化全鋁底盤、卧式電芯方案實作的低重心,為車輛穩定性、抑制側傾打下基礎;電動化四輪矢量驅動技術,可使後輪實作雙向12度的轉向角度;雙永磁同步電機的動力最高達到425kW/725N·m,超過同級燃油車2倍。
“因為電機的特性,電動車要想快其實并不難,但是汽車的動力和操控性能絕不僅僅是一個零百加速的參數那麼簡單。”劉濤對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表示,汽車的底盤、動力、傳輸、制動控制、轉向、側傾控制是一個非常複雜、多變量、多自由度的動力學系統。“也就是說,要達到超越同級燃油車的性能,整套動力學系統必須要全部提升。”
這背後是漫長的研發和調校,為什麼要花費時間和成本提升駕控體驗?“動力和駕控,一直是汽車核心的價值之一,強調駕控是智己L7必然的選擇。” 劉濤告訴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
主打電動豪華,智己在駕控體驗上看齊的是德系車,比如寶馬。
劉濤認為,歐洲在動力調控方面的總體能力和水準,以及對些動力學參數的了解,都比國内領先,“是以我們不僅進行了180天首輪108項的動力和操控的标定,還讓威廉姆斯前瞻工程團隊幫我們做了第二階段的精調。未來還可能基于更高階的産品提供具備更加高階駕控能力的版本,這對我們也是一個挑戰。”
“駕控”的故事能講好嗎?
▲ 企業供圖
如果你有40萬元的購車預算,你會選擇什麼車?
很多消費者給出的第一回答會是“BBA”(奔馳、寶馬、奧迪)。這一方面是因為BBA長期盤踞40萬元左右價位的汽車市場,某種程度上已經是傳統豪華的代名詞,另一方面,新勢力沖擊這一價位的産品屈指可數。
蔚來在近幾年取得的成績似乎帶來了一些改變。2021年,蔚來憑着五款車型(含未傳遞的ET5、ET7)取得9.1萬輛的銷售成績,其中銷量超過4萬輛的ES6售價在35.8萬-41.6萬之間。雖然ES6全年銷量隻相當于同級燃油車寶馬5系一個季度(2022年1-3月寶馬5系銷量為4.7萬輛),但畢竟蔚來已經在高端電動車市場站穩腳跟,增速也有目共睹。
有了蔚來挑戰BBA的先例,智己L7的市場前景也多了一些底氣。
劉濤認為,40萬元的定價非常合理。第一,電動化重構了原來BBA所定義的遊戲規則;第二,智能化讓智能汽車在智能場景挖掘方面具備無限的想象空間,可以帶來非常多的革新性體驗;第三,中國人均GDP過1萬美金以後,中國的消費更新明顯提速,在汽車消費領域非常明顯。
2022年一季度,處在相近價格區間的寶馬5系、奔馳E級、奧迪A6銷量分别為4.7萬輛、4.3萬輛和3萬輛,豪華品牌的市場潛力并不小,關鍵在于智己能打出什麼牌來打動消費者。
誠如劉濤所言,“你可能是一個新品牌,價格跟豪華品牌比較接近,但是新品牌所提供的新體驗、新價值、新性能,新的配置包括新技術,一定要遠遠超過原來的傳統豪華品牌,消費者才會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
過去三年,國産新勢力講的故事大多數集中在“智能”。更智能的人車互動、更智能的輔助駕駛、更智能的服務。但到了今天,智能化已經成為國産新能源車的标配,哪怕是15萬元以下的新産品也可以強調智能。
于是,智己必須在智能不輸同行的基礎上,再找到新的故事。而由于此前大量國産電動車集中在中低價位,“電車不好開”已經成為不少消費者的刻闆印象。智己要實作品牌上攻,直面以駕控聞名的BBA、尤其是寶馬,颠覆這一印象勢在必行。
從這個角度看,智己L7強調駕控确實是一種必然。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了解到,智己已在4月中旬左右開放試駕,預計在4月底逐漸傳遞。“駕控”的故事能否打動消費者,相信很快就會有答案。